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治理探究

摘 要 文章结合大坪乡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存在的环境问题,介绍了对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污染等方面的整治措施,明确了农村环境治理的保障措施,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
关键词 农村生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诸多生态污染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1]。根据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环土壤〔2018 43 号〕: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本文结合大坪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生态治理途径及措施进行探究思考。
1 大坪乡概况
大坪乡地处南康区北部,区域面积108 km2,其中耕地1.939 万亩,山林面积10.9万亩,辖大坪、上洛、西坌、东村、上期、中坌、桥庄、三合、南良、蒋坑10 个行政村,186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5900 户24 900 人。根据大坪乡各行政村整体环境现状以及地域分布,本次生态治理面积约为33.85 km2,包括大坪、蒋坑、南良、桥庄、上期和中坌等6个行政村(共涉及120 个村小组,13 785 人)。大坪乡乡域内环境质量较好,大坪河、空气、区域噪声等均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
2 存在的问题
2.1 污水处理设施匮乏
目前,项目区内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几乎没有处理设施,多数为直接排入房前屋后的明沟暗渠或池塘,只有少量经简单处理后肥田。项目区缺乏建设规范的排水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造成项目区内饮用水安全、周边地表和地下水体污染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2.2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完备
目前项目区内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不完善。居民习惯于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路边或者水体附近,大部分行政村都存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空白区域。仅有10%~20%的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房以及配有垃圾桶,但也存在垃圾收集房以及垃圾桶的数量不足的情况。
2.3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突出
大坪乡内畜禽养殖数量较少,仅有一个规模化养殖场(生猪存栏量为4 000 头),家庭养殖数量很少。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现阶段污染治理措施主要为简单的沉淀处理,干粪发酵堆肥等技术处理,处理后直接排入附近农灌渠,对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
3 农村生态治理的内容
本次项目拟整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整治工程和农村畜禽养殖治理工程。
3.1 生活污水整治工程
通常情况下,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宜采用生物处理系统和自然处理系统相结合的处理工艺,以节约运行成本,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立体生态渗滤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微动力净化装置+人工湿地、MBR一体化处理。综合项目区内各村庄地形、人口规模、用水情况、自然条件和经济能力、基础设施配套情况,本次拟建设6个村庄的13 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受益人口达8 393 人。其中:上期、桥庄村共6 套采用立体生态渗滤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工艺,大坪、蒋坑村共5套采用微动力净化装置+人工湿地工艺,南良、中坌村共2套采用MBR 一体化处理工艺,共需铺设污水收集管道 29 979 m,检查井346 个,其中DN400 为3901 m,DN200为7 438 m,DN100 为18 640 m。总污水处理量达750 m3/d。
3.2 生活垃圾整治工程
根据我国目前的较为成熟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方式,结合各村人口和垃圾产生量预测结果,确定大坪乡垃圾收集过程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4 保障措施
4.1 组织保障
组织创新在本次环境整治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政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能,多层次全方位服务和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须建立项目专门机构,保障经费,协调村镇,实行共建,特别要将综合治理目标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定期检查。
4.2 法规政策保障
在实施该项目过程中,有关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管理和实施上。在管理方面,除了法律法规外,还要制定有关经济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导向性鼓励政策,将该项目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大坪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项目资金、质量、进度等的监督。
完善环保投入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办法,按照谁得利、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积极筹措环保建设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
形成部门协调机制。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是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必须将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齐抓共管,共同推进。
5 结语
本次大坪乡农村环境整治范围共涉及 6 个行政村,120个村民小组,整治面积达到 33.85 km2,共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收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三大类工程,能够有效消除项目范围内的主要农村面源污染,解决环境治理方面突出的共性问题,大幅度提高区域整体环境质量。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亿万人民的福祉,杜绝“竭泽而渔”的狭隘思想和观念,高举科学发展观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旗帜和理念[2],建设根据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及法律法规,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同时建立农村环境监管制度,保证农村环境的改善长期有效。
参考文献
[1]梁静.我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8(3):23-24.
[2]刘兰芳.浅析农村生态治理与经济协调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8):81-82.
作者肖 璐 胡 靓
推荐阅读: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环境保护论文
《农村生态治理探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安徽体育科技发表论文要
- 论文发ei需要润色吗
- 舞蹈的地域特征论文发表
- 水文水资源观测论文发表
- 经济全球化退与进论文发
- 科学管理研究是评职称认
- 医学论文投英文期刊怎么
- 论文转投是什么意思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两会声音:解决基层医技
- 护理职称论文准备选题技
- 申报高级政工师发论文要
- 什么样的职称论文才能通
- 哪里有2018中文核心期刊目
- 工程造价师职称资格报考
- SCI论文投稿状态有哪些各
- 二级项目管理师评职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