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我国各类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

我国各类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11-11 10:30
扫码咨询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现状,为提高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可操作性,实现医疗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157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核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45%。病原体培养物、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以及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处置合格率分别为93.75%(1261/1345)和98.66%(1327/1345);人体组织器官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医疗机构占68.21%(826/1211),普通产妇胎盘签订同意书后医院统一处置或自行带走的占97.45%(916/940),死胎交殡仪馆处置的占72.13%(678/940);仅55.74%(510/915)的医疗机构将批量过期的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交给有资质的机构处理,少量剩余疫苗主要按普通感染性废物处置(88.34%,932/1055);批量废弃的病理性废液、消毒剂、化学试剂交由专业危废中心处置的分别占30.38%(322/1060)、25.42%(257/1011)、35.57%(350/984);人体组织器官、死胎、批量过期的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批量废弃的病理性废液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处置方式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通患者的氧气湿化瓶,一次性止血带、消毒剂、化学试剂空瓶、一次性鞋套、固定石膏、一次性被罩、床单、枕套主要作为医疗废物处理;纸、塑料类外包装以及普通患者的尿不湿、卫生巾主要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将一次性输液瓶(袋)和一般青霉素等玻璃药瓶作为可回收废物的医疗机构分别占77.18%和45.21%。结论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分类处置问题突出,医疗机构其他常见废弃物,如未被污染的氧气湿化瓶、一次性用品、试剂空瓶、固定石膏等废弃物的分类处置方式未统一,需要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调查;医疗机构

  我国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药物性、化学性五类[1],具有感染性、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等多种危险特性[2],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过程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双重风险,在医疗废物无害化的基础上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才是医疗废物管理的长久之策,为了解我国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现状,本研究对全国各类各级别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

我国各类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共有三级医院2681所、二级医院9478所、一级/未定级医疗机构2181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693所、乡镇卫生院36179所,以全国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医疗机构为样本库,根据医疗机构的级别建立抽样框,分别在每个抽样框内随机抽取630所三级医院、776所二级医院、85所乡镇卫生院、3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5所一级或未定级医疗机构,共1574所医疗机构。

  1.2研究方法

  由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修订专家组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问卷星”将问卷发送至各医疗机构的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并对回收问卷进行核查。

  1.3统计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机构

  一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574份,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45%。问卷回收有效的1345所医疗机构中,综合性医疗机构1021所(75.91%),专科性医疗机构324所(24.09%),包括口腔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传染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多类专科性医疗机构;91.90%为公立医疗机构,7.73%为民营医疗机构,其他混合类型医疗机构占0.37%。见表1。

  2.2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情况

  病原体培养物、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废弃后处置方式正确的医疗机构共1261所(93.75%),收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医疗机构共1327所(98.66%)。68.21%的医疗机构将人体组织器官等病理性废物交由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处置,97.45%的医疗机构对普通产妇的胎盘处置规范,72.13%的医疗机构将死胎交由殡仪馆处置。对于药物性废物的处置,55.74%的医疗机构将批量过期的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处理,88.34%的医疗机构将少量剩余疫苗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对于批量废弃的病理性废液、消毒剂、化学试剂的处置,分别有30.38%、25.42%、35.57%的医疗机构交由专业危废中心处置,其余大部分将其交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或倒入医院下水道,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的具体情况见表2。

  3讨论

  病原体培养物、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以及收集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生活垃圾都是感染性废物中比较特殊的类别,前者需要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剂浸泡后方可作为一般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3],而后者需要采用双层医疗废物袋进行收集处置,对于这两项的处置,本次调查的医疗机构基本符合要求,而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以及化学性废物的分类处置问题比较突出。

  201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1]对胎盘和死产胎儿的处置比较模糊[4],《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修订稿)(试点单位试行稿)》中明确产妇放弃的胎盘以及胎龄16周以下的及胎重不足500g的死亡胎儿作为病理性废物处理[5],本次调查的医疗机构基本都能规范落实胎盘的处置措施,产生死胎交由殡仪馆处置的也占比较高,由此可见该项分类的细化有助于医疗机构落实胎盘、死产胎儿的分类和处置。环保总局2004年发布的《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明确规定,手术或尸检后能辨认的人体组织、器官及死胎宜送火葬场焚烧处理,而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医疗机构(68.21%)将人体组织器官等病理性废物均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并未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处置。

