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20 10:06
扫码咨询

  摘要:幼儿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环境的适应、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抗挫能力等方面出现不同层次和种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有效解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营造温馨的园所环境、构建顶高—底短的等腰三角形家园共育模式,旨在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相关教育方法和手段,开展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不同种类的表征:害羞、胆小、自我为中心、任性、冷漠、自卑、焦虑、孤独、多动、不合群、不会与人沟通、害怕与外界接触、爱哭、语言障碍、感统失调、挫败感、攻击性行为等都属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显示,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面情绪潜藏于幼儿内心,一旦遇到挫折,潜藏着负性情绪就会被现实激活,孩子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1]。基于此,幼儿阶段的心理教育与引导尤为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明确地指出:幼儿阶段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3],是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简华、胡韬对国外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始终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黄英、刘云艳对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指出传统文化价值观、自身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观的构建[5],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育观,牵制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实施行为;许秀芬从校园暴力角度入手,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形式与内容出发[6];刘嫄嫄强调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指出优化师资要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水平[7];杨思亮、何苗构建幼儿园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二阶结构理论模型”,从积极人格、正性情绪、躯体特征和适应性良好四个维度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观[8];从教师教育策略、途径视角出发,蒋萍华指出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9];陈晓菁指出当前许多幼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0];钟洪敏、邹联克、辛均庚指出因为二孩的出生,大孩受到不公正待遇而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解决问题[11];学者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但都强调当前幼儿心理健康存在不同层次和种类的问题且亟需解决。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多维视角下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一、多维视角下探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分析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危机

  积极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塞里格曼认为21世纪的心理学要把积极心理学运动作为工作的中心之一,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以积极的心态对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行为作出新的解读[1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以埃里克森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幼儿人格发展,既受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他将人一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关于幼儿发展即信任对怀疑(0-1岁),亲子关系对幼儿安全感与信任感的建立尤为重要、自主感对羞怯感(1-3岁),关注周围环境对幼儿影响、主动对内疚(4-6岁),攻击性行为表征显著。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成长轨迹,成人要给予积极的有效的关注与引导,让幼儿能够顺利度过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危机。

  (二)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下,探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马斯洛和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马斯洛著名的的需要层次理论,从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幼儿在满足低一级需要后,会渴望得到更高一级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幼儿迫切需要的层次,留守儿童缺乏归属感、交往障碍限制其社会性交往、攻击性行为影响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多维视角下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其强壮的身体、塑造其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面对当前幼儿存在多种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本研究基于多维视角,从家庭、园所、社区三个维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基于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1.学会沟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心理学家班杜拉强调个体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只占4.8%,不和睦家庭儿童心理状况不佳的占13.5%[12]70-72,由此可见,不和睦家庭对幼儿心理影响甚大。父母关系不和睦,经常用争吵甚至武力的形式解决冲突,给幼儿一个错误的解决冲突的指示,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因此,父母之间要学会沟通,做到遇事冷静、有事商量、有效解决冲突。

  2.学会解读幼儿行为,帮助度过心理危机阶段。著名心理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幼儿期存在心理发展阶段的危机,父母是幼儿的监护人又是幼儿最信赖的亲人。如当幼儿购买意愿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父母首先要了解幼儿购买的意图是什么,然后衡量购买的实际意义的价值,最后父母在正确解读幼儿行为后判断是否满足幼儿的要求。基于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并能够运用科学理论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精准施策,正确引导,切勿施暴。

  (二)基于园所,营造温馨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大环境。相关实践显示,幼儿教育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包括以基础施设为主的物质环境和以教师为主的教学环境,构建有利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环境,从物质环境着手、教师角度入手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基于共育,构建“等腰三角形家园共育”模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生、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陈鹤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园共育十分重要。家园共育具有三层内涵:家庭教育(父母、祖辈)、幼儿园教育(教师、园领导)、家庭和幼儿园合作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把教育比作一颗树:家庭教育是沃土,是树根、幼儿园教育是枝叶,只有根基牢固才能让枝叶茂盛。以等腰三角形比喻家庭、幼儿园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是顶点、家庭和幼儿是底边。

  “等腰三角形式的家园共育”模式:顶点代表幼儿,两边顶点分别代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底边越长,顶点越低、底边越短,顶点越高;家园距离越远,幼儿发展越低、家园距离越近,幼儿发展越高。做好家园共育,培养积极健全的幼儿。首先,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心理弹性。家长和教师引导幼儿正面的面对挫折,帮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走出挫折。其次,品读绘本,产生情感共鸣。家长可以利用睡前时间进行关于积极情感培养类的亲子阅读,如《我的爱箱满满的》《我有一个小妹妹》等,培养幼儿积极社会品质、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或线上分享有关情感类的绘本,引起家长情感共鸣,如《等一会,聪聪》,做父母的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不要像聪聪的父母一样,因为忙碌忽略了孩子,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最后,家长和幼儿园坚持教育一致性。幼儿园要多场域、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引领,做到精准扶持;家长积极配合园方工作,争取家园共育效果最优化。

  三、结语

  幼儿期是心理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家庭、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主要场所,要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无论是家长还是幼教工作者要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一日生活必备的活动课程。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其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因此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尽相同,要多视角分析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性进行引导。教育者不是专业的心理健康的诊断者,而是培养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者。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品性良好的儿童,是家长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8:25.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4]简华,胡韬.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3):38-40.

  [5]黄英,刘云艳.幼儿教师幼儿心理健康观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94-97.

  米玉1,2


《多维视角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上一篇:浅析色彩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贫困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