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那点事农业职称论文》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来源:职称那点事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2-08 09:57
扫码咨询

  摘 要 水产养殖过程中会造成较多的环境问题,而这些环境问题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结合水产养殖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影响;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环保理念的逐渐深入,我国社会各界对于环保问题形成了高度的重视,各领域在实际的运行发展过程中,均结合环保理念采取了一定的环保措施。水产养殖行业中养殖过程烦琐复杂,需要针对养殖中的各种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真正实现环保理念的深度融入,妥善处理养殖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问题,提高水产养殖行业的环保性。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1 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1.1 水产养殖废弃物

  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规划存在不合理以及科学性不足的普遍问题,行业内的养殖人员对于环境问题考虑不足,只关注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放养密度逐渐提高。水产养殖过程中随意排放废弃物等行为,导致水域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通常水产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以固体形式为主。

  1.2 化学品残留

  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使用某些化学制剂,例如使用杀菌剂,为了消灭水中的寄生虫,控制水中疾病的发生,以及使用杀藻剂,降低水中植物的繁殖效率,减少水中植物的繁殖产量。长时间使用化学制剂,对于水产养殖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不仅污染了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还对周边的土壤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水产养殖周边的水体以及土壤质量大大降低,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状态变化,对于水产养殖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1]。

  2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水体酸碱度发生变化

  水产养殖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体现在水体的酸碱度方面,结合对水体酸碱平衡的分析发现,水产养殖生物排出的粪便通常为碱性物质,能够直接在水中溶解,导致水体环境碱性较高。生物的胃液呈偏酸性的状态,当粪便过多时,水体的碱性大大提高,导致生物胃部的功能受到严重威胁,而原生态水体中当酸碱度小于6时,则可能会导致水产养殖中的鱼虾等生物身体中酸性物质过高,威胁人类健康。另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超过了一定标准时,会在环境影响下形成离子,遇水后产生有毒性的物质,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可发生水产生物窒息死亡等安全问题[2]。

  2.2 水体溶解氧参数变化

  水产养殖对于水体溶解氧参数有着直接的影响,夏季温度较高时,水体中的溶解氧参数有所减弱,此时水中养殖的生物急需氧气,氧气含量不足,对于水中养殖生物的腮功能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引起生物体发生功能性的损伤问题,甚至可导致大量的鱼群由于缺氧死亡,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3 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这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养殖产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落实和实施相关法律规定时,通常只停留在形式方面,养殖产业的环境保护没有起到有效约束和管理作用。养殖行业的污染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管控,导致养殖行业中的环保问题日益严重。另外,水产养殖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环保问题的监管不到位,存在普遍的环保监管不力问题,预防和治理的有效性不足。结合现阶段我国养殖产业中环境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整体的环境监管力度较弱,存在多种不规范的养殖行为,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无法形成规范、系统的运行模式,导致环境问题加重,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限制[4]。

  4 我国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

  为了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环境问题,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环境保护机制,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治理和预防。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对不规范的养殖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在法律机制中纳入环境保护的问题,结合养殖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有效性。保证养殖行业市场向着规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对于已经取得营业许可证的养殖户积极组织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养殖户发送法律制度条例,强化养殖户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能够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制度,科学养殖。针对行业的准入许可,应建立严格的制度标准,审核和管理养殖户的养殖资格,严格限制不符合养殖资格的人员开展养殖活动。强调污水排放的标准,严格处理随意排放污水的养殖户,对其进行法律制裁,真正发挥环境保护法律的作用,规范排放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对养殖产业的污水排放标准进行设定[5]。

  4.2 构建健全的环境监管机制

  水产养殖中可产生的环境问题需要依托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和监督,结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监控和制止水产养殖中的不当行为,以此推进养殖产业的绿色化、环保化发展。当地的部门应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将监管工作落实到位,结合当地的政府和基层管理部门,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保证其养殖活动符合一定的规范标准。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真正向基层的管理人员全面传达相关制度,对水产养殖户进行有效的监管,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环境保护。赋予监管部门一定的职权,严格处理和打击违法违规的行为,当发现较为严重的水产养殖污染问题时,责令养殖户进行停业整顿,改进养殖过程中的环境负面问题。对于严重危害环境的养殖户,应吊销其营业资格,落实监管工作有效性[6]。

  5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变,水产养殖行业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社会的建设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根据对现阶段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普遍的污染问题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此背景下的水产养殖行业人员应合理规划,对养殖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致力于降低水产养殖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推动水产养殖行业未来的更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茆军,陈康.水产养殖对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新农业,2020(5):61-62.

  [2]凌建海.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家参谋,2020(4):163.

  [3]李建洪.水产养殖行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0):95.

  作者张卫芳

  推荐阅读:河北渔业征稿要求字数多少吗

  


《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休闲渔业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及发展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