  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包括具有致癌性、可疑致癌性以及免疫抑制性的药物[6],如若批量废弃且处理不当,则会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调查中交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置的医院仅占55.74%,其余医疗机构大多作为普通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说明此类医疗废物的分类处置管理存在较大漏洞。少量废弃疫苗的处置方式也没有统一,目前还是以感染性废弃物处置为主,但是疫苗种类繁多,处置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

  化学性废物主要包括各类液态的化学剂和消毒剂,病理科、内镜中心的诊疗活动均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液,签约专业机构进行处置的医院占比仅达到30%左右,大部分医疗机构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或将其直接倒入下水道排放,一般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并不具备处置化学性废弃物的资质和能力,而排入下水道会导致排污管道腐蚀,发生渗漏,造成土壤及水体的化学性污染,尤其对于缺乏污水处理系统的医疗机构,直接排放还会造成生物危害,危害生态健康,还有小部分医院因未找到合适的处置机构而将大量废弃液储存在院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国内处置医疗废物的方式主要包括焚烧技术和非焚烧技术,两种技术在2012年各占50%[7],2018年底时非焚烧处理设施占比已高达63%,数量远高于焚烧设施,相较于焚烧技术,非焚烧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污染少的特点,但其并不适用于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以及部分病理性废物[8],很多城市都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药物性、化学性及病理性废弃物处置机构,并且其处置费用相对较高,这也使一些医疗机构望而却步。不过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环保便捷的处理方式,比如本次调查中有一小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开始使用的废液回收机,化学性废液经处理后可以回收进行二次利用,还可以学习国外一些处置方式,比如采用固化、封装等方式将化学性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9]。从长远来看,还是应加快建立各区域集中回收处置单位,健全医疗废物回收处置网络,纳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管理。本次调查显示三级医院医疗废物处置规范性高于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又强于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一级/未定级医疗机构,由于技术、经济等层面的支持较为有限,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一级/未定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规范落实往往难以实现,尤其是边远地区存在交通不便、技术落后等问题,应给予更多关注[10]。

  卫生健康委在2005年《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不属于医疗废物,不必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但仍有12.04%的医疗机构将其作为医疗废物处置;纸塑类外包装以及消毒剂、化学试剂空瓶不属于医疗废物,固定石膏、普通患者的尿不湿、卫生巾、一次性鞋套以及一次性被罩、床单、枕套是否属于医疗废物尚无明确界定,除纸塑类外包装、尿不湿、卫生巾目前主要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外,其余类别均主要作为医疗废物处理,这与减少医疗废物产生量的目的相悖。氧气湿化瓶和一次性止血带虽然属于医疗用品的范畴,但是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一刀切作为医疗废物处理,也从源头上增加了医疗废物产生量。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口罩、帽子、鞋套、隔离衣及防护服等一次性防护用品大量消耗,使得医疗废物产量陡增[11],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更为医疗废物管理带来了长期的、巨大的挑战。

  医疗废物管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产生[12],应以减少医疗废物产量为核心目的,根据处置技术明确医疗废物分类,使得实际操作时有据可凭、有章可循,鼓励回收和循环利用,尤其对于药物性、化学性废物,既要从源头做好规划、避免浪费,还应积极引入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且环保的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分类处置措施的规范落实,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生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废物分类目录[EB/OL].(2013-06-05)[2021-04-15].

  [2]生态环境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安部,等.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J].公报,2021(4):18-46.

  [3]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号)[EB/OL].(2003-10-15)[2021-04-15].

  [4]韩颖,熊薇,单淑娟,等.引产死胎及胎盘管理处置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建议[J].医院建筑与装备,2020,21(12):37-39.

  [5]叶全富,苗逢雨,单淑娟.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项目实践及成果介绍[J].感染控制杂志,2017,16(4):346-350.

  [6]郑星,丁诚,徐方,等.化学性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处置现况调查[J].卫生监督杂志,2011,18(3):256-260.

  [7]JiangC,RenZY,TianYJ,etal.Applicationofbestavailabletechnologiesonmedicalwastesdisposal/treatmentinChina(withcasestudy)[J].ProcediaEnvironSci,2012,16:257-265

  魏诗晴,凃敏,赖晓全,徐敏,谭莉,韩颖


《我国各类医疗机构部分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现状》
上一篇:食品安全检测中化学检测技术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医疗垃圾外热式固定床热解气化技术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