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析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已不适合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教学的趋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过程拓展至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此种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学生、教师与学校三方协同作业。“探究式教学”“小班研讨课”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质量与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
关于教学模式的论文范文还有慕课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探索,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形成于工业社会时代的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在规模化培养标准的社会人才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对于创新型人才以及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却显得捉襟见肘。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理念逐渐颠覆了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行业,为适应创新驱动型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教育领域的改革势在必行。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于1956年提出认知的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1]。其中,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应该实现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应用能力,更适合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教学。因此,为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使其实现“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以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逐步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本质
(一)学习的自由化与独立化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学习者独立甚至中心地位不断凸显的过程,是教的权威的衰退和学生作为主体的发现与生长[2]。学生通过自主利用闲置时间,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以问题为导向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研讨、辩论等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与解析之下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的引导性与激发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并非意味着放任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发挥;而是由教师设计系统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提供学习资源,安排学习任务,设置考核标准,学生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引导之下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相互平等的,双方相互倾听、一起学习、共同探讨[3]。教师从传统课堂上激情的“演说家”转变为新时代课堂上耐心的“倾听者”与“引导者”,从而将传统课堂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新时代课堂的“激发式教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的限制,对教学形式和结构进行改变,将“教”与“学”的过程拓展至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将学生“赶上线”
学生课前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学生课前能否有效学习决定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效果。而如何在课前将学生“赶上线”,并且进行有效学习呢?关键是要将评价标准前置[4],明确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的考核任务、考核方式以及在期末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将平时过程性考核与期末总评考核相挂钩,以此促进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
(二)课中将学生“引回课堂”
在课堂上,教师对讲授内容进行凝练与取舍。对于课前学生已通过线上学习的内容不再重复,重在梳理知识点,利用雨课堂等平台开展课堂在线测验,根据雨课堂及时反馈的结果重点解析重难点、易错点。继而对课前布置的研讨题目,通过演讲、情景模拟、辩论等灵活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广泛的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管理课堂,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与引导。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内在要求
(一)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意愿与能力
知识是“学出来”的,而不是“灌出来”的[5]。“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动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前相关知识的学习、消化与吸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能够独立自主地利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教师具备教学的艺术性与灵活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上课的重点不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教思路”,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禀赋和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学习方案。根据课程知识点的差异,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效果的措施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推动产教融合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的目标是实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实施探究式教学,推动产教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拓展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将其延伸至社会实际领域,将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引入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探索性作业,广泛开展课外调查、课外讨论以及课堂研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实践,以实际结果检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开展小班研讨课
小班研讨课与大班讲授课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和地位,促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听”向“主动讲”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蜕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辅助者。在小班研讨课上,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而学生如果想在课堂上有精彩表现,则要求他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准备。因此,开展小班研讨课将大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变革探析》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