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稳步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在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同时存在经验总结、家教类文章多、实证研究类文章较少、家庭教育学的研究边界模糊、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深入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研究,需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立法的研究,重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反思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充分配合。
[关键词] 家庭教育;终身教育;基础性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并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家庭教育的灵活性、因地因时因材施教的便利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教育影响的潜在性、长远性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创造力的开发、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树立都有重要作用。所以,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家庭教育。
一、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阶段划分
改革开放及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逐步恢复。80年代我国多数省、市和区县陆续建立了地方性家教研究会,90年代我国陆续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等法律条例从国家层面要求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各界关注家庭教育,①P15所有这些举措都为后续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初步探索阶段(1994年—2004年)
赵忠心于1994年正式出版的《家庭教育学》是我国关于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1995 年邓佐君也出版了《家庭教育学》。1996年,全国妇联、国家教委联合颁布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 计划》,制定目标指标、评估方案,这标志着家庭教育工作进入了由政府主导的新阶段。②P20这些举措就标志着我国的家庭教育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展萌芽后走上了初步探索的道路。
(二)稳步发展阶段(2004年—2010年)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更快发展,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丰富。这个时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文件越来越多的涉及家庭教育的政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专门列了一章,要求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并对各级妇联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各类家庭教育学术团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村镇等城乡基层单位的家庭教育工作做出了指示。①P23这个时期,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更多样化。
(三)深入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2010年以后我们国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把家庭教育的立法写进了纲要里。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更是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倡要加强“家风、家教”建设。
二、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分析文献可知近二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在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方面的论述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②P40刘沙认为:“如果首先没有家庭教育的作用,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育体系中,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教育工作的整体效应,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据研究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的,大都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③
1.家庭教育是人生奠基性教育
缪建东曾提到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提升人类教养水平、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均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为儿童掌握基本社会规范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为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为儿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独立自主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①P63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先接触到的后天教育,文晶认为后天教育比如父母的生活作风、劳动或工作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将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是非观和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标准、处世方法和处世原则,一旦被孩子认可和接受是很难改变的。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②邹强认为家庭是人成长的根,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为一个人的一生做了最初和永久的奠基,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③
性。
2.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缪建东认为家庭教育活动自生命孕育之初就开始(包括胎教),一直延续到生命结束,可谓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只是在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家庭教育的内容或重点有所不同。④P83 王海丽曾写道: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子女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直到成人,一时一刻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⑤孙俊三等人也提到家庭教育的时间跨度广,空间广度大、教育对象涉及全部家庭成员,教育内容涉及人的成长的各个方面。⑥黄遒毓提到“尽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影响每个人,但家庭教育仍是一切教育的根,对教育的成败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⑦P1 梁霞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优势、局限性是相对的,利用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同样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而且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通过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能够使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影响的家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能使家庭教育更好地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⑧
3.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朱秀明指出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利于孩子明辨是非,良好的榜样观利于孩子以身作则,和谐幸福的家庭观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⑨边玉芳等提到:父母是儿童心理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起点和基石。⑩谢静静等指出:家庭作为一种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对少儿的心理健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教育功能等都会极大地影响少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家庭要在少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效克服不良影响,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少儿心理健康发展。輯訛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缪建东认为:“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孩子为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而采取的,家长和孩子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⑥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家庭类型分类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姆林特首次提出家庭教养方式这一概念,也称为“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抚养方式”等。鲍姆林特将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专制型和放任型,后续又在这一基础上,将放任型划分为溺爱型和忽视型。关颖曾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民主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否定型家庭、过分保护型家庭、干涉型家庭、放任型家庭。⑧何洁则将家庭教育方式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保护型、不协调型、全面型、虐待型、民主型八类。①
2.按不同的教育手段分类
唐叶曾将家庭教育方法分为以下十种:暗示教育法、孩子互换法、家庭角色互换法、双向反思法、提高标准法、心理换位法、严而有慈法、义务教育法、幽默教育法、转变目标法。②邓艳芳认为家庭教育应该学会引导,严而有爱,家校携手。③张绍举则是强调说教指导法、榜样示范法、氛围熏陶法。④缪建东则认为 “家庭教育的方法应该是:利用好以谈话和讨论为主要方式的语言传递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的知性能力提高;运用好环境陶冶法,文本、媒体感染法和暗示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性和感染性;合理利用实际锻炼法、生活训练法和奖励惩罚法,帮助孩子形成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⑤P144何珊提到的方法是: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平静的交流谈话、帮助孩子客观的评价自己、善于肯定孩子的优点、容忍孩子的毛病和不足、不能只注重考试成绩。⑥张迎迎认为应正确维护家庭与学校关系、家长树立榜样、与孩子平等交流。⑦
三、我国家庭教育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每年都有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和文章发表。这些文献中有些是参考价值较高的学术成果,还有些是经验总结或家教故事。
(一)研究已取得的成果
1.家庭教育研究视角多元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视角由单一走向多元。最初,学者把家庭教育视为教育学的当然领域,认为家庭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和理论视野的扩展,一些研究者开始利用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家庭教育的问题。比如:从哲学所做的研究有刘云林、钱焕琦编著的《中国伦理教育学》,他们着重从伦理学的视角探讨现代家庭教育的发展。而关颖编写的《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则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背景出发,从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家庭教育。
2.家庭教育研究主题丰富
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主题越来越丰富,在特殊家庭教育上,学者主要关注的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单亲或重组家庭子女教育;在家庭背景对子女成就的影响方面,家庭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被认为是影响子女学业成就的主要因素;在家庭教育法制化方面,学者们都建议早日为家庭教育立法。比如:姚建龙的《从子女到家庭:再论家庭教育立法》从家庭立法的民意基础及现实价值、当前家庭教育立法中的争议等方面论述家庭教育立法问题;在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方面,父亲的作用被重视。比如:周玲写的《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及现状分析》等。
四、对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展望
目前我国学者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已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这一方面为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我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要更深入、更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4] 张学雷.我国家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
[5] 刘斌,周洁.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16,16(04)
《近二十年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