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5-12 09:44
扫码咨询

  摘要[目的]:探究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分布特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对保障粮食的安全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的演变特征。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探究各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差异的波动性。进一步采用比较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粮食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区域集中倾向与单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0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3)整体看,研究阶段内,陕西省各地区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所占比重均变化不大,但地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榆林、渭南和咸阳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较高。渭南、咸阳、西安、宝鸡等中部各市小麦和玉米种植分布最广。单产优势是陕西省粮食种植区域集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但各地之间的差异趋于稳定,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地区,如何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粮食种植集中优势,坚持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对不断提高粮食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粮食安全种植结构空间分布陕西高效农业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0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粮食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2015年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3]。2016年“一号文件”也提出了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4-6]。粮食结构性供大于求和供给不足问题并存,其中玉米和稻谷明显过剩,优质小麦品种供给不足[7-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营养意识不断提升,导致优质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确保粮食安全,把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全面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安全依然责任重大。分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空间分布特征,对进一步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政策,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更新了一篇农业相关的论文,如粮食安全相关论文在哪些期刊发表,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腹地,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总面积为20.58万km2。地势南北高,中部低,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1127m。地跨北温带和亚热带,整体属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576.9mm,年平均气温为13.0°C,无霜期为218d左右。2016年底,陕西省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2985.8亿元,比2015年提高了6.1%。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牧业,其中种植业生产总值占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的67.9%。共有耕地面积301.438万hm2,比2015年增加了9.9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126.309万hm2,比2015年增加了0.94%,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1.9%。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306.87万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1.75%。主要的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稻谷等。2016年全省小麦的总产量达到445.03万t,比2015年降低了2.85%。玉米总产量达到545.39万t,比2015年提高了0.42%。稻谷产量达到91.93万t,比2015年提高3.0%。

  1.2数据来源

  该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研究方法

  2.1数据统计分析法

  该研究对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和量化分析,探究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水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特征。

  2.2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采用标准差[25]和变异系数[26]探究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波动性,其中变异系数指标准差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值的比值,变异系数反映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相对均衡性。计算公式为:σ=1n∑ni=1(Xi-X—)槡2(1)CV=σX—(2)式(1)(2)中,σ表示标准差,CV表示变异系数,Xi表示i地区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X表示各地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平均值,n表示地级市个数,该研究中为9。

  3结果及分析

  3.1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由1991年的488.333万hm2降低到2006年的398.348万hm2,降低89.985万hm2,降幅18.4%。主要是由于全省退耕还林还草力度的加大,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各类基建占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大幅降低,2006年相对1990年,减少74.97万hm2。2007—2016年全省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整体开始呈现增长的趋势,至2016年增长到427.685万hm2,相对2006年增长7.36%。研究阶段内,陕西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由1991年的408.867万hm2降低到2016年的306.87万m2,降低101.97万m2,降幅24.94%。1991—2016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现递减的趋势,由1991年的83.73%降低到2016年的71.75%,降低11.9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粮食市场价格的持续走低,导致农户自主的调整种植结构,选择效益高的经济作物,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所降低。整体看来,1991—2008年陕西省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波动较大,2009—2016年波动性较小,变化趋于稳定。说明,近年来全省粮食作物供给侧改革,在粮食生产内部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充足的供给,保障粮食安全。

  3.2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选取1991—2016年陕西省种植面积比较大的3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稻谷,进一步分析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得出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整体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种植面积由1991年的168.00万hm2降低到2005年的121.53万hm2,降低47.47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58.65%降低到2005年的48.58%。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种植面积稳定在108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变化幅度较小,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由1991年的35.72%提高到2016年的48.83%。其中1991—2008年的递增趋势明显,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48.00%左右。陕西省稻谷的种植面积远低于小麦和玉米,研究阶段内,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16.5万hm2,所占比重在5%左右。综上,随着种植业产业的不断调整特别是粮食政策的改变,陕西省粮食生产在改变中也不断寻求平衡点。

  4结论与讨论

  4.1结论

  (1)1991—2006年陕西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波动性递减的趋势,2007—2016年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整个研究阶段内,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呈现递减的趋势。

  (2)1991—2005年小麦的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均整体呈现显著递减的趋势,2006—2016年小麦的种植面积稳定在108万~118.2万hm2,所占比重维持在45%~50%。1991—2008年玉米的种植面积波动相对较大,2009—2016年基本稳定在110万~120万hm2,种植面积所占比重整体呈递增趋势。稻谷种植面积及所占比重相对变化较小,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16.5万hm2,所占比重在5%左右。

  4.2讨论

  近年来陕西省粮食种植面积逐年递减,未来波动的空间非常有限,政府部门应严格坚守粮食播种面积306.67万hm2(4600万亩)的红线。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不被建设等用地占用;另一方面,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相对稳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陕西省小麦和玉米生产逐渐向区域化发展,这也将有利于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高新技术的推广。根据《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截止2020年,陕西省预期粮食优质品率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通过积极培育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建立健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关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的稳步增产,打造优势粮食产业集群。完善优势区水利设施、技术服务设施及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强小麦和玉米优质产业。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农业结构性改革中,应避免对该区域进行调减。逐步调整汉中、安康和商洛3个地级市的农业资源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该地区的种植业生产效率。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市场,确保粮食安全。

  该研究系统探究了1991—2016年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时空演变格局变动趋势,对今后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该文还存在一定的拓展空间,从产量角度进一步分析演变特征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马晓河.新时期我国需要新的粮食安全制度安排.行政学院学报,2016(3):76-80.

  [2]郭素玲.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34-37.

  [3]董峻,韩洁,王立彬,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发力出大招———农村工作会议五大看点.吉林农业,2016(50):10-11

  王卫东※,曹旭


《陕西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上一篇:华北平原不同种植制度对粮食作物氮素利用和土壤氮库的影响
下一篇:补贴政策是否阻碍了粮食种植规模的扩大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