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分享学习型课堂研究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分享学习型课堂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16 10:29
扫码咨询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在学习方式、学习关系和学习意义上存在“三缺乏”现象,其本质为“浅表学习”。分析深度学习的内涵及其实践意蕴,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提升深度学习能力为目的,构建了以会学习、会合作、会表达、会评价为内核,包含问题导学、对话讲解、展讲评价三个环节的分享型学习课堂模式。并从主体角色和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特征,围绕学习方式、学习关系和学习意义提出了三大教学旨趣。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分享学习;教学模式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分享学习型课堂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对深度学习能力的需求不断飙升[1]。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成了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已有研究者通过具体的课例和课程内容,提出了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若干策略,如数学阅读[2-3]、开放性教学[4-5]、单元教学[6]等,这些策略在内容安排、课堂组织、活动设计等方面有积极的意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但深入初中数学课堂,发现存在“三缺乏”现象,即在学习方式上,以机械性记忆为主,被动地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忽略数学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的过程,缺乏问题驱动的完整性;在学习关系上,从自我的视角看问题、根据自我的思维领悟意义、用自我的标准评价,使得同伴间不能做到相互理解和尊重,缺乏学习主体间的和谐性;在学习意义上,以独学为主,学习能力不能真正迁移和相互促进,学习的价值和效益不能扩大,缺乏学习机制的长效性。“三缺乏”本质上与深度学习期待的课堂表现相背离,是“浅表学习”的表现[7]。破除“三缺乏”,需要教师自觉地将课程改革的理念运用于教学过程,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更新了一篇数学相关的论文,如数学论文发表刊物有哪些,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一、深度学习及其实践意蕴

  (一)深度学习的含义

  20世纪50年代,Marton、Biggs等学者就对深度学习开展了研究。目前深度学习暂无统一定义,本文采用吴秀娟等的定义,即深度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来深度加工知识信息,建立多学科知识、多渠道信息、新旧知识等之间的联系,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并有效迁移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8]。与深度学习相对应的是浅表学习,二者在动机、目标、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8]。

  法则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有应用、分析、评价这些基础知识,并能创造新知识和新产品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实践意蕴

  1.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9]。核心素养是对培养目标的总体表达,这些素养需要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数学而言,学生需要掌握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反映的数学思想,也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的基本技能[10],还需要发展抽象思想、推理能力、数学模型、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意识等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掌握这些必备知识、形成这些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与人合作、数学地交流和表达、理性评价与质疑,树立追求真理的理性思维与科学精神,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习者的动机、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特征来看,数学学习应该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具有高契合性。

  2.深度学习能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深度学习的内部动机要求学习者有积极学习的心向,学习过程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深度学习需要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讲解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转换为师生,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还出现了“教师学生”和“学生教师”的新型角色,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由听讲变为主讲”或“由主讲变为听讲”,即各对象之间互为主体。多元主体之间的讲解是以对话的方式开展的,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多向的互动过程,不是既定不变的“静止”传授,而是瞬息变化的“动态”交流过程,“对话”贯穿整个课堂学习。其次,深度学习的学习共同体内不仅关注知识的理解,还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精神,最终实现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评价、学会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彰显。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享学习型课堂的构建

  (一)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目标

  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和提升深度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对话性讲解和评价彼此表现的分享学习活动来影响和促进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合作、表达、评价,从而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11]。在学习过程中,强调讲解评价作为课堂活动架构的核心,即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性讲解”和“学习内评价”进行学习互动。分享学习型课堂以“四会”为内核。会合作指在知识生成过程中突出共学组的交流团学,在知识反馈、应用中,突出互助组的帮扶团学;会表达指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人人敢讲、会讲、善讲的意识和能力;会评价指评价不仅关注“内容对错”,还要关注“习惯方法”“态度情感”等;会学习指让学生经历“听懂”“看会”“做对”“讲清”的学习全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更高阶的能力。

