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

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19-12-11 09:24

  摘要:在我国确立并广泛推行中小学教师评聘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但在现实中,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如评定指标太少、农村老师科研水平较低等。文章采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通过对一名刚评上高级教师的农村中学教师的访谈,发现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还存在评定方式不完善、评定指标不均衡、评定标准不全面、评定对象没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有规范评价方式、均衡评价指标、完善评定标准、激发评定对象的动力等,希望能进一步完善这个制度。

  关键词:农村中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对策

  关于农村中学的论文范文还有中学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职称评定问题,严重挫伤了老师的积极性,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从1986年建立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后,我国进行了几次职称改革,国家于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也指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1]并在2009年出台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了职称制度改革需要完善的几个方面,其中重点指出了要“完善评价标准”。随后,在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2011年8月31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再到今年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这次的改革重点是将原来独立的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在职称等级上,设置从正高级职称到员级五个等级,依次为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三级教师,与职称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员级相对应,并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标准和办法。H市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2013年正式运行,并设置正高级职称。去年H市中学教师里就有269人评上了高级职称,其中很多是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

  二、研究方法

  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个体的教育生活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础,它们的叙事形式多种多样,诸如个体的自传、传记、个人叙事、叙事访谈、个人档案、生活故事、口述历史、有关的论文集等。文章采取的就是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老师进行跟踪调查,并结合大量的访谈。

  三、研究过程

  (一)个案的选取

  为了使抽样目标尽可能为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文中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有目的地选择了D中学的高级教师C,选择C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C教师是去年评上教师高级职称的,刚好遇上了H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第二,C教师教了二十几年的书,职称从小高转到中一,再到现在的中高,经历了几次职称评定,他对职称评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第三,由于C教师前年评过高级教师,但没有评上,去年才评上,他曾经因为教师职称评定,度过了一段比较苦闷的时期,常常在空间上发些牢骚,这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第四,C教师是笔者校友初中的一位老师,校友和他关系比较密切,在访谈过程中,整体效果是比较好的。第五,C教师所在的学校是H市某个镇上的一所农村中学,这个镇是普通的农村乡镇。镇上的这所中学,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而且离市区较近,学生流失很多。现在大多数农村中学都留不住学生和教师,走的人越来越多,学校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了,农村中学的生存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这所中学具备了大多农村中学的特点,能代表一般的农村中学。

  (二)收集资料

  为了收集真实材料,采用的方法是开放式访谈、非正式交谈和现场观察。正式访谈分为两次,访谈的时间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每次正式访谈时,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或者录音,包括他的语气和动作等。初次见到C教师时,就觉得他很亲切。那时我们是冒着大雨去D中学的,虽然不怎么方便,但C教师还是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老师很瘦,不高,穿着比较随意,花衬衫,灰色的长裤,旧拖鞋。长着一双精明的眼睛,喜欢微笑,笑起来还有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看起来较随和,善于交谈,一见到他就有某种亲切感。除了正式访谈,其他非正式访谈都是以电话或qq形式进行的。

  (三)成文

  为了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当事人看问题的观点,从C教师的角度对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进行分析,本文尽可能使用C教师的语言来描述研究结果。此报告遵循了定性研究方法的主要特征,即自然性:注重被访者C教师与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开放性:与定量方法的变量简化和控制形成鲜明对照;理解性:从被访者C教师的角度理解当事人的生活世界;反省性: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交流是研究的构成部分,研究者对它们的反思本身就是一种资料,是研究的一部分;归纳法: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从而发现问题;互动性:强调研究是嵌入在C教师真实世界的社会互动,研究者是一种社会角色,因而要遵循社会互动的逻辑与规范。

  (四)推广度及其他

  此报告定性研究使用的是目的性抽样,其研究的结果不能推广到农村所有的中学教师,其真实性只限制于C教师一人。但是在农村高级教师中,跟C教师有相似经历或类似想法的教师挺多的,可以通过有类似经历的教师认同而达到推广研究结果的目的。

  四、研究结果

  (一)背景介绍

  C教师是一个53岁的初中教师,1978年高中毕业就到村小教书,那时以民办教师的身份教了9年的小学。那年有个好政策,民办老师可以通过考试继续学习,转为正式老师。后来C教师和初三学生一起参加1987年的中考,考上本市师范学校的民师班,读了2年,就被分派到D中学教书到现在,一共教了25年的中学,现在担任D中学的副校长,但还是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C教师在1992年参加了自学考试,在1999年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后来转到中学一级教师,直到去年评上了中学高级教师,这对于中学教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职称了,这也是D中学去年唯一一个评上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二)职称评定的问题

  2014年5月15日,笔者和校友一同去了D中学,从H市到D中学大概要花2个小时左右。到D中学后,我们先是在教学楼的办公室见到了C教师,由于办公室的老师比较多,访谈不太方便,随后C教师就引我们到办公楼的一间办公室,并在那里的电脑里调出了许多这所学校相关的数据,以下是我们谈话的内容。

  五、结语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调控、发展、建设师资队伍“有效手段”之一的教师职称评定,一直以来都牵动着广大教师的心,这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福利待遇的切身利益问题,更关系到教师在自己专业领域中是否得到别人肯定。现在的一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尝试,可以说解决了一些现实的问题,但是从制度上来说,只是现有大一统制度下的制度改善。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切实解决,一些措施还只是治标不治本。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一个农村中学教师在职称评定中的心路历程,反映出中学教师职称评定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还在探索中,相信以后这些问题会一一被解决,该制度也会越来越完善,能切实地促进老师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2.

  [2]刘航.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7(2):39-40.

  [3]肖丽琴.初中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以北京市S中学为例[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4]张劲松.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困境及其疏导[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63


《教育叙事研究:农村中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再审视》
上一篇:谈小学音乐中的人文教育渗透
下一篇:论我国公立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的公法规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