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及对策

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及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1-16 09:09
扫码咨询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大学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跟上时代的潮流,满足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为例,探究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并寻求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中国文化缺失 文化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在此过程中各国的文化也会相互碰撞渗透​‍‌‍​‍‌‍‌‍​‍​‍‌‍​‍‌‍​‍​‍‌‍​‍‌​‍​‍​‍‌‍​‍​‍​‍‌‍‌‍‌‍‌‍​‍‌‍​‍​​‍​‍​‍​‍​‍​‍​‍‌‍​‍‌‍​‍‌‍‌‍‌‍​。中国要走向国际,必须要以英语为媒介,认识了解别国文化,并适时推介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作为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途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文化教学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然而,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着“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的问题。这使得我们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地浸透在西方文化中,对其文化的熟悉程度和认同感甚至超过了本土文化,谈起西方文化时可以口若悬河,而提起中国的本土文化时却捉襟见肘。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从丛教授把这种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外语界学者们的极大关注,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及如何改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调查研究。这些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普遍无法用英语很好地表达他们所熟知的中国文化,表明中国大学生的确存在着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状着实令人堪忧。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素和主要依据,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于学习的主体——大学生而言,教材是他们文化习得主要材料。而对于大学英语教师而言,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主要资源,是传递文化知识的重要媒介。大学教材的文化选择对大学英语的文化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大学英语教材是否很好地完成了传递文化的使命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的大学英语主流教材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的文化内容,来探究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是否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探索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及对策

  一、理论依据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并要求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我国外语界老前辈王宗炎教授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交际的双方首先是要了解和熟知对方的文化,然后得体地表达自己。Claire Kramsch(1994)提出,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应与母语文化知识相结合,将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目的语文化的内涵。由此可见,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既应该包含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应该包含中国的本土文化,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那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和熟知这些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跨文化交际”呢?

  作为文化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大学英语教材无疑是最直接的切入口。根据上述要求和理论,大学英语教材不仅要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语言输入,更重要的是,还要为学生输送文化“养料”,这其中既包括目的语文化知识,还应包括母语文化知识以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知识,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将来才能以自信的姿态站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

  二、大学英语教材现状分析

  本文以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容进行辨别和分析,来研究本套教材是否存在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本套教材全四册共有64篇阅读素材(包括A篇和B篇),为了方便分析,笔者将其文化按照目的语国家文化、母语文化、对比文化、非英语国家文化、其他(无国别特征)6种进行分类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

  表1《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的文化内容统计

  (一)目的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占主流,非英语国家文化边缘化

  据上表显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全四册64篇文章就用40篇在展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更令人震惊的是,笔者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其中有36篇都有明显的美国文化标识,占比高达56.3%。比如Spend or Save——the Students’Dilemma提到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Animals or Children?——A Scientist’s Choice讲述了一个美国科学家有关人权和动物权利伦理问题的思考。Chance Favors the Prepared和A Life inFilm分别讲述了美国演说大师和美国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的励志传奇故事。

  由此可见,《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在选材上严重偏向了目的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这些文章作为阅读材料的确可以让学生们对目的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有了全方面的了解,但学生仅仅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和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法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灿烂的文化,文化视野无法得到拓展。

  (二)完全忽视甚至轻视中国本土文化,文化比较意识淡薄

  统计表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全四册竟无一篇专门讲述中国本土文化,仅有5篇文化比较的素材对中国文化有所提及。第三册第6单元讲到旅行的话题时,提到了到北京的景点及其建筑风格;第8单元有关家庭教育的两篇文章站在西方人的视角比较中西的家庭教育方式,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中国家庭教育方式的嘲讽;第四册第5单元讲到文化的重要性时,也是从一个美籍华人的角度看待中国式的委婉谦虚,话语中也流露出了中国的这种语言行为在美国的不可接受。

  通过对大学英语主流教材的典型代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分析可见,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确存在着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这种过度宣扬美国文化,忽略本土文化的教材设计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是不太相符的,反而会对大学生的文化观的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根源

  (一)文化教学的错误解读

  外语教学工作者都知道文化教学对外语学习的重要性。要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了解其文化,这样才能实现两种不同文化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然而,在很多人观念中,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就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输入,而中国文化早已是耳熟能详,在文化教学中可有可无,甚至认为母语文化会对文化教学产生“负迁移”作用。

  其实,中国文化对文化教学有着积极的“正迁移”作用。通过将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进行对比,学习者可以深刻理解各种文化的不同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同时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保持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身份,不至于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浪潮中迷失自我。

  (二)文化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文化全球化,简言之就是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交流,“民族文化的高度相互依存与融合”。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文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交流,融合互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然而,文化全球化也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东西方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利用其资本在全球的游走”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倾销它们的精神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吞噬非西方文化”。在这种强大的文化渗透和灌输下,其他国家往往潜移默化地认同和接受西方文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在选择文化内容时也难免受此影响而厚此薄彼。

  四、对策

  (一)合理配置教材的文化内容

  1.适当增加有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的材料。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实现母语与目标语国家的交流、理解与合作。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输入,如何会有有效的输出?胡文仲先生曾指出,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应当保证一定量的有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的材料,如: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特色饮食、名胜古迹、经典文学作品的英译,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中国文化输入,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语言和文化知识储备。

  2.加大多元文化和对比文化的配置。大学英语教材的阅读选材不能仅仅局限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应选取适量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如亚、非、拉等不发达国家;除此之外,文化材料还要尽量涵盖各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文化内容,如古希腊神话,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等,让学生浸透在世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从世界各国、各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中吸取养分,这样才能让学生具备对多元文化视野。同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中外文化对比内容,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包容度。

  (二)大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仅仅有文化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特色文化的能力​‍‌‍​‍‌‍‌‍​‍​‍‌‍​‍‌‍​‍​‍‌‍​‍‌​‍​‍​‍‌‍​‍​‍​‍‌‍‌‍‌‍‌‍​‍‌‍​‍​​‍​‍​‍​‍​‍​‍​‍‌‍​‍‌‍​‍‌‍‌‍‌‍​。课堂内,让学生们以口头展示、翻译或作文的形式,有目的分专题地训练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能力;课堂外,创设语境,组织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例如,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活动,创办校园英语文化节等。这种课内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充实了大学生活,还能将学到的中国文化知识融入到真实的跨文化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是大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文化习得的重要来源。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选择对学生文化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今天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可能成为向其他国家宣扬中国文化的使者,让大学生们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必将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彰显文化大国应有的文化素养和风范。【基金项目:201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当代大学英语教育背景下中国EFL学习者文化自信培育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19ZD072);荆楚理工学院2019年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意识维度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语言与文化安全研究”的部分成果(编号:JX2019-019)。】

  参考文献

  [1]陈佑林.中国高校外语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3(2):147.

  [2]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24.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王宗炎.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Kramsch 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张森林.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4.

  [7]刘亚孜,傅华.文化全球化:文化共荣与发展的历史契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18.

  作者朱金燕

  推荐阅读:写高职英语教育的论文怎么发表

  


《大学英语教材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及对策》
上一篇: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