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经济管理职称论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4-16 09:22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的农村人才体系,提出了调动农村人才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需要什么是当前需要关注的重点话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农村人才体系的基本构成

  1.村干部队伍

  按现行的农村干部政策,村干部可分为三种类型。(1)“土生土长”的村干部。虽然属于“体制内”干部,但他们的影响力并非来自于组织的任命,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人格或行动,赢得了村民的普遍认同和拥护。一般情况下,他们掌握着当地的社会、经济资源,是农村合作组织的领头人。这种类型的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一线指挥员”和“第一负责人”。(2)县乡对口帮扶干部、“第一书记”。他们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发挥着“联络人”的作用,把中央、省市县关于乡村发展的政策、理念、举措及时传达到最基层,并帮助组织实施。

  2.农民企业家

  农民企业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先富起来的群体。他们头脑灵活,能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艰苦创业,成为农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数量虽少,但扮演着“带头人”和“领路人”的角色。(1)“兴产业”的带头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农民企业家是为农村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的经济能人,他们善于整合社会和经济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在自身价值得到体现的同时,带领村民致富。(3)“走出去”的领路人。乡村振兴需要建设开放、包容的新农村。乡村企业的发展不但要立足于乡村,更要利用乡村优势“走出去”。通过农民企业家的努力,打造乡村品牌,树立乡村形象。

  二、建设乡村人才队伍的路径探讨

  一直以来,农村本土的精英人才不断地向城市流动。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聚拢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经过分析认为,并非没有农村需要的人才,也不是人才不愿“归农”。只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农村需要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是可以实现的。

  1.落实政策“引”人才(1)改善营商环境。全国范围内的“放管服”改革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等创新举措,大大改善了“双创”的环境。但对于农村来说,有的地方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等问题没有解决。“放管服”服务向农村延伸,为农村创业者提供“最多跑一次”服务势在必行。①简化农村创业登记方式,推广“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联办”“一窗办理,一次办结”等做法。推行电子营业执照,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简化注销登记手续。②放宽经营场所登记要求,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允许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等作价出资,出资比例不受限制。(2)改革产权制度。只有产权受到保护,在农村的创业者,特别是农民企业家才能够有安全感。

  2.加强培训“育”人才(1)建立“一主多元”的培育体系。优化农村教育、培训资源的配置,加强政府与各类教育培训组织、机构的协同。建立健全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要形式的“一主多元”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教育培训体系。“一主”即由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全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村干部轮训计划等。“多元”即通过订单培养、专题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创建“农校+企业”“培训机构+家庭农场主”“电商平台+专业大户”等模式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农村创业人才。(2)传授“学以致用”的实用技能。第一,边学习,边实践。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业园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立实训基地和农民田间学校,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对接跟踪服务。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通过“半农半读”“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彦涛.谁来担负乡村振兴的重任[J].人民论坛,2018(4).

  [2]魏后凯.如何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J].理论参考,2018(4).

  [3]王文龙.中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及其调整建议[J].经济学家,2017(1).

  [4]皮修平,周镕基.农地流转视阈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

  文/张华忠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南疆农村人才队伍的思考
下一篇:夏玉米籽粒脱水与农艺性状的相关通径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