  (二)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的环节

  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包括问题导学、对话讲解、展讲评价三个环节。

  1.问题导学

  问题导学是学生在分享学习单的引导下,围绕该节课程内容的某个或某几个核心问题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分享学习单是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与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经验,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13]。分享学习单为学生提供了有形、细致的学习目标和目标是否达成的检测工具,并结合学习内容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指导学生高效学习,帮助学生厘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生长提供附着点。

  2.对话讲解

  对话讲解指学生在完成分享学习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四人共学相伴的研讨学习或两人师徒互助的做讲学习。课前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构建四人共学小组,如图2所示。在四人对话讲解活动中,学生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梳理思路、表达学习情感,从而整合思维,加深或改变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实现人人对知识学习的“听懂”;在二人对话讲解活动中,徒弟在师傅的讲解和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表明自己的观点,通过一对一的帮扶,实现人人对知识学习的“做对”和“讲清”。一次精彩的对话不仅实现了“听懂—做对—讲清”的深度学习,而且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荣誉感的提升、学习兴趣的激发,乃至学习态度的改变都大有裨益。

  三、分享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旨趣

  (一)形成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

  目前课堂教学中,相对于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部分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学生从众与配合便被看作“乖学生”,课堂上的安静被看作纪律好的标志。相反,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插嘴”越多,便越被看作“问题”学生,被视为破坏课堂纪律的“差生”。这些课堂的实质是“忠诚于科学,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体现了权力,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忽视了意义[15]。通过学生参与讲解与评价从而赋予学生话语权,分享型课堂突破了教师的霸权与学生的从众,教师与学生共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对学习资源的应用、分析、评价中实现与同伴或教师互动,共同参与对知识意义的探究和对学习表现的评价,从而让学生有积极学习的内部动机,主动参与学习。

  (二)构建一种新的学习关系:从“疏远”到“尊重”

  分享学习型课堂旨在构建师生、生生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相互理解的学习关系。一方面,学生要使自己讲解的内容被老师或同伴理解,就要“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下,使他能领会经验到意义”[16]。同时,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讲解水平,使自己的讲解更加具有吸引力,在老师或同伴讲解时便会更加注意倾听、观摩学习他人的讲解方法与讲解艺术。“注意倾听、观摩别人”是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进行的[17],也是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评价的过程。这种有意识的认知体验,也体现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的讲解与评价是思维外显的过程,由原来“看不见的学习”变为“看得见的学习”,更能反映学生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做的。当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换为“教师学生”认真倾听“学生老师”的发言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会有更准确的把握,能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调控教学,真正做到“少讲”和“精讲”。

  (三)追求一种新的学习意义:从“独学”到“分享”

  在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关注每一次测评后学生的分数,同时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旨在从知识的单向传输到思维的多维交流转变,从学生的相互竞争到师生、生生合作分享转变。采用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社会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生生经验与智慧共享和实践性评价反思的分享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个体心智成熟、人格完善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四、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始终伴随着批判意识和深度思考,体现了多样化教与学的方式与策略,强调通过自身认知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为深度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成都市武侯外国语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西区学校等数学课堂运用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成绩提升、素质培养上取得了较好成效。当然,要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的分享学习型课堂教学价值和作用,还需要对搭建共学组、开展共学活动、落实讲解与评价学习等进行更加深入、持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戴歆紫,王祖浩.国外深度学习的分析视角及评价方法[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10):45-58.

  [2]陈家梅.数学阅读:追求深度学习的品质[J].人民教育,2016(10):49-50.

  [3]王旭勤,张红平.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数学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9):59-61.

  [4]孙红强.数学开放性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心在何处》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J].数学通报,2019,58(1):19-26.

  [5]郑毓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J].课程·教材·教法,2007(7):28-32.

  [6]喻平.数学单元结构教学的四种模式[J].数学通报,2020,59(5):1-8,15.

  张玉华1,牟天伟2,潘超3


《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数学分享学习型课堂研究》
上一篇:民办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
下一篇: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