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2-11 10:37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伴随而来的还有规模庞大的流动儿童,由此产生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儿童期是一个人人格培养形成的重要时期,了解新时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给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对流动儿童自身、家庭、学校、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新时代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儿童自身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人格

  城市流动儿童专指6~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有学习能力的儿童青少年[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数量增长迅猛,流动儿童的规模也日益庞大。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指出,流动儿童数量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快速增长,1990~2000年共计增长1523万人,流动儿童总数达到了1982万人;2000~2010年继续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已达到3581万人,增幅高达40%以上,全国儿童中流动儿童的占比上升至12.8%。201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儿童规模有所下降,但总数仍有3426万人。随着三胎政策落地实施,可以预想,今后流动儿童规模依然庞大。流动儿童随父母来到城市后,面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文化价值观的差异、生活习惯的改变、人际关系的重建、学业压力变大等问题,心理负担加重,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

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一、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学校层面

  首先,缺少针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都以知识为本位,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积极引导,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同虚设,导致流动儿童在遇到心理困扰的时候,不能得到有效的心理干预。许多学校没有聘任专业心理教师,心理教师大多由学科教师兼任。其次,面对流动儿童产生的问题,部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或者没有积极应对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更有甚者,个别教师因为流动儿童的“格格不入”,出现区别对待现象,导致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心理发展处于恶性循环当中,心理问题更加严重[7]。

  (二)社会和家庭层面

  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工人和商贩,在城市中立足的过程必然是艰辛的,无法为流动儿童提供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出台了很多政策以保障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但各地落实政策进度不一,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很多流动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后,缺少专业社会组织或者学校的及时指导,相关的机构和帮扶组织也很少,很多家长没有相关信息来源,求助无门。一些城市学校歧视流动儿童,认为他们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不愿意接受流动儿童,怕影响升学率。新时代流动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有了提升,但由于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较忙,对孩子的教育依旧有很多盲点。很多父母没有基本的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知识,与孩子日常交流较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现状,不能换位思考;对学习要求过高,唯分数论、唯学习论,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只会横加指责;当孩子出现厌学、贪玩等不良行为时,不会科学纠正;有些家长因生活压力巨大,甚至把孩子当出气筒,孩子稍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就是殴打辱骂,这些都加剧了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成长。

  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一)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表明,孩子与父母的联系最为密切,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父母流动到新的城市,就是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等。父母应在工作之余,花时间陪伴流动儿童学习、玩耍、交新朋友。在发现孩子情绪状态不好后,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流动儿童父母本身也要加强学习,学习与孩子沟通的基本技巧,了解儿童生长过程中各年龄段的身体、心理特点,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学会科学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了解和当地有关孩子入学的政策,努力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控制情绪,不乱发脾气。

  (二)学校

  1.建立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安排流动儿童入学做16PF、SCL-90等心理测验通过心理量表测验,针对得分异常的流动儿童,学校要给予重点关注。调查了解流动儿童的家庭状况,包括其父母工作性质、时间安排,流动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历的重大节点事件等。根据心理量表及调查情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随时补充,要阶段性地与流动儿童家长进行沟通反馈,以确保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稳定发展。

  2.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师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全国各地各校要逐步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所学校按要求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置相应数额的专业的心理教师,同时要加大对班主任或其他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把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进行考核。对流动儿童进行团体或者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此外,学校可邀请专家进校开展专题讲座,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支招。

  (三)社会

  1.媒体宣传媒体要关注流动儿童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增加这个群体的曝光度,要让大家关注到这个群体,做好社会帮扶和流动儿童群体交流的媒介,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他们提供帮助[8]。要关注流动儿童积极的方面,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如生活独立、性格坚韧等。

  2.社区社区一方面要为流动儿童家庭提供办理入学政策、工作招聘等最新资讯,解决流动儿童家庭基本的生活问题,畅通咨询渠道,协助流动儿童家庭办理各类证件。另一方面,为流动儿童家庭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有共同经历的家长们互相交流家庭教育方法。

  (四)流动儿童自身

  推荐儿童找一些励志心理学读物,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当遇到心理困惑时,要主动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参加体育活动,主动积极和同学们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快速融入集体,找到新的朋友。同时,学校要告知儿童心理咨询室的保密原则,让流动儿童在有足够安全感的环境下进行求助。

  参考文献

  [1]左小彩.改善城市流动儿童教育现状的对策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0(18):54-55.

  [2]杨会芹,刘晖,周宁.社会支持在城市流动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调节效应[J].临床心理学杂志,2016,24(6):1120-1122.

  [3]栾文敬,路红红,童玉林,等.家庭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3(2):27-36.

  [4]欧阳岚.学龄前城市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8(1):69-71.

  [5]刘清.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6]刘杨,方晓义,蔡蓉,等.流动儿童城市适应状况及过程——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9-20.

  [7]周君,周群.城市流动儿童心理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3):100-101.

  [8]毕重增.社会心理服务中的对象化和主题化及其整合[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10):593.

  孟珊珊孙远刚


《新时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上一篇:新护士的护理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
下一篇:BIM+智慧工地在大型医疗建筑中的应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