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1-30 09:03

  【摘要】21世纪,信息化技术全面普及。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将其与音乐教育相融合,探索传统音乐教学改革的最优途径。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学创新与实践,可以显著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音乐教育;创新;实践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忽略了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大部分音乐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就高职院校而言,音乐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顺应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完善音乐教育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信息化教学与音乐教育融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各个领域信息管理的创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也被赋予了信息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任务。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变化,音乐课堂教学也必须进行调整。高职院校的音乐课不能再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而要结合音乐教学的特点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的高职音乐教学,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培训环境[1]。这种教学目标无疑对高职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注重创新教育形式,将信息技术特点与音乐教育特点相融合,不断完善高职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与高职音乐教学相结合,首先,要加大对先进教学设施的投入;其次,整合音乐教学信息管理资源;最后,构建完善的音乐专业信息技术应用系统,从而实现高职音乐信息化教学建设目标。除此以外,高职院校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应用系统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保持学习热情,增强感知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基于此,将信息化技术与高职音乐教育相结合,既是高职音乐教学的革新之路,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举措。其对促进高职音乐教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设备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程具有很高的操作性和理论性,因此课堂教学涉及许多乐器。由于不重视音乐课程,在信息化建设中投入的资金较少,所以,高职院校无法购买课堂教学所必需的乐器,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缺少对应的音乐大教室。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因此,音乐教师别无选择,在课堂上只能讲解传统的基础理论。这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触真实的音乐器材,更加不能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2]。

  (二)教师综合素养低

  音乐教师是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时,教师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执教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强大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现阶段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绝大多数教师无法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和教学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方法;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片面性地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理解为传统的黑板教学模式向PPT教学方法的转变[3]。大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利用互联网上大量的音乐教育资源。这导致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三)缺少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众所周知,高职教育存在其特殊性。它是直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核心枢纽。因此,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还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服务平台,并将其用于日常课堂教学。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高职院校大多数的音乐课堂是传统的小班教学模式,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内容也仅停留在音乐基本知识与专业实践的层面。一些思想保守的教师认为,音乐教学最关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乐曲,锻炼唱功。这些教师并未形成将音乐教学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观念[4]。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对音乐知识的广度进行拓展延伸,这使音乐教学缺乏理论深度。由此可见,大多数高职院校对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只单纯追求形式设施层面的满足,并未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三、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

  高职院校在开展音乐教学时,确保实践教育能够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便是建设对应的教学平台,合理开发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首先,高职院校要重视信息化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通过平台,高职院校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具量化报告,以此评价学生的表现,进一步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活动。除此以外,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时,教学平台也可以成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的特殊工具。这种教学平台反映的数据信息更加客观[5]。其次,通过教学平台,教师可为学生量身定制多样化的训练模块,如视唱训练、听音训练、创作训练等。教师可鼓励学生根据平台上提供的音乐软件展开训练与创作,同时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可以直接通过平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此外,高校还可以在该平台上展示各种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名师的讲座,也可以是表演微视频。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需求,自主挑选视频资源。最后,高职院校要重视校企合作,积极引入企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备,以便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资源以及展示平台。例如,高职院校可引进VR技术,使学生直观感受音乐现场的魅力,感受世界各地的音乐盛会。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眼下,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音乐课上,他们主要引导学生对音乐曲目进行赏析并教唱歌曲。很少会有教师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活动。作为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实施者,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基于此,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首先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与其他高校优秀教师进行交流,[6]踊跃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并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其次,音乐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应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实际变化,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音乐教学资源,正确指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音乐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立足于高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在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会全面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促使音乐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并引入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影响。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音乐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力度[7]。高职院校应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设立音乐资源共享数据库,开设音乐多媒体教室,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鼓励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音乐信息,并将创新元素融入自身创作过程。

  (四)应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教师制作更多精美课件,精心编辑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像和视听内容,全面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带到精心构建的音乐情境中,可以使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内容上,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师单凭口头语言描述音乐作品,学生会感觉很枯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美。这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认知与追求,从而使其深刻感悟音乐。同时,这也会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8]。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增强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采取恰当方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价值。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梁祝》这首音乐作品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电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剪辑片段,将音乐知识和文学作品相融合,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优美乐曲,一边感悟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这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略经典作品的魅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高职音乐教育的结合是必然的,这是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方式革新的绝佳契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妮.微课在高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12):140-141.

  [2]王俊鹏.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研究[J].数码世界,2020,(11):134-135.

  [3]黄硕.高职院校音乐信息化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应用研究[J].黄河之声,2020,(20):104-105.

  [4]李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实践与提升策略[J].大观(论坛),2020,(05):124-125.

  [5]李妲.基于微课资源的高职音乐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J].黄河之声,2020,(02):102-103.

  [6]易雪林.高职音乐类课程信息化建设实践研究[J].知识文库,2019,(21):256.

  [7]苏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研究[J].艺术品鉴,2019,(15):356-357.

  [8]何孟甜.有关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9,(05):63.

  杨颖


《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上一篇:新时代劳动观教育目标及其意义
下一篇:新时期高校网络教育治理体系的结构与关键制度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