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培养
摘要:行为习惯的心理机制是强化后的条件反射链接系统,自我约束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律,而不是依靠外力的强制。自我约束力是在学生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己要求的基础上形成的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是道德品质、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发展;自我约束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行为习惯的心理机制是强化后的条件反射链接系统,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比获得这个反射困难得多。“禀性难移”“积习难改”就是很好的说明。所以,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是非常必要的,对学生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力的理论依据
(一)低年级学生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培养自我约束力的生理前提
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发育正常的成人脑重平均为1400克,3岁儿童脑重约1011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而9岁儿童脑重就达到约1350克。由此可见小学低年级6~9岁儿童脑重增加非常显著,而脑重量的增加是和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细胞纤维的增长相联系的,这就使神经兴奋的传导更加精确、迅速。同时,在皮质抑制机能方面,儿童约从4岁以后内抑制就蓬勃发展起来,在学习、生活条件的作用下,特别是随着言语的不断发展,以及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内抑制机能发展迅速,表现在儿童细致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且更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行为更有组织性。大脑皮质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二)低年级学生年龄阶段特点有利于自我约束力的形成
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自我约束行为的形成固然也具有此特性。只有当学生心理发展到特定的年龄阶段,具备了形成的基础与条件时,这种习惯的形成才具有可能性,或者是更容易形成。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张梅玲研究员在谈到习惯形成的阶段性时曾经说过:“低年级孩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可塑性,尤其6~12岁期更是这样,因为他正处于发展当中。这时可以对他作出一些规定,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但因为是在形成中,所以就不费劲。另一个是模仿性,小孩子的习惯、行为有很多是通过模仿形成的。比如多数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比较喜欢买书看,其实父母未必有意培养孩子这个习惯,而是因为他的父母平时爱看书、买书,这样孩子渐渐地模仿,潜移默化地形成了爱看书的习惯。”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所以,教师家长抓住有利时机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律行为将事半功倍。
(三)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是形成自我约束力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性阶段(8~10岁)和公正阶段(11~12岁)。低年级儿童(6~8岁)品德发展正处在“权威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重和顺从外在权威。儿童尊重道德的权威,认为服从有权威地位的人是正确的。这样他们把学校、教师、家长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的,因而能顺利地接受并努力执行,这是形成儿童自我约束行为的非常有利的心理条件。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认知丰富,会渐渐认识到教师、班集体、家长的要求、规则多是共同约定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倾向于公正、平等,外部规则的控制作用也会随之降低。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阻碍儿童自我约束力形成的速度与质量,成为形成自律行为的不利条件[1]。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行为的策略
(一)进行科学的日常教育训练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行为的前提
教师要在讲清楚纪律重要性的基础上制定详细、全面、朗朗上口的规定、规范与规则,切实搞好课堂纪律和常规训练,让规定、规范搞好课堂纪律和常规训练,让规定、规范成为孩子们学习行为的标杆。同时要注意,规定、规范与规则一旦提出,执行要坚决,及时检查,及时强化,强化手段可以多样化(“代币”与精神相结合),奖惩要一视同仁,切忌朝令夕改,对学生亲疏不同。
(二)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的根本途径
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活动常依赖无意注意。在教学中学生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内容和手段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研究表明,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低年级儿童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教师又不能运用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上就会出现“开小差”、摆弄玩具、做小动作等现象。此时,他们的学习活动往往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律行为[2]。
(三)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自律行为的形成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来完成的,习惯、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低年级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做老师喜欢的学生。同时他们很喜欢去模仿那些受到老师表扬、喜欢的学生的言行。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守秩序的学生,并树立他们成为全班同学的榜样,这样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能力。
(四)家校教育要求一致是培养学生自律行为的必要保证
教师要经常和家长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向家长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及其重要意义,以得到家长对学校、教师的教育管理与教学的认同、理解与支持。目的是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热爱劳动与勤俭节约等等,以此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从低年级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约束力,无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上,还是其个性发展上,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这个时期,教师家长的任何疏忽大意,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所以说,良好的自我约束力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愿我们能成为孩子们精神上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JeanPiaget)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儿童的道德判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2]曹华,田宏丽.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J].高校社科动态,2007(3):44-48.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自我约束力的培养》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