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9-14 09:52
扫码咨询

  【摘要】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和标准化建设对中医药海外传播的重要意义,结合世界卫生组织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委员会相关国际标准的建设情况,提出标准化建设应从新时代发展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回答好如何提升中医国际教育与国外医学教育契合度、如何弥补海外中医药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如何吸引主流医学人士学习中医、如何通过标准化建设反哺国内中医教学改革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医药海外传播;标准化建设

  2015年,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1],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系统部署。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迫切需要推动中医药海外创新发展。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国内国际中医药发展是我国未来十年中医药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纲要明确将“深化与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营造有利于中医药海外发展的国际环境”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同时将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作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中医药国际教育是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于中医药走出去、实现海外创新发展具有决定意义。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在中医药国际教育实践中,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中医药教育的管理目标、教学质量和服务方式等进行引导和控制,使其统一于相应的约束范围和规范准则中,从而在转化过程中定向地获得最佳的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概括性范畴,呈现为制定、实施、反馈、修订、完善的动态实践过程。它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中医药国际教育的秩序、教学质量、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且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标准化的水平会随着国际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而没有止境[2]。

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1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

  1.1中医药国际教育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重要性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使中医药进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保健服务,是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奋斗目标之一[3]。实现中医药国际化,要求中医药具有规范、安全、有效的临床医疗和能与世界对话的科学研究,才能推动中医药为世界各国所了解、认同、接受,进而产生交流、建立产业、开展贸易。上述目标的取得,必须拥有遍布世界的大批素质过硬的中医药人才。习总书记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于中医药而言,中医药教育则是实现中医药国际化的根本,教育搞不好,中医药国际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过70余年的发展,院校教育已经成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的主要途径。中医药国际教育是中医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来华留学教育和海外本土中医药教育两种类型,通过中医药国际教育培养出的中医药从业者和国内“走出去”的中医药行业人员一起,构成了目前海外中医药行业的主体。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医药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内中医人“走出去”从事中医教育、医疗的数量较前明显减少,与之相伴的是接受本土化中医教育的人员和来华留学教育的回国人员逐渐成为海外中医从业人员的主体。由此,中医药国际教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既顺应了海外中医药市场的内在需求,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海外中医药本土化注入发展动能,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2中医药国际教育需要通过标准化缓解全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约有30多个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4]。总体而言,中医药教育的发展程度与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发达中,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受中华文化影响较深,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对完备;欧洲现已有各类中医药教育机构200余所,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欧洲的发展;美国的中医针灸教育不论是规模、体系还是影响方面在大陆以外地区都居首位,立法、学校认证以及相应的考试制度、执照审核颁发制度均已规范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中医药发展较好,澳大利亚中医药高等教育和中医药立法为海内外中医药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发展家的中医药教育发展不平衡,多是由于缺少政策法规的规管而带来的发展混乱,中医教育使用语种繁多,教材五花八门,师资力量的薄弱,中医临床实习基地的缺乏,使得教学内容、质量差异很大[4]。然而在中医药教育发展相对较好的发达中,除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澳大利亚等的中医药教育由于有本国法律政策的支持,官方教育机构得以稳定存在之外,其他的中医药教育大多数都是在非官方教育机构中开展,即使有在公立大学中开展中医药教育的,如法国、英国、西班牙等,也因缺少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大多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难以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主流医学的认可是中医药教育在发达中遇到的最大阻碍。综合来看,不管是在发达还是发展家,中医药教育都存在着以下共性问题:一、教育机构规模小、层次低、教育不规范,办学层次和影响力有待提升;二、教育基础建设水平较低,缺乏统一规划与标准;三、教材建设缺乏规划;四、师资缺乏,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五、临床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质量差、水平低;六、国际上尚未建立起基于中医药全球发展和行业认证要求的全面人才培养标准和知识体系。世界中医药教育发展不平衡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状,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势在必行。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提高海外中医药教育质量,使中医药学习者不必离开本地就可获得优质的中医教育资源;规范海外中医药人才培养,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扎根提供智力保证;令各国的中医药教育机构建设有据可依,促进合理有序竞争的开展,推动世界中医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3中医药海外传播呼唤标准化

  新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广阔平台。医学无国界,医者共仁心,源于华夏五千年文明之光的滋养,中医药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在实践领域未被中断的医学。中医药因其文化与医学的双重属性,成为形象的最佳代言之一,也使中医药具有特殊的外交价值。中医药海外传播不仅是学科自身发展的要求,还肩负了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捍卫人类卫生健康事业的职责和我国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担当。但在实际“走出去”过程中,中医药文化与医学两重性却又限制了中医药医疗方法传播、药品认证和学术认可方面的发展,这种双刃剑效应导致中医药的海外传播之路并不顺畅,中医药在国际外交中的整体存在度较低。若要破解这种矛盾,更好发挥中医药服务外交战略、实现海外传播行稳致远的潜能,就需要拥有被世界理解和承认的话语体系,标准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建立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标准体系,才能改善中医药发展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医药在各国良性有序发展,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卫生经贸合作,让中医药真正成为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亮丽名片,成为与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增进人类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1.4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是决定中医药海外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

