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4-06 09:00
扫码咨询

  摘要: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①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依次降低;市域层面,3市农业现代化程度均不高,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忻州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高级亚阶段,吕梁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低级亚阶段。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整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部较高的空间格局;②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分别为16.4%、29.7%和53.9%。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导致生产结果效率低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民生活水平低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迟缓的根源。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化程度;吕梁山连片特困区;山西省

  欠发达地区受条件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影响,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但资源丰富,环境未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改革深化、社会发展,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1]。为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欠发达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欠发达地区亦实施了“跳跃式”或“赶超式”发展战略,但并未使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3]。因此,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已成为制约中国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难题。连片特困区是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实现脱贫致富,缩小发展差距是迫切任务。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1数据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吕梁山连片特困区覆盖山西省13个县域,地处黄土高原中东部,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发展[4],经济发展中农业处于重要地位。基于2016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在三次产业中,农业占比19.3%,远高于全省第一产业占比6.1%的平均水平;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5%,大宁县和石楼县甚至不足30%;而农村居民中农业从业人口比例为67.9%,远高于全省55.4%的平均水平。尽管农业作为该片区的重要经济支柱和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但从中获得的经济福利较低,现代农业发展较缓且带动作用不显著。

  1.2数据来源

  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2000—2016)《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统计资料》(2000—2016)《山西省农业普查资料汇编》和吕梁市、忻州市、临汾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2结果与分析

  2.1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与关键影响因素

  2.1.1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综合评价得分仅为45.94分,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子系统层面,现代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农民生活水平(见图1),生产条件现代上述分析表明,研究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表现在林果业和经济作物快速发展方面。这种成效源于农业外部环境改善与化肥大量投入,而农业现代化标志农业用电量和农用排灌机械却投入不足,成为该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2.1.2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现代农业发展既受外部环境影响,又受农业技术、管理水平等影响。在吕梁山连片特困区这一特定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中何种因素起促进作用,何种因素起制约作用?本文详细剖析了推动与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2市域、县域层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2.2.1市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市域层面,3市连片特困区均处于现代农业发展起步阶段,排序依次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地处中部的吕梁市农业现代化程度最低,得分为40.24;位于北部的忻州市与南部的临汾市相差不大。农业生产条件3市排序为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临汾市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程度最高,源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使用量与农用运输车辆数量位于前列。农业生产结果现代化程度排序为临汾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依然位居3市之首,原因是以临汾西山(即吕梁山南端)为中心的水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显著增加了果园面积,使果业成为农业产出最大贡献者。忻州市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最高,这源于该市连片特困区4县人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临汾5县和吕梁4县。在3市中,临汾市农业生产条件与生产结果均处于前列,但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最低,主要原因有经济结构单一,果业平均单产低、附加值小;人口相对较多。

  可见,连片特困区3市现代农业发展程度不同,影响因素迥异。现代农业发展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增加农业生产结果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与较高的生产结果不一定就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流通以及人文与自然环境等均会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2.2县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该区13县农业现代化程度介于30~60,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其中,吉县得分最高,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静乐县得分最低。将现代农业发展起步阶段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阶段:30~40分低级亚阶段;40~50分中级亚阶段;50~60分高级亚阶段。将13县归类,吕梁市有2县处于低级亚阶段;临汾市和吕梁市各有2县处于中级亚阶段;忻州市3县、临汾市2县属于高级亚阶段。县域层面,虽然均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但差异甚大,除静乐县之外,忻州其余3县均处于高级亚阶段,现代农业发展较好,其次是临汾市;吕梁市各县相对较差,基本处于中低级亚阶段。在空间上,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呈现中间低、南北部相对较高的格局。在连片特困区南部,农业现代化程度自南向北呈降低趋势,而在北部,以岢岚县为中心,向北向南分别趋低(见图3)。

  结论与讨论

  以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为研究地区,基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三者的逻辑关系,构建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在整个研究区、市域、县域三级层面上评价了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剖析了驱动与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得到以下结论:

  (1)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平衡,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程度较高,农民生活水平现代化程度较低。

  (2)在吕梁山连片特困区,农业生产条件对现代农业贡献只有16.4%。林果业与经济作物取得一定成效,得益于绿化面积与化肥投入量的增加,而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下,致使农业生产条件落后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贡献达53.9%,但农业效率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使高贡献率、低现代化程度的农民生活水平难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加大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水平是该地区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32-102.

  [2]李雯燕,米文宝.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综述与分析[J].经济地理,2008,28(3):357-361.

  [3]吴爱忠,李林峰,愈菊生,等.上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15,31(2):1-7.

  [4]李静怡,王艳慧.吕梁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贫困的空间耦合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6):1715-1724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农业蔬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下一篇:我国农业景观技术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