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基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基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9-24 09:34

  摘 要:本文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尝试构建英语课程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将互联网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并对该模式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思考讨论。调查表明,通过混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自信心增强,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 英语课程 混合教学模式

基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自2015年,“互联网+”的概念在现代教育中日益凸显。国外学者率先开展“互联网+教育”的相关探索与研究,主要以慕课、私播课平台为载体尝试探索。虽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成果同样显著:在英语课程中,国内学者或是探索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互动性网络教学模式,或是探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实施问题。总之,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来,“互联网+”英语教学已成为客观的发展趋势,英语教学在网络多媒体的参与下呈现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态势。但是,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互联网+”高职英语课程如何朝着国际化的方向改革,高职教师如何将互联网和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并产生实证性的依据还亟待研究者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本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采用“2+1”或“3+0”的培养模式,学生可在第三年选择是否去往外方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第一年强化英语学习,第二年和第三年引入外方课程,采用双语和全英文教学模式。学生修完双方学校学分并通过外方英语水平测试方可获得双方大专文凭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国际化。学生英语底子薄与其在未来就业的作用对比鲜明,所以创新适合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模式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实践势在必行。

  2 基于项目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

  2.1 课程内容创新

  根据交际教学法设计符合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的英语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以真实跨文化交际情景为框架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排斥机械操练,创造自然的语言交际条件,强调在实际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的流利性、灵活性与精确性。课程内容中的每一个交际情景、工作场景为一个教学项目,自下而上从语音到词汇到语法到语言交流划分为若干任务,让学生在具体的任务实践中将话题、交际功能和语法合为一体进行训练。

  2.2 基于“互联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过程即学生学习过程。摒弃传统的以教师教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创新多元化教学模式。该模式为“两主体三步走”的模式:“两主体”即移动式网络自主学习和课堂实践学习,“三步走”是从移动式网络自主学习到课堂语言实践再到移动式网络自主学习。具体实施方案为: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利用本课程网络资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学习环节是语言活动实践的环节,教师下达各项任务活动并作为组织者和协助者,监督和促使学生完成任务;而学生则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任务活动,自主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和生活中的知识通过独立活动和他人互动交往完成。在课后拓展学习阶段,学生利用手机终端进行移动式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采用协作学习等手段完成网络学习的相关任务,通过课堂展示或网络提交等方式上交任务成果,教师给与课堂评价或进行网络答疑,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基于“互联网+”的国际化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了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线上和线下评价、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并结合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要求融入外方评价体系做到同国际就业需求零距离接轨。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包括线上任务提交,网络讨论,视频观看等系统评价数据以及线下课堂任务活动的自主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数据。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弱,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学习参与度,学习过程,学习行为而非学习结果。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让教师和学生本人能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从而产生畏学拒学的心理,相反学生能从自己的学习档案中了解到学习的进步轨迹,提高自己学习效能感。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初显

  3.1 在线课程的建立

  课程负责人已初步建立基于课程内容调整的在线课程,将英语学习按交际化特点进行重构,从语音入手,过渡到单词到以对话形式呈现的语篇。在语篇演练中学习重点语法并通过相似情景操练强化语法内化,最后提升到说和写的输出训练。在课前学习中,学生通过在线课程视频及音频资源,提前掌握话题内容,并通过完成导学任务掌握话题相关词汇等;在课中学习中,学生配合课本及在线课程多形式的动静态资源,通过听、说、读、写4个方向对每一个话题进行6~8个课时的训练达到对话题相关辐射内容的最优化学习。在线课程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学习必须通过不断地听读背实现足够的输入才能有尽可能多的正确输出。交际性地话题内容设计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让学生有思路可循,有话语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成效地解决后进学生英语成就感低而挫折感高的问题。

  3.2 教学资源整合及再开发

  根据国际班级学生英语课程的要求,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课程教学的重点。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离不开情景的支撑,但是单靠书本二维的情景设计,学生易陷入枯燥、无法进行深入创新的窘境,交际活动难以得以高效开展。而立体、多元、生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能多次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确保交流得以正常进行。另外,国际班学生多为高中英语学习的后进生,他们本身自带懈怠的情绪,如果教师强加难度较大的书本内容,学生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畏难情绪。相比而言,信息化教学资源多以图像、声音和动画形式呈现,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易于达到教学效果。

  3.3 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信息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英语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更加重视参与度。不管是课前准备活动、还是课中教师布置的听说读写活动,还是课后巩固拓展任务,学生的参与度及完成率都能通过大数据得以显现,学生自己可随时查询,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一阶段的表现因人而异地评价该生现阶段的表现和帮助制定其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学生们转变观念,不再认为英语评价仅仅是期末的一个考试成绩,而更加清楚地了解到该门课程所要求的学习过程重于学习结果这一理念,并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老师在每个阶段会开展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的二元评价模式,让学生自己参与到其他学生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来,通过思考他人成果和反思自我成果的双向思维模式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

  相关论文推荐: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有着相当的必要性。文章基于此,首先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教学效果等几个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开展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做好英语课外闲暇教育等。

  4 结语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模式方法的不断改革创新。根据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特色而创新的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为学校培养出更能适应全球化发展态势下的多元化国际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艳玲.基于3+1国际合作办学的英语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1):138-139.

  [2] 论玉玲.如何利用网络有效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 [J].考试周刊,2007(28):23-25.

  [3] 孙智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对接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2):145-147.


《基于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英语课程信息化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上一篇:关于现代远程教育中新技术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微课在高职院校《医药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应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