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05 10:45

  摘要: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农业:协同发展

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1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产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其农业发展更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的农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为主,不符合生态经济的原则;二是京津冀农业一体化的进展仍然较为缓慢,不利于京津冀经济区的协同发展。因此,本文将基于生态经济的视角对京滓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进行分析,以推进该领域的研究。

  2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分析

  2.1京津冀地区农业发展的结构分析

  表1给出了京津冀地区2015年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以及第一产业内部的结构比重。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北京和天津地区其第一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较小,尤其是北京还不到1%,这显然无法满足京津两地区巨大的需求,从而形成了较大的需求缺口,所以需要从外地输入。而河北第一产业的比重则占地区产值的11%多,因此可以为北京和天津提供必要的农产品,从而弥补其巨大的需求缺口,相对于从其他地区输入,这可以大幅节省运输成本,从而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从第一产业结构的具体构成来看,河北在农业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北京在林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天津则在渔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同时三个省市在牧业方面的差别并不大,这就意味着北京、天津和河北可以在农业的发展方面均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这就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2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优势分析

  首先是人才优势。与传统农业不同,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在绿色科技和农业生态的恢复与维持方面,而京津冀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集中。

  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汇集了大量高端的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每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农业人才,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同时该地区生态农业的建立和发展又为这些人才提供了必要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了教育和就业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从全国各地吸引了大量的创新和创业人才,这些人才与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结合在一起,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人才优势。

  其次是自然优势。虽然京津冀地区在行政隶属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这种行政界线却无法隔断三者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经济联系。一方面,北京和天津存在巨大的农业需求缺口,而河北省的农业专业化程度却在逐年提升,从而可以以最低的运输成本满足北京和天津的农产品需求,这种地理上的联系为其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撑,河北将成为农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而北京与天津则成为农产品的主要需求者。与此同时,天津在渔业、北京在林业方面又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可以与河北实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实现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从自然气候条件来说,京津冀之间具有整体不可分割性,三地区都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西北地区为高原丘陵、东南地区为平原,这样就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一体化,即根据农业资源的禀赋对区域间的农业发展进行整合,比如可以将北京怀柔的良牧区和河北西北的盆地牧区进行整合,将天津东部的滩涂渔牧区和河北省滨海渔盐区进行整合等,这样有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行政壁垒,实现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

  3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分析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北京和天津的水平较高,而河北的水平较为落后,北京和天津具有较强的集聚效应。因此,如果贸然强化开放式的协同发展,必然会迸一步加剧这种不平衡性,进而导致其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所以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科学的协同发展路径来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根据现有的经验和发展层次,我们认为可以以区域内部“小生态农业”的发展为起点,进而发展成为跨区域的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最后将归于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作为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3.1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

  根据现有的人才和农业发展基础,京津冀地区的农村经济活动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且大部分的农业生产都是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和资源的匮乏程度,因此在协同发展的初始阶段,将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转变为现代的生态农业是实现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基础。由于京津冀地区之间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在这一阶段,应该促进生态农业在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以逐步实现地区之间生态农业发展的相对平衡。同时受制于人才和发展经验的短缺,这一时期的生态农业主要应该以“小生态农业”为主,即在传统的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之间建立起生态产业链,进而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3.2发展跨地区的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

  “小生态农业”虽然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获得必要经济收益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但是由于其生产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缺乏资本和规模优势,因此竞争力并不高,也难以获得丰厚的收益,所以,在“小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建设某些具有优势的园区或基地。跳出“小生态”的限制,将农业和工业有机结合,实现“大生态农业”,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现生态农业发展质的飞跃。在这一阶段,可以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不同省份之间的比较优势,北京和天津具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其区域内部聚集了大量的优质企业和资本,而河北省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其在“小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已经形成和推7一了绿色生产的模式,此时就应该将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工业优势与河北地区的农业优势有机结合,逐步建立起跨区域的生态农业园区或基地。

  参考文献:

  [I]AlbrechW.Agro—ecosystemsandsustainableagriculture[J】.Ecology,1971,15(2):34—52.

  [2]GoldMVSustainableagriculture:Definitionsandterms[M]//Sustainableagricultureandfoodsupply.Beltsville:NationalAgriculturalLibrary,1994.

  [3】湛慧慧.北京市西柏店村循环农业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4】黄明元,邹冬生,李东晖.农业循环经济主体行为博弈与协同优势分析——兼论政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J】.经济地理,20ll(2):305—311.

  【5】贾士靖,刘银仓,王慧军.基于指标体系的河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5):1230.1233.


《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上一篇:开发沼气对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的纽带作用
下一篇:近郊生态农业与西部生态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