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摘要:近年来,皖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皖北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特别是伴随人口流动造成的家庭房屋利用率较低,其间接成为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阻碍因素。本研究从生态文明角度了解农村农村人口住房、环境等方面的现状。研究采取实地考察与调查问卷的结合方式,分美丽乡村和普通农村两种类型,对皖北农村人口与房屋现状、能源结构、污水与固体废弃物处理、村民政策和相应技术认知程度等5个方面重点分析。结果表明:①皖北农村基本为自建房,房屋闲置情况不突出,住房满意度相对较好;②皖北农村基本无排水排污系统,环境现状总体相对较差,美丽乡村比自然村环境状况及规划较好,存在两极分化现象;③能源以电力为主,地区使用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改善方案:①大力倡导人才引进农村,落实优惠政策;②实施排水排污实施责任主体制,发展绿色产业链带动当地经济及改善环境现状;③加大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规范环保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住房;能源结构;人居生态环境;美丽乡村
皖北是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安徽省的宿州、淮北、亳州、阜阳、蚌埠、淮南六市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沿淮的滁洲市所辖的凤阳县。随着安徽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的改善,并向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发展,村民越来越注重住房条件的改善,对人居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农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客观存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1调研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7月对淮南、淮北和宿州3个地区的40个行政村进行了走访调研,采取实地勘察与发放调研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共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36份,问卷有效率93.6%。主要涉及:①农民家庭构成、收入、住宅建设、建筑结构及材料现状等基本状况;②农民对住房现状、住房改造和新能源满意度和使用意愿;③村民对新型建筑材料应用及相关政策的认知和意愿;④农村住房周边环境从污染物来源及处理方式。同时,进行美丽乡村和普通农村对比并选择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2调研结果分析
2.1美丽乡村和普通农村分析
皖北美好乡村由政府统一改造,房屋基本进行统一美化工程,排列整齐,政府监督管理严格;道路设施完备,饮用水多数为自来水,同时也拥有污水处理设施;但面子工程现象严重。普通行政村房屋建造方面没有统一规划,所有房屋都是村民自己建造,不统一,建造较随意,道路及环境设备较差。在普通农村当中,偏僻的自然村现象较为严重。皖北美好乡村和普通农村在住房条件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同一村庄农民住房面积及质量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且在新农村差异相对较小,在未经规划的自然村差相对异较大。2.2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费村
2.2.1土地使用及建房现状
村里的房屋均为自建房,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房屋较为整齐,绿化设施齐全。政府对房屋的监管较为严格,只允许在宅基地上进行重建。大部分土地被华夏集团所承包,进行有机蔬菜种植,有效的带动了当地农民的经济。
2.2.2环境现状
该村没有大型的养殖户,通过建立新农村而拥有完整的排污系统,设置了下水道,可将污水通过下水道通入到不远处的污水处理池。村里设置了大量的垃圾桶,每家一个垃圾桶,每周都进行统一的回收,有效的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并将回收的垃圾在垃圾处理站中进行及时的处理。
3对策与建议
3.1加强政策技术宣传,健全法律制度
当地政府提高环境保护认识,加大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编制镇村环境保护规划,广泛听取农民对涉及自身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意见[1]。健全农村环境法律法规,实施责任履行制度,村民是排污的责任主体,需承担建设与运行的资金责任,解决农村污染防治存在立法缺陷。将农村环境、农业环境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使环保工作全面考虑。增设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分配专业环境管理人员[2]。
3.2加大对农村环保建设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3.2.1政府建设
加大对贫困农村的扶持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住房及环境状况。与此同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特色鲜明和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为目标,引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镇与农村的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皖北农村落后发展模式,从而改变农村面貌,美化环境(实例:宿州费村)。当地政府应抓住将“面源污染改为点源污染”这一模式,加大对普通农村的整体规划力度,落实好禁养区和养殖区。建议以村或镇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区规划(如:住宅区、种植区、养殖区…),形成地理距离,分而治之,防止大范围污染。
3.2.2固体垃圾处理
当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垃圾桶(池)数量,合理安放垃圾桶,垃圾池加强防渗层建设,防止二次污染。加大生物堆肥及蚯蚓处理技术的推广及运用,使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对秸秆、落叶等进行肥料化、食用菌基料化等综合利用。政府应当组织建立秸秆收集、贮存、运输和综合利用服务体系,加大对秸秆还田、收集一体化农业机械的财政补贴力度[3]。电池、节能灯及农药包装等有害垃圾加大对其危害的宣传,倡导农民不要随便丢弃,集中处理。
参考文献
[1]陶然,田青青.农村面源为染控制现状与法制对策[J].科教导刊,2009(28).
[2]李冠杰,范子雁,王郅强,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污水治理责任体系构建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78-81.
[3]荀彦平,张有贤.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06,23(4):40-42.
[4]钟云芸.浅析农村房屋执行难问题[J].山东青年,2016(6).
[5]尚晓博.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优选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皖北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