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文化分析与传承实践——以赣傩为例
摘 要: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人文环境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好本土地域资源,对发挥地方文化软实力、提高区域特色影响力,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赣傩文化独具特色,品种丰富、形象奇特。本文将赣傩造型及文化意蕴引入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以多种方式对地域文化传承途径和形象传播进行实践性探索。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地域文化;传承途径;创新表达
地域文化属于特定地域和本土人文环境,具有独特性,传统性、乡土性、民族性等特征,是支撑区域经济、民族产业的基础,也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它的传承、保护、利用和发展正在越来越受到政府、教育部门及其他各界人士的重视。高校设计教育作为培养艺术和传播人才的平台,在理念、方法和途径中起着先锋作用,是地域文化资源传播、转换及应用的重要途径。将地域文化传承引进课堂,引入教学,其辐射面和培养力度大大加强,对积极推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发展、繁荣地方经济有重要意义。
1 赣傩文化与地域特色
“傩”作为精神庇佑、逐鬼祈福的文化现象,将古人对自然现象难以认知的神秘和惧怕转化为思想上对鬼神的接纳和依赖,期望通过庄严、神圣的某种仪式来传递信息,实现沟通和转达需求。傩文化分布在中国多个地区,如云南、贵州、安徽、湖南、江西等。因地域文化的差异,既有艺术形式和美学特征的共性,又各自形成不同的特色。赣傩是中国傩的重要组成之一,具有和其他地区傩的共有特征。同时又是地域特色的傩文化,且经历了数千年传承积淀,形成了独有的鲜明特点。
傩面具,是驱疫祈祥的符号。江西在唐宋时期傩的逐疫活动,便是按照宫廷大傩及民间的某些神雕刻的傩面具[1]。通常被认为具有沟通天地和鬼神的法力,视为神的化身,人驱鬼即神驱鬼,因而形象狰狞,威猛凶恶[2]。傩舞是一种宗教活动仪式,脱胎于古代傩祭活动,又名“驱鬼舞”。生活气息浓郁,动作刚劲洒脱,场面热烈火爆,情绪开朗奔放,动作古朴粗扩,形态变幻诡橘、异象纷呈。别具一格的特异韵律,与其它民族民间舞的律动规律截然不同,显出强烈的夸张与神秘感,成为民间美术造型中独特的审美现象。此外,赣傩文化的艺术色彩质朴简洁、直白诙谐,与艺术形象相辅相成,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构成内外一致的审美现象。表现在面具和服饰上则简单概括,色彩鲜艳,大红大绿,大花神韵,体现着宗教感情的需要,从视觉上达到拉开人与神鬼之间的距离,仪式感浓重[3]。
赣傩文化的表达涉及多种艺术范畴,如傩神面具、傩符、傩戏、傩舞、傩兵器、傩服饰、傩庙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包含了民族学、民俗学、戏剧学、宗教学、舞蹈学、符号学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也体现出不同学科门类的美学特征。
2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的赣傩文化实践
2.1 专业基础课
图形是艺术设计基础性的视觉语言和艺术符号,通过特定内容和形式来表达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图形设计课被广泛应用于视觉传达和数字艺术的教学,图形元素的运用也涉及视觉领域多门课程,如形式、广告、标志、UI 设计,三维造型、网页、宣传品设计等方面。赣傩文化是我国第一批享誉世界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江西的重要民间文化。被称为“赣傩三宝”的傩舞、傩戏、傩面具饮誉海内外,已经自成文化体系。尤其傩面具,形态古朴原始,造型稚拙丰富,被称为研究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化石”。其艺术审美特征、文化价值对弘扬本土文化和提升现代设计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傩面具符号融入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以课程为载体创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训练掌握面具的图形特点、造型纹饰等形式特征,用于作品的主题表现,使学生能系统深入地学习传统的赣摊面具艺术的形式规律和应用,逐渐掌握实际表达的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注重面具中的元素提炼和总结,其次是组织和形式创新,同时还要了解傩文化产生、发展等背景,以便准确的理解和表达,能展示传统赣傩精神。
2.2 设计专业课
字媒体艺术专业课实践性较强,针对区域文化传播的主题,注重对传统赣傩图形的系统归纳和整理,其次是依靠历史背景的认知,才能赋予作品以文化的厚重和底蕴。因此课程教学中主张地域文化元素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互动融合,把完成相关课程领域的调研报告放在首位。比如网络广告设计、视听语言、网站设计、栏目包装等,课时长,作业大,内容相对丰富,设计要求完整性和系统化。课程初期一般要求学生针对主题性网站风格、网络广告、电视栏目包装等的市场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构思自己的作品。因此作业之前相关素材的调研以及分类和整理,图形特点、运用规律、排版方式等的总结和分析已完成,对适应数字媒体的浏览和操作也有了相应的对策规划,后续实践环节也较得心应手。例如在三维造型课程中将傩面具符号与 3D 建模技术结合,做出线上傩文化的 Q 版面具人形象。为了呈现出富有传统气息的生动效果,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功课,调研任务完成充分,对赣傩文化历史知识、民俗活动,傩舞、傩戏符号及造型积累了大量资料之后,将多次提炼、修改的元素最后运用、制作成卡通形象。