  世界疾病谱的改变使以疾病为中心的西方医学模式的局限性突显,中医药以健康为中心、个性化治疗等诸多优势日益得到世界各国的理解和认同。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中医药再次走到世界前台。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中医药的智慧和力量,中医药造福世界的关键在于中医药的高品质国际传播,而中医药的高品质国际传播有赖于规范的中医药教育,特别是规范的中医药国际教育。只有规范中医药国际教育质量,才能保证中医药的海外传播,特别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走形、不变味,巩固和维护中医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提升中医药的国际科研合作水平,加快推进中医药走进世界各国的进程。因此,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质量保障,它直接决定了中医药医疗实践的整体水平和在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同时也是中医药向世界传播过程中保持自身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独特性的重要保证[5]。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的中医药教育标准,中医药将难以摆脱海外传播过程中漏传、误传甚或本土化过程中“去中医化”的困境,中医药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必然受到严重影响。

  2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化发展历程

  2.1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中医药教育指南文件

  1999-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先后颁布了《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指南》[6]《推拿培训指南》[6]《中医药培训指南》[6]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6]。《针灸基础培训与安全指南》[6]于1999年发布,内容包含针灸基础培训规范和针灸安全指南两大主要板块:基础培训规范旨在协助制定标准和建立官方考试,为开展针灸培训的医学院和机构提供参考意见;针灸安全指南旨在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安全规范,适用于医院、诊所以及从业人员。《推拿培训指南》[6]于2010年正式出版。该指南规范了推拿从业人员应达到的知识技能水平,为推拿培训提供指导意见,指出推拿实操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降低事故风险,可作为政府建立推拿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的参考。《中医药培训指南》[6]于2010年正式出版。该指南对中医师的培训教育做出基本规范,对中医药分销商和经销商的能力和知识储备提出基本要求,对相关安全问题进行强调,保障中医药的疗效和口碑。《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6]是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制定的教育标准,于2005年出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评估、资源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是对传统医学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指定的系列指南是针对不同的学科提出从业者的教育最低标准,只对从业者所需具备的最基础知识着手进行规范,未涉及教学机构的要求和规范,目的是确保安全底线,并供政府在注册和监管时决策参考[6]。

  2.2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颁布的国际行业标准

  2006年10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世界中联教指委”)成立。世界中联教指委自建立起,以中医学本科教育为切入点,针对中医药教育国际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索,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后予以颁布。《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7](以下简称《标准》)发布于2009年,在参考已有标准基础上,着重考虑不同地区中医学本科教育的实际情况,规定了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办学基本要求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毕业生基本要求。前者从10个方面对中医学本科教育机构准入的基本条件进行阐述,后者侧重评估中医学本科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中医学本科教育机构的最低标准和中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最基本要求。《标准》是中医学国际教育第一个国际标准,拉开了世界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序幕。2012年《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被审议通过,同年,《世界中医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8]获原则性通过。2016年首套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文版)定稿,2019年年底对应的英文版教材出版。

  3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3.1如何提升中医国际教育与国外医学教育契合度?

  海外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纳入所在国正规医学教育体系,因此在建立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各国医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中医药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应当考虑到,海外中医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在当地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的执业者,所以在制定教育标准时应以学生毕业后独立执业所需具备的能力为考量。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IIME)于2020年制定发布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9](globalminimumessentialrequirements,GMER),共归纳了七大领域共60条最低基本要求。医学科学基础和临床技能是当前中医药教育的主要内容,然而在GMER中仅占1/3(共2个领域,20条要求)。与国内中西医并重的良好执业环境不同,非主流的身份外加无法可依,又缺乏医疗保险政策支持,海外中医执业者生存空间狭窄,此时GMER中其余五个领域的能力(医学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交流与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医疗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的作用越发凸显,成为海外中医师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中医国际教育标准的制定在确定对医学知识与临床技能最低要求的同时,要给各个留有调控空间,可根据各国国情、民情、医药市场的发展现状,围绕各国医师执业需具备的基本技能,灵活制定教学安排,便于教学实际的展开。

  3.2如何弥补海外中医药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

  医学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医学的对象是真实世界的鲜活生命,对于医学经验的积累,需要基于足够临床病例的诊疗实践。中医药在海外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临床,然而海外中医药教育最大的短板也正是临床教学资源的匮乏,如临床教学场所的不足,见习、实习对象的不足,包括患者人次、病种证型数量等,由于尚未取得行医资格,还面临因不合法接触患者引起患者及其家属投诉的问题。制定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时,在重视海外中医师临床胜任力的培养的同时,如何实施临床培养的问题也必须加以统筹,比如合理安排见习、实习时间,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成果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利用线上资源、远程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参与临床教学、实操训练等。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16-02-26)[2020-12-11].

  [2]王省良,曹敏,梁沛华,等.世界中医药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orldFederationofChineseMedicineSocieties).第三届世界中医药教育大会论文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WorldFederationofChineseMedicineSocieties):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2013:3.

  [3]李振吉,沈志祥,姜再增,等.运用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J].世界科学技术,2003,5(4):1-6,75.

  [4]张伯礼.世界中医药教育概览[M].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9:41-185,189-197.

  李彤迪黄丹卉张立平张丹英邓嘉咏李智


《新时代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思考》
上一篇:新师承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医学生的学业情绪研究
下一篇:“三维四阶”新师承模式在中医学本科教育中的应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