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31 08:54

  摘要: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是夯实农业经济基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有利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入手,分析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及其面临的困境,提出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困境;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是农村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发展状况。以农业产业兴旺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建设,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平衡,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业产业是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状况,有利于汲取经验教训,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1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背景

  1.1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

  我国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面临一系列发展问题。农村农业发展备受关注。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21世纪以来,我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首要任务[1]。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业农村发展中,主要体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2]。为缩小城乡差距,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为深化农村改革及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

  1.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战略规划之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5方面的内容,立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规划,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农业。“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在于农村、重点在于农民。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可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富裕是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乡村振兴在农业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乡村振兴提升了农业供给质量,融合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就业质量,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缓解了相对贫困,使农村向全民富裕和小康社会迈进了一大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持续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潜力与动力,减少贫富差距和保障民生的关键举措[3]。

  1.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农业产业是衔接农民和市场的关键枢纽,是农业生产运营中各要素相互联系和有效运转的关键。我国农业产业发展仍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农业产业转型尚未完成,产业竞争力和自生能力均较弱。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产业的核心内容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均低于欧美发达,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仍有待提升。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急需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及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是由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决定的,对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公司+农户”形式开展农业产业经营,能够将分散的农户与农业生产相对接。农业产业发展将农民和产业经营者联系起来,使农民享受到利润分成,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往往聚集在乡镇地区,其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农业人口流失。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将科技手段规模性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科技兴农落到实处,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

  2农业产业发展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取得丰富的成果,但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困境。了解农业产业发展困境,有利于发现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汲取经验,从而更好地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2.1城乡产业发展不平衡,劳动力缺失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城乡产业融合程度低,城乡差距仍然存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主体意识欠缺,缺乏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民绿色环保理念不强,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受阻。农业产业发展受地形、交通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渠道较小,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大规模经营,限制了农村生产力提高。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资金和人才投入不足,发展潜力受到极大限制。

  2.2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效率有待提高

  大多数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农业产业发展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生产程度低,农业机械化操作往往存在噪声大、粉尘多、仪器使用安全隐患等问题[5]。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支持,农业生产设备的购买和维修无法得到保障,限制了农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市场在农业产业中导向性作用不明显,常常存在土地荒废、资源和资金配置使用不合理等情况,导致农业资源的效益无法发挥、农业经济整体效率难以提升,进而影响农业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6]。

  2.3农业产业缺乏创新发展动力

  涉农产业创新能力低,技术研发能力不强,产学研联系不够紧密。近年来,政府已经加大对涉农产业的资金投入,但人才保障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国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创新推广与服务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完善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制度,存在成果转化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农业产业缺乏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技术普及程度不高,专家与农民接触机会较少,技术交流频率有待提高,导致科技成果难以直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3.1以农民为主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建立有效的专家帮扶制度,为农民答疑解惑,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村干部的带头作用,提高基层干部带领村民发展经济的能力,保证惠农兴农政策能够有效落地生根。精简基层干部管理结构,放宽基层干部的权限,减少基层干部工作阻力。促进城乡产业联合发展,以城带乡,促进农业产业多辐射面发展[7]。充分调动农民和基层干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乡村振兴战略参与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对乡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应加强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宣传力度,降低农业基础设施的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对传统农业机械进行升级改造,研发新型农业生产装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避免低效生产。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分区进行农业生产,对极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打造别具一格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加快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3.3发展高新农业产业,提高科技创新力

  提升科技创新在农业产业上的驱动作用,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改善乡村落后风貌。依托互联网优势,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运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发展高新农业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构建多功能的农业产业,发展“技术+市场+农户+公司”的经营运作模式,实现生产、经营和销售一体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开展“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活动,吸引一批有文化、有能力的有志青年投身于乡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为我国成为农业强国提供创新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于思文.习总书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张赛《.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发布优势农产品国际贸易逆差扩大[J].食品,2019(10):155-156.

  [3]陆梦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创新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5):32-33,138.

  [4]白晓,刘俊浩.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J].人民论坛,2016(14):71-73.

  [5]徐建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工程大学,2019

  林大思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上一篇:现代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种植技术探析
下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