2.3 实践考察课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设有实践考察课,第二学期安排有考察写生课,会安排学生到傩文化集中地去进行民间艺术考察,深入乡村,收集傩面具资料,参观傩庙,走访傩艺传承人,通过对民间艺术造型、色彩等的认识,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亲身体验和感受本土地域文化,了解赣傩艺术的历史渊源及相关文化,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得到了可贵的第一手素材。考察写生既学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人情,又为下个阶段的设计创作准备了充足的养分。第四学期有考察实习课,通过带领学生对地域性文创产品、民族工艺品市场凋研,以及对各类历史、民俗博物馆、设计公司等进行参观、交流、实习,通过拍摄、速写等方式记录资料,整理完成考察报告,以及根据考察内容完成相关作业,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作积累素材。大量的实习考察活动使学生了解了民间艺术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在市场上了解到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的活力,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以及多角度探寻将传统艺术市场转化的积极性,使以后的专业课程作业目标更明确、清晰。本土民间艺术传播不仅在表现在作品上,更有可能在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上有所突破。
2.4 设计作品展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有多年实践形成的完善的教学体系,以及成熟的教学理念,是文化、艺术传承的前沿平台,在区域文化的传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的作用。教学中依托学校高效教学模式,稳定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进行了多项课程实训,对传统艺术的数字表达完成了许多作品,举办了系列课程作业展。此外,还借助学院的展厅和论坛,举行包括傩文化在内的多个主题讲座和设计比赛,组织省内高校师生及社会设计师参与,倡导将地域特色的艺术语言应用到实际,以设计形式进行新媒介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和观者关注传统、关注民族文化,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民艺论坛邀请教育、艺术界名师,或设计大家来讲学,带来前沿的学术思潮和市场动向,以更鲜活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艺术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几年来,通过比赛和讲座积累了大量的作品和信息,学生关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日渐增强,也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比如将部分傩文化特色的设计作品如面具、手机壳、抱枕、挂饰等,加入校企合作的范畴,投入生产,服务于师生,不但收回了部分成本,且形成了良性循坏的整体氛围。
2.5 专业和公共选修
课参照学院和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在相关专业开设专业选修课,以及全校开设公共选修课,进行较大范围的数字媒体艺术普及教学和传承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几方面:一是动员民艺研究成果丰富的老师担任授课,将已有资料、学术分析以及规划建议带入课堂,分享心得体会,这种亲身经历更容易打动人和被接受。二是请民间傩艺人走入课堂,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亲密接触傩文化,丰富课堂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了解傩面具的制作工艺及其绘制方法,亲自动手、直接体验,受益度大幅提升。三是邀请专职民艺研究人员、企业界的策划、设计和制作人员来课堂交流,讲授当下最新的设计动态,了解市场开发的新材料、新形式和传授实际操作的经验。四是鼓励老师根据本地资源研究课题,并将成果编写教材,直接用于课堂,既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对外增强区域文化宣传。教学中开设的《剪纸艺术》公共选修课,要求课堂带工具和材料,以傩面具为原型进行简单的符号剪纸,来自多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因一场“剪纸和傩”的遇见,成为赣傩民间艺术的受众,达到了在课程教学中扩大受众传承面,提高影响力的目的。
推荐阅读: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设计思维的培养
赣傩文化是中国傩面具的重要构成,蕴含着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积淀,独特的表达方式传递着本土的文化与审美心理。在信息化社会进程中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发挥现代媒介形象和途径优势,探索赣傩在内的地域文化活态传承和视觉创新,是保护和发展非遗的重要课题。同时区域文化是支撑区域经济、民族产业的基础,如何传承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也在变换的环境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激励未来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和尝试。
《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的地域文化分析与传承实践——以赣傩为例》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