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研究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2-27 10:23
扫码咨询

  摘要:通过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现状,结合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产业集群系统要素因果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根据灵敏度分析得出,财政支出、原材料成本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敏感,劳动力成本变化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敏感度较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仿真模型结果得出,财政支出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积极影响要大于原材料成本的消极影响,其发展规模到2025年高速情景比基础情景高36%,达到711.89亿元;到2030年高速情景比基础情景高50%,达到8993.54亿元。结合分析结果从财政支持体系、固定资产投资、原材料保障等3个方面提出加快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仿真;敏感分析

  随着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扩大内需,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山西省于2009年年底启动了农产品“513”工程,即选择5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及资源型企业转产和招商引资企业,100家有一定规模、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00家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省级、市级、县级梯队进行培育和指导。自“513”工程实施以来,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从2009年的375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52亿元,实现5年内平均增长20%以上的高速发展态势。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研究

  1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现状分析

  近年来,山西省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引导优势资源向农产品加工产业聚集,促进规模化发展,逐步建成以粮食、畜禽、乳制品、果品、蔬菜、薯类、油脂、中药材等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以永济市、清徐县、文水县、平遥县、太谷县、灵丘县、小店区和榆次区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区域”。其主要特点如下。

  1.1园区化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逐渐形成园区经济,园区营业收入占农产品加工业总营业收入的60%以上‘31,形成了有山西特色的以杂粮和老陈醋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进一步带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的合理化与优化。

  1.2龙头企业引领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壮大,山西省推出了“1311”工程、“513”工程等一系列龙头企业培育的政策和措施,逐渐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中小企业齐发展的趋势,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

  2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

  在厘清山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影响因素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各因素与研究问题之间的关系,绘制系统流程图,对模型进行仿真,通过灵敏度与仿真结果的分析探讨系统内部结构,借助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进行模拟,从而提出对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一1。

  2.1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系统要素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与产业系统,结合现状分析研究结果,将影响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纳为4个方面。同时,将影响要素均纳入到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定量转化,以分析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内部结构与趋势’51。

  2.1.1经济投入因素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经济投入因素主要是指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投入。产业集群在形成过程中产生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推动产业集群整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依赖于经济投入,最直接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因此,设定变量表示经济投入的指标有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工业产值∞·。

  2.1.2政府及政策因素在集群形成初期,政府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及相应措施扶持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财政支出补贴、为集群提供良好服务环境、产业集群合理规划设计、集群信息化交流平台等。反映政府政策的指标为地方财政支出及其增长率、产品和原材料的税收优惠比例、地方政策性补贴及补贴比例等“。

  2.2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系统要素的因果关系

  回路1: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收益增加,产业集群通过分工专业化与交易的便利性形成有效的组织生产,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为维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会增加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工业增加值随着投资增加而增大,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收益进一步增加。

  回路2: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收益增加,使得集群内企业的留存利润和公积金增加,企业为了扩大规模追加资金投入,推动产业集群内部自扩张的良性循环发展,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集群聚集,增大了集群效应,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收益增长。

  3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灵敏度和仿真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模型的仿真运行作为基础情境,选取比较敏感的因素作为调控关键变量,以改变变量取值,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参数值变化对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而观察各变量对其影响程度。

  3.1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系统的灵敏度分析

  运用2010--2014年的统计数据将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数据取平均值,增速情景和减速情景在基础情境上分别提高和降低1%。分析这些要素变动对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

  3.2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系统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投入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影响较为敏感,说明原材料成本投入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大于其他几个因素产生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的投入也对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从总体上通过构建因素组合,对3种因素(原材料成本、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支出)进行重点分析。分别选取每个常量参数在2010--2014年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模拟农产品加工业集群高速发展和低速发展的状态,结合基础情境,比较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在3种状态下的发展趋势(图3)。

  4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4.1支持体系

  加强宏观财政调控,合理布局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结构,做好财政政策总体规划,健全财政支持体系。通过财政支持引导集群内部企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协调集群内部合理化分工,适度扩张投资规模。在集群内部,首先要重点扶持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其次是给予中小型且具有良性竞争能力和优势的企业信贷优惠,以产品种类、贷款额度和信贷诚信度等综合评定情况进行贴息。同时,在税收优惠支持方面,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范围,鼓励产业集群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发展。

  4.2合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基于本研究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产业集群发展有重要影响。目前,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还处于快速成长时期,资本投入量较大,固定资产投资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固定资产投入缓解资金紧张是企业主要考虑的问题。政府政策扶持贷款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渠道之一,但是对于发展快速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压力较大,因此,应鼓励社会投资和外来商业融资等多渠道资金来增加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以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扩大。

  4.3材料供应的保障能力

  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应将原料的来源和供应统一化、专门化,保障原料的供应顺畅。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和快速发展。在原材料基地建设方面,要保障原材料规格、质量、标准、品种和类别等多方面的专业化分工和和规模化生产。结合地缘优势,发展原材料生产基地,促进区域化和结构合理化。同时,为了保障产业集群发展原材料的有效供应,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和原料供应模式,进而提高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原材料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I]G0etzSJ,ShieldsM,GoetzSJ,eta1.A—culturalandfoodindustryclustersinthenortheastU.S.:technicalreportfR]//TheNortheastRegionalCenterforRumlDevelopment.Re60naIRuralDevdopmentPaperNO.26,2004.

  [2]AziziJ,EshghiTA,Therole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iniranianoliveindustrialcluster[J].JournalofAgfieulturalScience,2011,1(3):228—232.

  [3]陈诗波,李崇光.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能力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1):44—50.

  [4]皮修平,张彩霞.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产品加工产业组织变动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4):62—66.

  [5]杜琰琼.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6):20—21.

  [6]崔剑寒,李怀民.山西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28.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研究》
上一篇:经济弱复苏时代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四属性的现代农产品加工模式构建及评价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