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稳定粮食产能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粮食产能大大提高,但受地力透支等因素的影响,年际间粮食产量稳定存在一定困难。稳定粮食产能的对策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新型农业主体”: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继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深化农村粮食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粮食产能;地力透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被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生产是河南的政治担当,被习总书记总书记誉为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近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大大提高,2017年粮食产能达到1250亿斤。但地力透支,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减少,给年际间粮食产量稳定带来一定影响。研究影响河南省粮食产能的主要因素,探析应对措施,实现粮食产能的稳定,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推进河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粮食产能的特征及政策含义
1.粮食产能的特征。粮食产能即粮食生产能力。学界多从投入产出角度给粮食产能下定义,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可以达到的最佳粮食产出水平,即粮食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粮食产能概念的显著特征是其潜在性和动态性。所谓潜在性,是指粮食产能不等于实际产量。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时提出,“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休耕不能减少耕地、搞非农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急用之时粮食能够产得出、供得上”[1]。习总书记总书记的这段表述,说的即是粮食产能的潜在性含义。所谓动态性,是指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粮食产能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例如随着农业分工深化、现代要素投入增加等有利因素的出现,粮食产能有提高的可能,但随着城市化带来的耕地减少、青壮年劳动力离农进城、耕地地力透支等不利因素的出现,粮食产能也有下降的可能。动态性是研究粮食产能稳定的一个挑战。粮食产能尽管是一个存量指标,但不可能年年保持不变。稳定的字面含义是既不减少,也不增加。我们设定的粮食产能稳定的含义是确保产能不减少、不降低,即尽量减少影响粮食产能下降的不利因素。
2.粮食产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含义。从投入产出角度或者C-D生产函数的角度看,粮食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地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科技投入、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其他要素。第一,物质投入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主要因素。物质投入包括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动力等。既定数量的耕地是保障粮食产能的基础,其政策性含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要严守耕地红线,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第二,科技投入的重要性逐步增加。粮食产量可分解为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个因素,技术进步是提升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当前粮食新品种、防病抗灾技术的推广对粮食产能的影响呈增长趋势,其政策性含义是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藏粮于技”。
二、河南省粮食产能影响因素的发展情况
1.播种面积增加。河南省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在耕地面积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积极扩大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增加。据表1显示(本文所有图表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河南省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为11220千公顷,比2006年增长18.7%。在全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中,夏粮最主要品种是小麦,秋粮最主要品种是玉米和稻谷,其中小麦增长9.5%,玉米增长53.0%,稻谷增长7.5%。但是,靠播种面积增加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提升粮食产能并非长久之计。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规划要求粮食耕地面积维持在7500万亩,这就要求河南必须走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劳动者素质提升。据表2显示,河南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呈现显著提升趋势。与2006年相比,2016年全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未上学”和“小学”文化程度呈现负增长,“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增长迅速。
三、当前稳定粮食产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耕地质量不断下降,面积有减少的可能。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宏观背景下,粮食生产方式粗放化问题日益凸显。农民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甚至过量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施用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河南省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全省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从2006年的540.43万吨到2016年的735.24万吨,增加了194.81万吨,增长36%。全省农药施用实物量,从2006年的11.16万吨到2016年的14.37万吨,增加了3.21万吨,增长28.7%。短短10年间二者施用量大约都增加了1/3,而播种面积仅增长1.8%。这虽然达到了增产目的,却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地力透支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影响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发展进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虽说是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必要代价,但仍然是影响粮食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尽管力争实现占补平衡,但用复垦地替代城郊良田,耕地质量不可避免降低了,而且还存在着未征先占、耕地浪费等问题。
2.农田基础设施不健全,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农村的一大难题,由于农户承包地少,又相对分散、相互交叉,使得农田基础设施成为村庄的公共物品,无人愿意投资。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遂成为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农田基础设施脆弱,抗旱涝等灾害能力低下,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根本因素。
四、河南稳定粮食产能的政策建议
在粮食产能的政策上,的新战略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根据河南的具体情况,相对于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落实新战略的平台和抓手。稳定粮食产能的结论可总结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新型农业主体”。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一项外部性极强的“公益性”事业。凡举公共物品,各级政府作为重要的执行主体是最优选择。藏粮于地,就是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稳定粮食产能的重要内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巩固稳定。确保一定数量的耕地是实现粮食产能稳定的基础,也是落实藏粮于地的基础,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建设用地“占补平衡”在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占优补优”原则,有效提高耕地质量。
第一,持续加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水利灌溉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防汛抗旱减灾能力。以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为重点,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效率,提高土地生产率和防灾减灾能力。
第二,加快高标准良田建设。紧紧围绕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加快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力争提前完成建设任务,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健全管护激励机制,做好高标准粮田管护工作,为确保高标准粮田持续长久利用和发挥效益,将高标准粮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第三,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通过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机械化深松整地补助政策,为广大小农户提供深耕深松服务;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作业补助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耕作模式,鼓励整村、整乡开展农作物秸秆还田;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政策支持力度,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等精准施肥技术,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大面积减肥增效措施落实。
2.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
第一,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深入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加强农业科技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小麦、粮食加工等领域争创级创新平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第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断健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探索多渠道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习总书记.关于《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J].新长征,2015,(12).
[2][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解读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
[4][5]2018年河南小麦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收益下降[EB/OL].
[6][7]豫农业迎来发展新动能[EB/OL].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7-03/02/content_123871.htm,2018-03-02/2018-10-20.
生秀东
《河南省稳定粮食产能问题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