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小学音乐歌曲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小学音乐歌曲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5-14 09:27

  摘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学生歌曲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发现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读谱兴趣,提高学生歌曲分析和解读作品的能力,提升歌曲学唱和作品欣赏效率,挖掘大脑的潜能,令内心听觉与外在音响同步进行。同时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自主教学策略,让学生对抽象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歌曲阅读能力;歌曲分析;内心听觉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小学音乐歌曲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一、课题缘起及背景分析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音乐课堂主要通过教学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其中音乐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学唱优秀的少儿歌曲,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包括对歌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内容及具体措施

  音乐教育家龚耀年在其著作《儿童歌曲作法》中指出:创作儿童歌曲,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歌唱的对象;其次需要具备全面的乐理知识,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歌曲阅读能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读懂学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2.了解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3.多种形式理解歌曲音乐形象;

  4.诵读歌词并理解衬词、衬句的表情达意。   结合本人从事十几余年的一线音乐教学经验,围绕学唱歌曲的几个环节,简要阐述以上六个方面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研究措施和相关的教学策略。

  (一)初听歌曲环节:读懂歌曲塑造的音乐主题

  歌曲的音乐主题,通常是由一个核心部分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感情特征,概括了歌曲的基本乐思,也是作品塑造形象及抒发感情的基础。音乐主题一般放在歌曲的第一乐句或开始部分,让人有一目了然的直入感,多以歌唱性较强的旋律形式出现,表现力完整而鲜明,如《中国少年少锋队队歌》也是由第一句就唱出了歌曲的主题:“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伴着嘹亮的号角声,踏着坚定的步伐,感觉迎面走来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与歌曲最后一句首尾呼应,更好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及不怕困难,勇敢前进的坚定决心。

  (二)准备学唱歌曲环节: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背景是歌曲产生的根源,反映了歌曲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思想感情、情绪和情景等重要内容。演唱要想做到情美、声美、字美、味美、形美,离不开对歌曲创作背景的解读。只有深入了解歌曲的词曲作者及创作的真实背景,才能更好的把握音乐风格、把握人物形象、演唱才能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1.有利于把握歌曲风格

  任何一首作品都源自词曲作家在某一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渗透着历史的时代因素、地域因素和民族因素。只有弄清词曲作家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才有的特殊创作,才能更好的把握歌曲风格。例如人音版二年级下册第二课“难忘的歌”单元中的学唱歌曲《卖报歌》,是音乐家聂耳在1933年底源于真实的生活观察和体验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刻画了报童不怕艰苦,在大风大雨里仍坚持满街奔跑叫喊卖报的乐观形象,表现了解放前报童生活的艰难,令人同情和喜爱。

  2.有利于表现音乐形象

  歌曲的演唱是传情的艺术,歌者在演唱时要做到娓娓传情,必须准确的把握作品中的音乐形象,确定歌曲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并将自己代入到歌曲意境中的某个角色去行动、思考和表现。这样才能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让听者与自己同悲共喜。

  3.有利于进行二度创作

  歌曲演唱不仅要把谱面上的音符和词句反映出来,更要把作品的深层内涵揭示出来,以此彰显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科学合理地进行二度创作。例如很多歌曲会唱到衬词“啊”,不同的歌曲背景会有不同情绪表达:惊叹的、痛苦的、赞美的、感叹的,只有认真分析了詞曲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情感,才会有准确到位的表达。

  (三)模唱歌曲旋律环节:分析歌曲的结构形式及高潮的处理

  歌曲结构的规模大小、长短,对塑造音乐形象、深化歌曲主题、丰富音乐内容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模唱歌曲旋律环节,让学生感受旋律表述由小变大的结构单位: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以及组成乐段的不同结构形式:单句体、双句体、三句体和用得最多的起承转合式四句体结构,有助完整演绎歌曲。

  三、研究反思及后续改进

  经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更加重视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歌曲作品的阅读分析,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歌曲的感知、理解、和鉴赏能力,能更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所设定的各项要求,学生的学歌兴趣、情感表达和个性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歌曲的阅读能力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认读能力。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一般包括对音乐符号的感知与辨识能力、读谱的准确性和音乐风格的体会等。

  2.理解能力。理解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对歌曲主题的理解和音乐形象的感知体现,歌曲结构和表现形式的理解,词曲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理解等。

  3.鉴赏能力。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为对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著名作家朱自清认为这是一种“情感的操练”,学生能更客观理性地阐述自己对一首歌曲的喜好缘由了。

  4.评价能力。对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征等做出评判的能力。

  现实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音乐的有声特色,一味让学生跟随音响去再造想象或模仿学唱,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音乐作品的品读和感悟,缺少内心听觉的形成过程,造成了很多乐曲聆听时“有声无境”、歌曲演唱时“有声无情”的局面。小学音乐教育,特别是在每周为时不多的课堂教学中,更应重视与阅读有关的学习内容:如音乐欣赏中对作品背景的分析解读、歌曲学唱时读谱知识和各种音乐记号的形象解读、综合表现时对作品的意境阐述、场景再现,等等。倘若这种对歌曲作品阅读的能力得到不断锻炼和培养,无疑是对音乐感悟、理解和再创表现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促进方式。

  参考文献:

  [1]方智诺编著.歌曲分析与写作[D].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小学音乐歌曲学习的实效性研究》
上一篇:低年级“看图说数学”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废旧材料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应用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