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12 10:14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成都市3个区、638名居民为对象,调查其对脑卒中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通过微信、电话及宣传册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再次进行脑卒中急救知识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总分(23.95±6.53)分,得分率为57.02%。是否学医/有医学背景、体检情况、月收入、文化程度是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后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显著高于教育前(P<0.01)。结论社区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亟待提高,其影响因素较多,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

  关键词:社区;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卒中预警信号;高危因素;健康教育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全球脑卒中发病率为76~119每10万人。《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1]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在持续增长。随着对脑卒中了解的深入,治疗越来越完善,然而许多患者因为缺乏脑卒中急救知识,不知晓快速寻求紧急救治的途径,甚至相信症状会减轻而延迟就诊,导致病情加重。本研究组对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实施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旨在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社区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0年3~6月,选取成都市3个区、638名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调查,年龄无限制;②意识清楚,能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微信功能(或在家属协助下使用);③知晓并能够配合本次调查(需前后2次填写调查问卷)。排除标准:非本地常住人口。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在参考相关文献[2-6]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经1名神经内科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审核与修正。

  1.2.1.1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学医/有医学背景、体检情况等。

  1.2.1.2脑卒中急救知识调查表由4个部分,17题组成。①卒中预警信号[3-4]:5个单项选择题,选择“不知道”“不确定”“知道”分别计0~2分。②卒中求救决策:5个判断题。③卒中治疗决策:6个判断题。上述11个判断题选择“错”“不确定”“对”分别计0~2分。④卒中高危因素:1个多项选择题,10个选项,每选正确1项得1分。脑卒中急救知识总分0~42分,得分越高表明脑卒中急救知识的知晓水平越高。对83名社区居民进行预调查,Cronbach′sα系数为0.800。

  2结果

  2.1健康教育前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得分情况见表1。

  2.2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见表2。

  2.3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以脑卒中急救知识总分为因变量,以8个脑卒中急救知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α入=0.05,α出=0.10。结果是否学医/有医学背景(有=1,无=0)、体检情况(定期即每年至少1次=1、不定期=0)、月收入(以≥8000元/月为参照设置哑变量)、学历(以硕士以上为对照)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3讨论

  3.1健康教育前社区居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率低

  由表1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水平较低,卒中高危因素的知识知晓情况最差。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建议[2],脑卒中的预警症状为:头晕,严重头痛;理解困难或说话含糊不清;视力问题;身体或面部一侧或两侧无力;行走困难,失去平衡或缺乏协调。对于我国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疾病、吸烟、酒精摄入、不健康饮食、腹型肥胖、体力活动不足和心理因素这10项危险因素可解释高达94.3%脑卒中的发生,分别解释95.2%缺血性脑卒中和90.7%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2]。及时识别脑卒中的预警信号对于确保适当和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董建等[6]调查发现,社区居民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症状知识掌握不全,对治疗方法、溶栓时间窗、医院的选择等方面知识较为欠缺。魏芳等[7]发现,成都地区卒中住院患者对于出现的卒中症状认知率不高,并且对于社会的医疗救助系统缺乏了解与使用。大量国外研究表明,调查对象对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了解甚多,但他们对卒中症状的认识却很差,未能识别出许多脑卒中的警告症状,导致在短时间内获得适当医疗救助的机会渺茫[8-16]。本次调查结果相似,都显示对卒中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差,说明加强脑卒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2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调查对象对于高危因素、卒中症状、卒中决策的认知情况因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脑卒中史/脑卒中家族史、相关慢性疾病史等不同而有所差异[17-18]。本研究结果亦显示,是否学医/有医学背景、体检情况、月收入、学历是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越高,越有可能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有学医背景因为职业特殊性,了解医学知识,因此对脑卒中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高。收入越高的居民越有可能关注自我健康,如参加定期体检,与医务人员的接触中可以获得更多的脑卒中知识。因此增加低收入、没有定期体检、文化程度低的居民的脑卒中急救知识的健康教育频次,及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整个居民群体脑卒中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

  3.3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19]明确指出,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表4显示,健康教育后,居民卒中急救知识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教育前(均P<0.01)。表明健康教育后,居民急救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在特殊时期,居民不能到现场参加健康讲座,互联网成为居民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更加便捷化。健康教育内容宜采用通俗语言而非医学语言,简单清晰,易懂易记忆,教育策略需要侧重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正面收益,强调患者需要对自己应对脑卒中的能力以及治疗和康复的机会有信心,而不是风险生活方式的负面结果[20-21]。本次调查按照以上原则设计线上宣传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说明线上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同时本次调查利用问卷网的多项抽样质量控制功能,加上课题组成员实时的在线解答,做到了线上精准施教。

  3.4居民对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获取来源较多,最为信任医护人员

  本研究结果显示,居民在脑卒中相关知识的获取来源中最信任医护人员,其次为电视广播,提示医护人员可以多开展现场宣教及多参加电视媒体的健康栏目,提高居民的脑卒中急救知识。·41·JournalofNursingScienceJul.2021Vol.36No.14。

  3.5局限性与展望

  本次因为不可抗拒的原因,健康教育均在线上进行,虽然效果明显,但形式单一;有部分老年人在调查中表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需要其他人协助完成,并表明最希望的健康教育方式为线下现场讲座。希望以后可以在不同人群中开展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比较效果,分析利弊,更精准地开展宣教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陇德,毛群安,张宗久,等.我国脑卒中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2):105-119.

  [2]齐琲,张振香,杨培琰,等.居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20,35(8):90-94.

  [3]苏伟,李峰,杨琳.社区人群对脑卒中危险因素及预警信号的现状调查[J].华西医学,2012,27(1):1-6.

  [4]PayneGH,FangJ,FogleCC,etal.Strokeawareness:surveillance,educationalcampaigns,andpublichealthpractice[J].JPublicHealthManagPract,2010,16(4):345-358

  孙妍1,谢林峻2,郭丽霞3,黄慧娟4,胡茜4,毛家雪4,丁蕾1,李铀氢1,聂新月5


《成都市居民脑卒中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效果》
上一篇:医护患协同模式下精准健康教育平台建设研究
下一篇: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