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劳动禀赋变化、技术选择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p>  摘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安全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带来的农村

劳动禀赋变化、技术选择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p>  摘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安全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带来的农村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12 09:33

  摘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安全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带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否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从技术选择具有多种途径的视角出发,重新考察了劳动力短缺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价格上涨对粮食种植比例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不同粮食作物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显著促进了水稻、小麦、玉米种植比例的扩大,但对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要素相对价格变化显著诱致了水稻、小麦、玉米机械品和生物品投入的增加,对大豆机械品投入的诱致作用显著,但对大豆生物品投入的诱致作用不明显,导致不同粮食作物生产方式转型从而适应劳动禀赋变化冲击的能力存在差异,这也是不同粮食作物生产轨迹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还发现,玉米调整能力最强、水稻其次、小麦再次、大豆最弱。研究认为,保障粮食安全,进一步增加现代生产要素供给尤为重要。

  关键词:劳动禀赋变化;技术选择;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劳动禀赋变化、技术选择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一、引言

  在各项决策部署下,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得到初步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酵,且有进一步加深的趋势。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使得一些粮食安全预期趋紧,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忧虑和恐慌。反思我国粮食生产的形势,梳理粮食生产变迁的逻辑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巩固粮食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21世纪以来,劳动力价格加速上涨,诱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工业部门从事非农生产活动,农业劳动供给短缺变化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这一变化是否会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更新了一篇农业相关的论文期刊,如粮食与食品工业研究生论文发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二、劳动禀赋变化冲击与粮食生产响应逻辑

  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工业部门的用工需求不断增长,拉动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如图1所示,1985?2017年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由205.72元增加到3607.07元(2000年不变价),增长了16.5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数由6713.6万人增加到27579.1万人。2017年底,农村地区非农化率达到51.8%,非农就业水平显著提升。从时间变化上来看,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的10年时间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快速提升,但从2007年开始,农民工工资加速上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速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劳动力转移率明显落后于就业创造率,此后“用工荒”现象表现出常态化特征,这意味着劳动力供给潜力开始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日趋枯竭,经济进入了“刘易斯拐点”模式,有利的人口因素对农业生产的补充和调节作用逐渐减小,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小农经济构成冲击。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为了检验劳动禀赋变化对粮食生产结构的影响,构建如下计量回归模型:Yit=+wageit+Xit+i+"it(1)YitwageitXiti"it模型(1)中,变量下标i代表省份,t代表时间。为某省某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该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是被解释变量。为劳动力价格,用粮食雇工工价衡量,是关键解释变量。为一系列控制变量。为地区非观测效应,以捕捉那些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固定效应(如土壤质量、降水、气温等);为随机误差项;为待估参数。础设施建设和政策补贴支出等。本文使用各省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表示财政支农强度。2004年以来,政府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区减免农业税的力度,2005年进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范围,并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为了衡量农业税政策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农业税政策变量指标。

  (二)样本、数据及处理。由于各地区土壤、气温、降水等资源禀赋状况差异较大,不同粮食品种的区位分布不同,本文对不同粮食作物选择不同区域样本进行研究。首先对1998?2017年各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行累加,然后用地区累加值占全国比重进行排序,最后从高到低选出占全国98%的播种面积所对应的省份。样本选择过程中兼顾一些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如山东、河北水稻播种面积以及湖南小麦播种面积占比均偏低,考虑到三省均是粮食生产大省,也将这三省份纳入研究范围。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在Hausman检验的基础上,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表2报告了对模型(1)的估计结果,6组方程的估计结果均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回归方程是显著的,适合用来分析。就粮食总体而言,劳动力价格的参数回归结果为0.034,在10%统计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劳动力价格每增加1倍,粮食比例增加3.4%。可以看出,劳动力价格上涨并没有使粮食生产形势恶化,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比例的扩大。但面对劳动力价格上涨,不同粮食品种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劳动力价格对水稻、小麦、玉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回归系数来看,劳动力价格每增加1倍,各省倾向于增加4.9%的水稻播种面积比例,8.5%的小麦播种面积比例以及7.1%的玉米播种面积比例,同时减少18.3%的大豆播种面积比例以及19.8%的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

  (二)作用机制检验。以劳动力价格上涨为主要特征的劳动供给短缺变化并没有使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的形势恶化,相反一定程度促进了上述粮食作物生产比例的扩大,但其对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其中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对此做进一步分析,由于其他粮食作物的投入产出数据缺失严重,以下分析暂不包括其他粮食作物。

  五、粮食结构调整能力分析

  劳动力外出务工、劳动力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促进了粮食生产比例的扩大,但不同粮食作物面对禀赋约束变化表现出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和作物的调整能力有关。认识和了解不同粮食作物的调整能力,对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一定政策涵义。

  六、结论与讨论

  技术进步是农业现代化转型所依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技术进步具有多种途径的视角出发,重新考察了粮食生产响应劳动禀赋变化冲击的逻辑,评估了劳动力价格上涨对不同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研究结论有助于澄清劳动力刚性约束下粮食生产的技术选择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我国新发展阶段粮食生产形势的认识。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面对劳动力刚性约束增强,粮食生产遵循要素禀赋结构及其相对价格体系,增加机械品和生物品投入,但不同粮食作物表现出很大差异。要素相对价格变化诱使水稻、小麦、玉米的机械品投入和生物品投入大幅增长,推动水稻、小麦、玉米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对大豆机械品投入存在显著的诱致作用,对大豆生物品投入的诱致作用不明显,大豆生产方式转型明显落后于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第二,水稻、小麦、玉米种植比例不因劳动力价格上涨而下降,相反,劳动力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促进了上述粮食作物种植比例的扩大,但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原因在于水稻、小麦、玉米能够有效借助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有效缓解劳动力价格上涨冲击,并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而大豆生产方式转型不畅,生物技术的缓慢发展严重制约了大豆产出水平的提升,单纯依靠降低劳动投入方面的努力不足以稳定大豆生产。在劳动禀赋变化冲击背景下,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协同发展是巩固粮食生产的两个必要条件。第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结构调整能力不断提升,这意味着将粮食生产规模调整到理想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大幅缩短。但不同粮食作物结构调整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玉米结构调整能力最强、水稻其次、小麦再次,大豆结构调整能力则远远落后于以上三种粮食作物。

  参考文献:

  [1]蔡昉,王美艳.从穷人经济到规模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对农业提出的挑战[J].经济研究,2016,(5):1426.

  [2]陈飞,范庆泉,高铁梅.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调整能力[J].经济研究,2010,(11):101114.

  [3]程名望,黄甜甜,刘雅娟.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来自的证据[J].农村观察,2015,(6):1521.

  闫周府1,吴方卫2,袁凯彬3


《劳动禀赋变化、技术选择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p>  摘要: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是安全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带来的农村》
上一篇:以粮食种植产业化经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下一篇: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