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构建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模式研究

构建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模式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20 10:16
扫码咨询

  [摘要]目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了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乡村中的留守儿童和乡村教师便成了社会上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乡村教育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乡村教师的作用,从两者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乡村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探讨如何以心理志愿关爱服务为切入点,提出建立合作机制、协同支教计划、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结对子精准帮扶、建立心理成长档案、加强跟踪反馈等措施,探索出构建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对此类群体给予心理关爱和人文关怀,充分调动大学生人才的力量振兴乡村教育。

  [关键词]乡村教师;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心理关爱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频繁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乡村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处在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由于个人家庭特殊原因,影响了其正常成长环境,他们无法像普通儿童一样得到父母的陪伴与关爱,享受家庭的温暖,从而导致他们在思想认知、价值观念、心理发展、言行表征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此类问题不仅给乡村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对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构建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模式研究

  一、目前乡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首先就是要了解和把握其整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现状,从而在工作中让留守儿童形成情感适当、行为恰当的理性心理状态。我团队在开展研究过程当中,选择定点乡村学校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对乡村留守儿童及其老师、父母、照顾人、周围邻居等对象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了解。主要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态度、人际交流、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进行考查了解,从而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将他们与普通儿童同步各方面特征进行比照,在此基础上甄别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留守儿童在思想认知、心理发展、言行表征、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乡村教师工作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乡村教师发挥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生活关照、情感关爱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父母的责任,乡村教师是留守儿童的陪护者,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乡村教师的发展质量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有直接关系学校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场域,学校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比赛及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他们的重大意义。乡村教师如果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便能够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扰,从而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乡村教师的温暖关爱密切相关

  乡村教师作为留守儿童除了父母之外最为信赖和敬重的人,在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工作中真正能把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落到实处,通过日常的言语行为,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学业指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等,就可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人民教师的关爱。教书是人民教师的天职,但是育人才是教师的伟大使命。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对一些有心理缺陷的留守儿童,更要对其进行人文关怀、体贴呵护,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暖。

  三、构建乡村教师、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实施对策

  在关爱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认真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和《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2020年9月,教育部、组织部、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聚焦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举措,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大背景下,实现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乡村教育。我团队紧紧围绕此目标,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文化特色和志愿者专业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志愿者实习支教与乡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有机衔接,实施协同支教、乡村教师心理专项培养、留守儿童精准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教育资源共建等计划,协同推进志愿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现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专业化、开放性、长效性和持续性。

  (一)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持续有效地开展乡村教育的关爱服务

  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发挥高校专业特色及优势,选拔出优秀的志愿者教师和学生团队,到定点乡村学校开展助学活动、捐赠活动和支教活动等,让乡村教师及留守儿童得到更多的关爱。通过实施基于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机制,我团队开展相应的心理知识培训,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留守儿童的“育人共同体”。每年向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捐赠物资,给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等,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基层学校互动合作的机构管理一体化、合作学习的专业发展一体化,更好地服务乡村基础教育,促进地方教育健康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导,建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动让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定期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演讲比赛及思政政治主题班会观摩等,让乡村教师吸取高校优秀育人经验并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从而在育人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重大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开展结对子精准帮扶,建立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

  通过开展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具体情况摸底调查,了解此群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结对子帮扶制度。我团队开展工作时,充分借助高校的人力资源,在每学期初选拔和培养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志愿者,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名志愿者结对一到两个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相应的帮扶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性地与留守儿童谈心,定期到帮扶学校进行回访,帮助他们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拓展他们的视野,让留守儿童实现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让留守儿童把志愿者当作人生发展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同时,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地健全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开展工作时定期召开志愿者座谈交流会,分小组共同研究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四)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确保关爱活动开展的持续性

  为了对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我团队联合当地学校通过个人访谈、家庭走访、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全面掌握每一位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情况、监护人、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个人心理成长档案,协同老师了解其在校表现,关注其成长变化,掌握其思想动态,为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建立档案,跟踪和记录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并且认真总结,从客观上寻找教育和预防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对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五)定期跟踪反馈,形成长效关爱机制

  我团队每学期不定期针对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利用高校专家教育资源,对乡村教师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帮助他们在提倡教育中正确地引导留守儿童。另外,我团队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思想表现、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从而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合力。

  综上所述,在对乡村教师和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关心和爱护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志愿者的资源,调动志愿者的奉献热情,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加强对乡村教师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不但能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对高校志愿者的能力进行了锻炼和提升,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目前的乡村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把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播撒向乡村教师和农村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浓浓温情。

  常晓娟,张爽


《构建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爱的共振腔模式研究》
上一篇:初中生心理诉求中家庭矛盾问题根源及解决措施
下一篇:关于流动儿童美育教育发展的思考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