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医学伦理学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医学伦理学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7-06 10:35
扫码咨询

  〔摘要〕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着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亟须形成,人文教育现存弊端亟须克服,医学伦理教育实践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亟须加强,医学伦理学学科研究范围亟须扩展。基于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新时代的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要积极面对问题、承担责任,充分彰显医学人文学科的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切实保障人民健康利益的实现。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医学伦理学

  〔关键词〕健康中国战略; 新时代; 医学伦理学; 医学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于国家战略的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更对医学发展精神力量支撑的医学伦理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和期待。“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亟须确立,具有健康人文素质、专业人文关怀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将有更多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教育面临新时代的严峻挑战。如何将健康融入医学伦理学学科教育,将健康人文作为医学伦理学建设、发展的重点,培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关键生产力的医学人才[1],切实发挥医学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2],这是医学伦理学适应新时代发展、服务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1 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进入了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新时代

  医学伦理学经过近 40 年的迅速发展,其学科建设体系逐步完善,学科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医学伦理的话语权逐渐体现,学科服务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伦理保障作用日渐凸显。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医学伦理学学科明确了新方向、提出了新任务,学科建设和发展进入助力“健康中国”发展的新时代。

  1. 1 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的健康需求

  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基本遵循医学的使命与责任,其必然要承担生命伦理理性、医疗伦理精神构建的社会责任和科学责任[3]。医学发展史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医学使命与责任的理性认知日益深刻,尤其是对医学的人文属性、医学人文对医学技术应用和人类健康的保障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受到医学技术至上主义、利益取向等的影响,人们的认知与实践存在矛盾,从而致使医学伦理学学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总要面对诸多具体的实践难题,医学人文的价值体现又存在弱化趋势。但是从整体上而言,共享发展已成为新的发展理念之一,人们对医学人文属性、对生命的思考越来越多,认知越来越深刻。因此,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目的性也越来越明确,其发展的动力源自于医疗实践,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使命,以强化医者融入人文精神价值指向的医疗行为为根本,以服务于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为最终目的。

  1. 2 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 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转变

  考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它是伴随着人们对医学目的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断发展的。治疗疾病、恢复健康、抢救和延长生命、减少死亡,这种“解除病痛和疾苦”的传统医学目的,遵循的就是“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临床治疗的终点是消除致病性,这种认知同时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1996 年,由海斯汀中心倡议拟定的《医学的目的: 确定新的优先战略》报告中,“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等内容进一步发展了传统的医学目的[2]。这种医学目的认知,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并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同时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过度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等医疗问题的相继出现,回归公益性成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价值呼唤,也成为了医学伦理学界诸多专家、学者争论研究的核心问题。2005 年,原卫生部曾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患者为中心”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2009 年 3 月,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具备了政策基础。实践证明,新医改的实施使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观得到了较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1. 3 “以健康为中心”是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健康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提出了“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新论断。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的论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4]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健康中国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健康中国的着力点是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基于国家战略的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 “以患者为中心”,再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把握好“从疾病到全生命周期”“从医学到健康”“从患者到全人群”“从行业到全社会”的健康中国建设的落脚点,这是医学人文理念的演变过程; 基于国家战略培养具有健康人文素质、专业人文关怀能力的医学人才,这更是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的基础要求。如何实现并达到这些目标,并发挥学科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发展,这是在中国特色主义新时代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新时代挑战。

  2 新时代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挑战

  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5]。这种基于健康优先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战略目标,使医学伦理学人文理念、教育实效性、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研究范围等面临着严峻挑战。

  2. 1 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人文理念亟须形成

  高等医学院校是健康人力资源培养的第一阵地,学校、教育者遵循什么样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学生接受什么样的医学人文服务理念,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事关能否满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实际需要,关系服务于全民健康的责任履行。医学生能否担当健康中国建设的使命与责任,其医学人文理念至关重要。

