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11-15 09:17
扫码咨询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极大开拓小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与创造能力。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要找切入点,激发欣赏兴趣;要巧用手段,凸现教学目标;要重视主体,开发多元学习;要抓住本体,适时学科渗透。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

  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熏陶,对于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智慧的启发与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对于欣赏教学的设定就在于通过音乐欣赏来开拓小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现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欣赏只不过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大部分音乐欣赏课上成“听音乐”,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模式单调,导致多数学生反映音乐欣赏课“没兴趣”、“听不懂”,课堂效率低。如何使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走出低谷,有效开展呢?本文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性几点教学建议。

  一、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专业性

  小学音乐教学当中,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而传统的音乐教学又将学唱作为音乐课的重点内容,目的是通过学唱来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音乐的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音乐的专业性被教师过分地强调,音乐学习成为了以唱歌为手段的对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过程。例如,很多教师习惯在欣赏教学时,先为乐曲划分详细的曲式结构图,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唱之前能够对歌曲的详细结构和特点有所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进而学唱歌曲。这种教学方法从教师主观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在客观上却给小学生带来了学习的困惑,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进行音乐欣赏的最佳方式是聆听,而不是从基本的音乐知识入手去了解它的专业结构。

  (二)注重以灌输为手段的音乐教学方法

  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在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所采用的主要的音乐教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对于音乐的欣赏,不是以自己聆听的感悟为主,而是以教师主观灌输的观点为主,在这种所谓的“欣赏”教学中,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仅仅是教师主观理解的翻版,因此也就谈不上学生对音乐有何种的自我感悟。在这样“填鸭”式的教学情境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处于完全的主动地位,音乐欣赏成为了音乐知识教学的又一个渠道,学生被迫按照教师的思路去欣赏和理解音乐,而整个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忽视了小学生的亲身参与与体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在音乐欣赏课花大部分时间对要欣赏乐曲的背景、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内容进行介绍,这无疑就是一种变相的灌输方法,往往会令音乐欣赏课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

  (三)缺乏对音乐本体的关注

  在当前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把音乐欣赏完全作为一种课外知识拓展的方式,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创作经历、背景等内容,教师不厌其烦地进行介绍,目的是要吸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知欲。殊不知,这种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过多关注反而使得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了兴趣,而教师的讲授也缺乏对于音乐本体的关注,使整个音乐欣赏课上反而将音乐本身放在了次要地位,小学生对于音乐背后的故事过多关注,也失去了对音乐本身进行欣赏、体验与感悟的兴趣。这实际是削弱了音乐本位,失去了音乐欣赏课本身所要达成的目标。

  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找切入点,激发欣赏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的。由此可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是音乐新课标提出最核心理念之一。而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模式往往是听听歌,然后分析歌曲速度、力度、情绪、旋律、调式等等,枯燥乏味,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明显不符。学生完全是被动学习,毫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从音乐欣赏教材中发现并找准切入点,运用故事、动画、乐器、舞蹈、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来。如《快乐小熊猫》、《龟兔赛跑》等故事性强的音乐欣赏,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可以教师讲、学生讲,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等。在欣赏《摇篮曲》时,为创设歌曲的意境,在上课前,教师拉上教室的窗帘,使教室的光线相对变暗,营造夜晚的氛围,用多媒体播放妈妈摇篮的画面,老师扮演妈妈角色,轻声朗诵“夜深了,月亮困了,妈妈的宝宝要睡了……”,这时播放《摇篮曲》,在舒缓、柔和的意境中,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扮演起听话的小宝宝,一起和着旋律晃动身体,与乐曲融为一体。

