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摘要: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文章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和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的建议,以期能为政府制定环境政策提供参考,从而促进工业沿着持续、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为世界所瞩目。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带来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国内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加之来自国际方面的节能减排压力,环境与资源问题严重桎梏着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2020年全国两会上,针对环保议题提出了三个“不动摇”,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环境污染和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不动摇,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动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但仍不能放松生态环保的要求。为了使经济与环境之间形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关系,研究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会对我国新常态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
一、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
环境规制是政府为了将经济与环境之间变成互利共生的良性关系,对经济活动采取相应直接或间接的政策与措施,如工业企业补贴、环境税、企业生产排污标准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则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产出与要素投入之比,结合前人研究,本文将其定义为:在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基础之上,能源作为投入要素,环境污染物作为非期望产出,得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纵观国际国内文献,针对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所进行的研究比较单一,很少进行过综合研究。本文基于环境成本和技术创新两个视角,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一)环境成本角度
我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后,始终把发展绿色经济放在首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各级地方政府相继采取措施来治理环境。而这其中,不乏有“一刀切”的现象存在,造成很多企业为降低环境污染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同时政府部门也在环境规制的实施上付出了不少人力、物力及财力,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基于环境成本视角,下面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的影响机理分解成两个部分进行探讨。1.环境规制对环境成本的传导路径。环境规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环境成本产生影响:
第一,环境规制对环境使用成本的影响。在生产进行之前,准备生产的过程中必然造成一定的环境成本,例如:家具的制作需要木材,而伐木场的木材就是环境使用成本。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发展方式较为粗犷,且缺乏环保节能意识,环境生产要素价格较低;但随着经济发展及环境规制要求的提高,环境要素价格将会提高,尤其环境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显著提高。
第二,环境规制对环境损害成本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相应的环境税,如果企业的环保指标不达标,将会面临被罚款或者关停,这些都是政府规制直接产生的成本。另外,由于这些直接成本的增加,企业或许会错失一些投资机会,这是环境规制的机会成本。
第三,环境规制对环境治理成本的影响。在生产结束之后,对生产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治理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例如,废弃物的回收、周边环境的修复等。因为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生产后环境的维护,因此这类成本需要企业以及利益相关体付出长期的治理成本。
综上所述,环境规制对环境成本的影响路径如图1所示:
首先,环境规制导致生产成本及治理成本增加,而企业在短时间内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利润空间缩小,进而抑制企业的再生产与扩大生产。因此,环境规制在短期内会降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环境规制的压力迫使企业增加环保投资力度,而环保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环保投资切实生效需要较长的时间。环保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推动产品创新,使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进而提高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使用环保设备和工艺流程有利于清洁生产模式的转变,这将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效益增长。因此,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将会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二)技术创新角度
1.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传导路径。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提高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并鼓励企业创新。环境规制的加强,政府的政策激励,传统产品竞争力走低,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都会激励企业加速创新。第二,提高企业的绿色竞争力。随着全民环保意识增强,绿色消费模式转变,企业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自身的绿色竞争力。其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占技术研发投资。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的治污成本,限制生产经营条件,进而挤占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入,造成绿色工艺创新难以为继的局面。
2.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技术革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方面。从产品创新方面来看,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是企业的名片,通过创新丰富产品种类、增强产品的实效性,增加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从供给侧影响需求侧,进而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从过程创新方面来看,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企业开展环保技术创新,引进关键技术,能尽可能减少生产的负外部性,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样才能给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环境规制现状
(一)我国环境污染状况
根据《环境统计年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的最新数据,本文选取近年来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较大的四个指标,通过数据绘图进行相应的描述性分析。
图3是我国2004—2017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粉尘、固体废物排放量总览图,显而易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年均降幅7.52%,尤其从2015年开始呈现断崖式下降;工业粉尘年排放量波动较大,但长期下行,年均降幅4.21%;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缓慢上升,年均涨幅8.6%,在2010年到2011年涨幅较大,为35.38%。图4是我国2004—2017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走势图,据图所示,工业废水年排放量缓慢下降,年均降幅1.42%。多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快速改善,对比14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整体下降,近年来污染防治成效显著。
(二)我国的环境规制政策
为了平衡经济效益和环境治理,我们需要合理的环境规制政策来引导和规范经济活动。近年来,我国实施了诸多环境规制政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完成环境治理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规制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具体政策可以归类为如下几种。
1.依托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依托市场的环境规制政策也就是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环境规制,企业会受逐利本性驱使作出有利环保的决策,一般包括以下两种。
(1)排污费制度。我国的排污费制度依据排污量进行收费,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收费,费用的80%是用于企业自身的污染治理,其余20%由我国的环保部门使用。排污费制度不仅达到了监督企业治理污染的目的,同时也弥补了我国环保部门资金不足的局面。排污费制度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排污权交易制度。如果企业的污染排放低于污染排放标准,企业可以将排污权转售给其他企业或抵消本企业其他设施的过度排放。通常排污权的交易基于政府牵头下的双方协议,需要参照政府指导价格,不能准确地反映实际供需情况。用行政指令代替市场运行,加上排污权交易市场操作程序比较复杂,目前在我国尚难以有效地实施。
2.倚靠强制手段的环境规制政策。倚靠强制手段的环境规制政策,即在行政上采取强硬措施的规制手段。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要求对大型工程建设或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对可能导致的环境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减少环境损害的对策或应对措施。二是“三同时”制度,要求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保证项目建设完成后,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可以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三是限期治理制度,各级政府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发布限期治理的命令,对于在限期内不能完成治理目标的企业,政府将釆取关、转、并、迁等措施促使企业及时进行处理,具有强烈的强制性色彩。
3.主观驱动下的环境规制政策。主观意愿驱动下的环境规制政策,是从主观能动性出发达到提高环境质量的目标,全凭企业自身意愿。一是环境认证,通过对符合环境要求的产品进行认证,便于公众识别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从而正向引导企业生产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品,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自愿协议,这是企业与政府不断进行环境规制博弈而创新出来的一种规制方式,主要体现在企业根据自身利益,自愿与政府达成保护环境的协议。
三、政策建议
通过对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全生产要素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现行的环境规制政策,本文提出以下三条建议,以促进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拉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应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加大环保投资,促进能源企业转型。同时加强管理体制创新,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转变,从而节约环境治理成本。
(二)完善政府环境规制职能
适度加强环境规制政策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增加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收益,如直接奖励环保综合效益优异的企业,增加高环保效率企业的政府采购中标比率;同时降低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成本,如对高环保效率企业适度加大税收减免种类、降低融资成本等。
(三)采用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导致传统“一刀切”的环境规制手段不再适应当前的环保要求,政府应根据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地理位置及环保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实施差异化规制。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经济高度发达,但综合污染物排放强度较大,对此需采用高标准的环境规制水平。而对于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则应采用适度较低的环境规制力度,合理发挥本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
张艳琴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