  医学发展史表明,人类的医学观经历了神灵主义、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过程[6],而对医学与人文关系的认知和实践也经历了由合到分、由分到合的辩证发展过程,医学人文理念实现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应该说,这种理念的转变,符合医学服务于人类的仁性特点,体现了医学的本质和价值,理论上能够克服医学异化而带来的技术至善主义,促进医学与人文的本性融合,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这种医学人文理念符合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符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认识到,在具体的医疗实践过程中,受诸如医疗市场化、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彻底扭转生物医学模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式不可能一蹴而就,以疾病为中心、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仍然客观存在。在医学生中,重技术轻人文而导致的医学人文课程学习的热情不高、关注度不够,医学人文学科的“软学科”性质导致其量化的标准难以把握。理论上的高度认知与实践中的落实不够依然是当前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2. 2 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现存弊端亟须克服

  医学伦理学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逐步彰显了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中的道德力量。但是,当前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现存弊端客观上对“以健康为中心”的人文理念形成造成制约。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现实情况显示,首先从学校层面上,客观存在着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人文课程开设不全,各门课程开设各自为政、互不兼顾、融合度差的问题,大部分学校缺少独立设置的医学人文学院,人文学科的话语权、重要性未能放在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 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度不够,人文课程与课程人文的关系未能够很好地理顺,课程人文的作用发挥不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度不够; 医学生敬畏生命、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的职业素养教育的力度不够,医学毕业生对预防疾病、健康促进的人文岗位胜任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医学人文教育缺少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和要求,没有统一的课程开设标准,各高等医学院校的认知度、重视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这种教育直接导致“以疾病为中心”理念的存在和医学技术主义的盛行等。医学人文教育客观存在的这些弊端,对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医学伦理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3 新时代医学伦理学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的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要基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现实国情,彰显医学道德的力量,形成明确的价值取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

  3. 1 以健康为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重视保障人民健康、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基本方向始终是党和政府的首要工作。十九大进一步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这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人民福祉的发展取向,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和要求。满足和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国家层面的统筹谋划和推进,尤其是以医学伦理学为核心的医学人文学科,应从我国发展的新时代历史方位出发,明确以健康为中心的学科建设定位,谋划促进健康的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科建设质量,传播大健康理念,培育适应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卓越医学人才,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担当意识,勇于创新并承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重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健康根基服务[7],这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责任。

  3. 2 以问题为导向,更好地促进社会健康问题的解决

  健康中国建设顺应的是民生的健康诉求,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 解决的是民生短板,维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 促进的是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的是共建共享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维系的是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但是当前,事关健康的社会问题依然突出,如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矛盾、伤医事件、食品药品安全,医疗资源分配不公、公民健康意识不够等,诸如此类问题势必会影响健康中国建设的进程。医学伦理学学科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人民的健康利益作为医学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积极推动学科理论和实践研究,传播人文健康理论,推动人文健康实践,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路径; 积极促进政府将健康优先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无论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公共政策制定、财政投入等方面,积极向健康倾斜,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作出贡献。

  3. 3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健康需求是最基本、最基础的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承担着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医学伦理教育如何,直接决定着医学人才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效果,是否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的健康需求是检验党对人民健康承诺的基本标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等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医学伦理学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的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坚持厚德载医、塑心树人的育人理念,努力构建适合健康中国建设之需的医学伦理学学科教育体系,更新以健康理念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创新以健康促进为根本的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培训具有健康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师队伍,逐步完善并规范健康人文教育体制,医学伦理学学科应切实担当起培养人的教育责任,为健康中国建设发挥学科的最大的医学人文力量。培育具有大人文健康理念、健康人文素养和专业人文关怀能力的新时代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为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担负的人文教育责任。医学相关论文可参考: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医学模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玲. 论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J]. 中国大学教学,2017( 2) : 25 - 31.

  [2] 李恩昌,常运立. 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 1) : 14 - 17.

  [3] 边林. 医学伦理学: 形而上学承诺与从现实问题出发———从中国医学伦理学 30 年的历史进路谈其未来发展[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31( 10) : 1 - 5,28.

  [4]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7: 48.

  [5]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EB/OL]. ( 2018 - 03 - 22) [2016 - 10 - 25]. http: / /www. xinhuanet. com/health /2016 - 10 /25 / c_1119786029. htm.

  [6] 刘胜良. 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发展历程及实现路径[J]. 医学与社会,2015,28( 2) : 21 - 24.

  [7] 李斌.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N]. 人民日报,2018 - 01 - 12( 7) .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时代医学伦理学》
上一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未来医学模式的影响
下一篇:注重培养研究生科研素质的 “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