  在音乐欣赏课当中,提升欣赏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激发兴趣的方法却要与音乐欣赏的本来目的相结合,过度激发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音乐本身失去兴趣,而方法不当也可能使学生无法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兴趣提升,也需要教师结合作品特点通过实践加以摸索。比如《我的妈妈叫中华》的欣赏教学,在第一次教学时,我用乐器进行了演奏,组织同学们进行观看,但效果却欠佳,很多同学缺乏兴趣。于是在第二次教学时,我改变了欣赏的方法,从单纯组织学生观看演奏,到组织他们参与到乐器演奏中来,由我演奏歌曲《我的妈妈叫中华》,而学生们则负责给我进行简单的配乐。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聆听音乐更为专注,参与的兴趣也更加浓厚,音乐欣赏课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巧用手段,凸现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根据音乐作品设定欣赏课的教学程序,机械地执行预设的教案,那样的课堂往往失去生命能动的活力,学生学得被动,得不到学生的喜爱,更谈不上欣赏音乐的力量,体会音乐的美感。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充分借助录音、投影、录像、VCD、动画片、制作课件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视频、音乐、动画等方式直观地展现乐曲,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优化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这也更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某些特殊的、比较抽象的事物,其教学效果更好。比如在《勇敢的鄂伦春》的欣赏课上,很多学生对鄂伦春族十分陌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并不了解,我通过视频将鄂伦春族的生活习惯、装束等内容进行直观的呈现,使得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欣赏中的效果也十分突出。而这种效果的实现是依靠单纯音乐手段无法达成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课件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清晰地领悟到在学什么,又是怎么学的,才能保证音乐课特有教育功能,才能体现音乐本色,凸现教学目标。

  (三)重视主体,开发多元学习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发现,改变儿童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儿童“学会求”和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们的教学中,大家都知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往往在欣赏教学实际中,常常“教师主导”是实,“学生主体”是虚。传统的欣赏教学习惯于学生听,教师讲,教师做,学生跟。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即使学生对音乐有强烈的兴趣,但学习总是处于被动情绪之中,学生也不可能有自己的个性和独立的人格。其实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有差异,喜爱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学生个性,要精心组织,科学地选用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达成一个双向的、积极的、富有创造的过程,要掌握什么情况下采用自学,什么情况下采用教师集中讲解,什么情况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采用身体律动、情景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接受学习。比如在《口哨与小狗》的欣赏课上,我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动作来代表乐曲不同的律动,分别由ABC表示,由于乐曲采用了回旋曲式,因而我将乐曲结构划分为ABACA五个曲段。在每次乐曲回旋时,相应的律动动作也重复,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方式就了解了乐曲结构。乐曲出现了不同乐器对比的曲段,我又为学生创设了不同乐器代表不同类型小狗的情境,学生们自然地联想到了乐曲背景下不同类型小狗之前相遇、对话、追逐的场景,再请学生们把自己所想到的故事写下来,于是一篇篇生动的音乐故事就被创编了出来。通过看、听、读、奏、舞、创等一系列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身心投入,既学习音乐又开阔视野,学习效果非常好。

  (四)抓住本体,适时学科渗透

  新课标告诉我们,音乐教学以音乐为本体,抓住音乐最本位的东西来教学。音乐欣赏课要运用音乐语言的手段来促成音乐教学,一切教学方法应是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情感艺术的: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等来表情达意,从而直接接触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渗透和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例如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这首曲子短小精致,形象鲜明,旋律优美生动,教学过程的中心是通过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劳动无限乐趣,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教学主线:欣赏乐曲(感受)——模唱乐曲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律动(体验)——根据主题旋律创编歌词(创造),从听音乐、哼唱旋律、模仿牧童律动到歌唱自己的创编歌词。教学过程中音乐旋律自始至终萦绕在学生耳边,不需要牵强的学唱,只需记住旋律,然后再进行发展、创造,音乐的学习与掌握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在把握音乐本位的同时,提倡学科综合渗透。不同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发展,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在实施中,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如在欣赏《春晓》、《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乐曲时,让学生们先朗诵歌词,领会歌词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让学生聆听并哼唱旋律。同时给学生讲时代背景,讲歌曲产生的年代的特点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时代环境,讲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在欣赏民歌《鄂伦春小唱》时,在课堂中渗透一些有关民族常识和地理风貌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音乐欣赏教学要讲究策略。只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善于分析,抓住音乐本体,找准教学切入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能让音乐欣赏课有效开展,使音乐欣赏课堂更开放,更有活力,更有创造性。

  相关期刊推荐:《中小学音乐教育》面向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院校师生,服务课堂音乐教育,是国内创刊最早、影响广泛的音乐教育类专业性期刊。被誉为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
上一篇:海洋通识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下一篇: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室管理的安全意识强化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