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研究

[摘要]松散的利益联结模式导致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不能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企农问题越来越严重。将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概括为四种,分别为“企业+农户”、“企业+中间组织+农户”、“企业+基地+农户”、“股份制”,具体分析了每一种模式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企业和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新疆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实施“向西开放”,加快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等重大决策,给新疆农民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促进新疆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新疆农业产业化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着像企农之间利益分配不均、违约现象严重、产品质量不过关等诸多问题,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有效的利益联结模式,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能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导致企农问题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影响到了新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对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进行研究,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对促进新疆农业产业化快速稳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分析
近年来,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环节,为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疆实现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新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以下特征:
1.1农产品加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十一五”末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8891家,实现总产值734.2亿元,增加值149.7亿元,利润总额22.33亿元,上缴税金15.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率达2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78家,实现增加值134.2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总量的90%。全疆自治区级及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31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比“十五”末增加了164家,年销售收入达530亿元,增长了一倍以上。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9家,超亿元的有125家。农产品加工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3.26万人,支付劳动报酬31.98亿元,农产品原料采购支出565.8亿元。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作用更加显著。
1.2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疆有3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拥有研发机构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94家,研发人员达2600余人,拥有发明专利399个,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6项,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65项,获地州(市)科技成果奖104项,国家或自治区认定高新科技企业29家,品牌建设已初见成效,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引领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2利益联结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规范,也不成熟,尚处于一个初步形成阶段。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大多以订单形式确立,联结机制比较松散,股份制、合作制等紧密型的联结机制还不多。在合同履行中,农民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意愿无法充分表达,合同的价格主要由企业确定。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模式。
2.1“企业+农户”模式
该模式的表现形式为企业与农户直接签订产销合同,在合同中约定种植品种、面积、数量等,企业保底价收购。这种联结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合同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责、权、利联接起来,以发挥产业一体化的种种功效。农民不用再为销路发愁,龙头企业也有了原料基地。农户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相对减少,能有效地调动农民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但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笔者对昌吉、库尔勒及阿克苏三地随机地对245家农户(涉及的农作物为葡萄和番茄)进行问卷调查,有40家农户和加工企业之间是自由买卖的关系,有185家是与企业直接签订购销合同,有16家是通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合作,有4家实行土地或资金的入股,比例关系如图1所示。
2.2“企业+中间组织+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较典型的是“企业+协会+农户”模式、“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这种模式目前来说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模式。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不需直接面对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简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企业只需与中间组织签订购销合同,农户的组织和管理由中间组织进行。在“企业+协会+农户”模式中,主要是以公司为主体组建协会,像新疆和田阳光沙漠玫瑰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牵头成立玫瑰花协会,通过协会将农民组织成一个有机的社会团体,以保障、协调企业和花农的利益。凡参加玫瑰花协会成为该组织正式会员的花农,公司按会员保护价收购其原料,按交花多少,享受由公司二次返还利润的分配权。2012年该公司按会员保护价收购和实行第二次返利,使每户会员平均增收600多元。
3改进措施
新疆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多民族、多语言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新疆地域广阔,农产品的平均运距较长;农产品物流水平较低;农户自销农产品的难度较大等特点。所以在新疆大力开展企农深入合作有较大的优势,新疆农业相关政府部门、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改进措施,加大推进企农深入合作。本文提出以下具体改进措施。
3.1建立并加强维护与农民的信用体系
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不同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够建立并维护好与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但是处理不好与农户的合作关系。主要原因在于农户是分散的大量独立个体,而且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管理难度很大,企业在与农户的合作关系维护上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忽视维护与农户之间的信用体系维护,这也是企业只是重视短期效益,忽视长期效益的结果。据笔者调查,新疆大部分农户为了使农产品能够有好的销售渠道,愿意与企业签订合同,而且能否有好的销售渠道也是农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非收益的多少,农民增收更是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很多企业也抓住农民的这种心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在与农户签订的合同上大做文章,玩文字游戏等,并非秉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导致企业和农民之间是双向的不信任。企业应该注重诚信体系的建立,杜绝企业的违约现象,从长远考虑,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农户的信赖。否则,这种不信任将会加剧,最终导致信任体系的瓦解。
3.2加强与农户之间的信息共享
农民依然是弱势群体,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农民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单一,据笔者调查,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村委会和村民的交流。企业给农户提供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种植技术信息,很少有企业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的缺少,导致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目前新疆农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同时,农业信息涉及部门较多,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量小,信息更新速度慢,信息的可用性差。因此,需要尽快提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新疆目前主要以网站的形式进行农业信息的发布。截至2012年底,全区各类涉农网站总数超过100家,其中农业部门网站10余家,全疆57%的地州农业局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但是网站存在着信息更新速度慢,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同时,新疆全区虽然实现了网络连通,但是农户的电脑入户率仅为10%左右,农民对电脑的操作水平有限,农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比率很低。其他信息发布渠道,像完善信息服务机构、扩大信息服务队伍也非常重要,尤其注重信息服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除此之外,新疆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60.13%,多民族、多语言也导致了新疆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自治区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是目前新疆多语言的信息服务体系还非常匮乏。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政府和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完善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及时有效的各类农业信息,农户要提升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能力,学会使用信息来指导自己的种植决策,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只有将政府、企业和农户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和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信息化、现代化。
要想避免该现象的发生,除了企业加强自身的诚信意识之外,政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让惩罚手段落到实处。规范行业的准入机制,建立番茄产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加强番茄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有序竞争、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师巧梅.企农利益联结—如何由松散迈向紧密[N].新疆日报,2009-03-26(010).
[2]林秋平,李元辉.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2013(23):187-189.
《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的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