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浅议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浅议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19-12-19 09:43

  摘要:职称制度是中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探讨中国职称制度发展历程、现行职称涵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职称制度存在政府管理方式陈旧、职称功能定位不准确、框架体系不健全、服务范围不全面、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建议从明确职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职称分类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称评审和考试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推进职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职称;职称制度;改革

  发表职称制度论文的作者向编辑咨询过《找与职称制度相关的原创文章》,您如果也有类似问题,可以点击查看原创文章《职称论文投稿为什么要提供作者信息》。

  0引言

  职称制度是中国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20多年来,中国不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同时,建立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岗位管理、职业资格等制度,完善了职称制度体系,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而言,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诸多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开展探索研究,李建钟[1]认为要正本清源,转换理念,重新构建职称管理的制度体系;余兴龙[2]提出构建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陆安[3]认为要不断加强职称评审监督机制建设;李胜东等[4]建议设计开发职称网上评审系统等。在中国职称是由政府职称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按系列归口不同部门组织评审和管理,不同系列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农业人才评价工作的实践,在回顾中国职称制度发展历程和成效的基础上,就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推进其改革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做好人才评价工作,促进中国职称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人才队伍建设。

浅议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1职称制度的发展

  1.1职称制度的发展历程

  职称制度是指国家统一管理的,旨在对全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在本行业本领域的学术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与工作成就做出评价的制度[5],具有专业性、行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职称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先后经历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20世纪60年代之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1978—1983年)、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1986—1993年)3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后,建立了中国职称制度的基本框架体系。从1994年开始,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继续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同时,逐步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6]。目前,中国已陆续建立49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7]。

  1.2职称制度改革的成效

  任何制度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产生原因。纵观发展历程,毋庸置疑,中国的职称制度是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中逐步发展而成的,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一是形成了中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与管理制度体系。目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轨运行,为各用人单位科学配置、合理使用人才等方面提供了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有效地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知识分子政策,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强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队伍不断壮大,素质逐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5550.4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11:36:52[9];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初具规模[10]。四是调动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专业技术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对于适应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现行职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应清楚地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结构、分布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尤其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科学的社会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的客观要求相比,当前职称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政府管理方式陈旧

  政府在职称管理中存在缺位和越位现象,宏观上管理不到位,出现缺位;微观上管理太多、太死,存在越位、错位[5]。就职业资格而言,一些急需新兴行业本应由国家统一设置管理的职业资格至今没有,而有一些专业领域的职业资格划分过细。同时由于职业资格法制建设与监管不力,同样为国家职业资格,一些由国家职称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一些由行业主管部门自主管理,导致各类资格标准不统一,职业资格认证质量参差不齐。

  2.2职称功能定位不准确

  1986年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集评价、使用、待遇三位于一体的综合人事管理制度,过多承担了应由其他人事管理制度应当承担的职能。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已建立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聘任制中的一些制度已由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中的相应制度代替;但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产生了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不科学的问题。符合条件通过评审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相对较多,而岗位偏少,致使事业单位岗位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人设岗现象依然存在[11]。

  3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已成为当前中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从发展历程看,职称制度在中国有较深的社会根基,其改革政策性强、敏感复杂、涉及面广,涉及很多机构,关系到每位专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风险性,建议要在遵循中国现行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下,结合实际情况,稳步推进。

  3.1厘清内涵,明确职称的功能定位

  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深入贯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尽快出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推进全国的职称改革工作。厘清目前职称所包括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8]的内涵与区别;强化职称的评价、导向和激励等功能,健全制度体系,推进建立与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衔接配套的职称制度。

  3.2推进分类改革

  分类管理是中国职称制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目前中国已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将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工程师制度、会计人员职称制度等职称分类改革的意见,启动并推进改革试点[14],形成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符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规律和要求,健全完善的职称制度分类管理体系。

  4小结与展望

  职称改革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深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将坚持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健全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管理制度,形成科学、分类、动态的职称制度。目前国家职称主管部门正在进行职称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根据201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中国将争取出台《关于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16]。通过分类改革,将使职称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紧密配套适应,切实成为中国人才发展的助推器,有效地服务于人才强国战略。

  参考文献

  [1]李建钟.论职称制度改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1):72-76.

  [2]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77-80.

  [3]陆安.浅谈加强职称评审监督[J].中国人才,2007(12):56-57.

  [4]李胜东,张莉.职称网上评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07-109.

  [5]吴江,蔡学军,等.中国职称制度改革[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


《浅议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对策措施》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对学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如何抓住职称评审权下放高职院校的机遇、扭劣势、促提升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