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操作 讨论 发现”引领阅读教学微探

“操作 讨论 发现”引领阅读教学微探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3-02 09:46

  【摘 要】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应是演员和观众的关系,应是导游和游客的关系,教师只起引导讲解的作用,“美好的风光”还得让学生自己去欣赏、去领略​‍‌‍​‍‌‍‌‍​‍​‍‌‍​‍‌‍​‍​‍‌‍​‍‌​‍​‍​‍‌‍​‍​‍​‍‌‍‌‍‌‍‌‍​‍‌‍​‍​​‍​‍​‍​‍​‍​‍​‍‌‍​‍‌‍​‍‌‍‌‍‌‍​。这一关系充分表明了在教学系统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教学主体的核心,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来​‍‌‍​‍‌‍‌‍​‍​‍‌‍​‍‌‍​‍​‍‌‍​‍‌​‍​‍​‍‌‍​‍​‍​‍‌‍‌‍‌‍‌‍​‍‌‍​‍​​‍​‍​‍​‍​‍​‍​‍‌‍​‍‌‍​‍‌‍‌‍‌‍​。

  【关键词】阅读教学;操作;讨论;发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加入教学中去[1]。因此,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全过程。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操作促理解,组织讨论求真知,引导发现促发展。

“操作 讨论 发现”引领阅读教学微探

  一、引导操作促理解

  陶行知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他一再主张要“活教”“活学”,注重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实践也证明,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圈、点、批、画、摆,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往往比教师苦口婆心的教导收效更好。教学《田忌赛马》这课时,通过“摆一摆”,让学生知道田忌和齐威王各自上中下三匹马的6种不同组合方式,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笔者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明确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对阵图:第一次——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田忌三场都输了;第二次——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胜两场输一场。借助对阵图指导学生理清赛马的过程,便于学生根据对阵图理解田忌赢得比赛的原因在于有意调整马的出场顺序,同时指导学生建立起这一策略与孙膑之间的联系,突出孙膑这一人物在赛马中的关键作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孙膑遇事能认真观察、思考、多角度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品质。

  二、组织讨论求真知

  讨论对学生的学习起“触媒”“催化”“助燃”的作用。讨论能起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鼓舞的效果,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敏捷,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思路更加清晰。让学生参与对教学内容的评点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讨论这一切入点,组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求得真知。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这样认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以此达到陷害诸葛亮的目的。”通常教师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细细推敲这种回答,会让人觉得诸葛亮草船借箭是被逼的,并非自愿的,好像他草船借箭只是为了挫败周瑜的阴谋。于是笔者进一步发问:“诸葛亮是因为周瑜为难他才想妙计借箭的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为了合力抗曹,为了战斗的胜利,早就想好了妙计,并主动担此重任,解决作战需要的箭。因此,可以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有二:一是周瑜方面的原因;二是战斗需要以及诸葛亮本身的思想觉悟。这样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同样,教学完课文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讨论:“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回答出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曹操多疑谨慎的性格;鲁肃的帮忙;安排巧妙;军士勇敢;计算准确等内容。

  在《穷人》一文中,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以后,其中有一段较为细腻、到位的心理描写,作者一连用了七个省略号,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用充足的时间朗读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省略号蕴含“潜台词”的这种由此及彼的“补白”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多角度辐射。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桑娜抱回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有害怕,也有自责,更有决断。由于桑娜家庭贫穷,且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她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

  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争论,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多向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英国作家尚伯纳曾说:“倘若你我各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你和我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展开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得真知。

  三、引导发现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这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境,让学生明确自己“想知道什么?”“体会到什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发展。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一)设问、导读引发现

  引导学生想,诱导学生读,是让学生主动学到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设问、导读要有针对性,一针见血,使学生在“问”“读”中学到知识,发现“学”之所在。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崇高的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导”与“读”中会发现,工作劳苦和生活简朴两个方面的具体事例表现了周总理的崇高品质。如教学《曹冲秤象》时,笔者先让学生归纳好“官员们秤象的办法”与“曹操秤象的办法”,然后启发学生把“官员们的办法”与“曹冲的办法”比较,思考其中的因果联系。学生通过比较能得出:因为官员们要砍大树做大秤,可是提不动,所以曹冲就想用船来代替大秤;因为官员们说要宰大象,所以曹冲就想到用一块块石头代替宰掉的大象等。这样经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很自然地感悟到曹冲正是在“官员们想办法”的基础上,通过替代方法解决问题的。而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有位教师设计的导语很富有趣味性:“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着叶圣陶老爷爷初游金华的双龙洞,只是‘走马观花’,对双龙洞的特点认识还不清。这节课我们跟着叶爷爷再游双龙洞,这次要‘下马观花’,仔仔细细地看,痛痛快快地玩,看看双龙洞到底有什么特点。”如此以趣激乐,化趣为乐,学生在参与中乐趣交融,保持了参与的持久性。

  (二)回顾领悟发现

  吕叔湘有句名言:“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笔者教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后,请学生回顾刚才学习的步骤,引导学生开展方法交流,最后归纳古诗的学习方法是:知作者朝代,解字词句意,能背诵默写,悟情感意境。通过引导、归纳,让学生发现古诗的学习方法,不仅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诗词的印象,而且对于其今后学习其它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刷子李》一课表现人物的特点的方法与前一课《人物描写一组》相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前后两课对比,使学生联系旧知识,梳理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并发现本课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方法。《刷子李》一课除了有动作、外貌描写,还描写了主要人物的语言;除了对主要人物做了细致描写,还描写了具体事件中旁观者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主要人物的特点。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

  (三)质疑问难促发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是无止境的。宋朝朱熹说:“小疑得小知,大疑得大知,疑者,觉悟之机。”质疑问难,是学生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是学生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的反映。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在教学《跳水》时,有学生问:“课文第一段为什么要用‘风平浪静’这词?”这一问题问得好,因为这个词语牵着整个故事的发生与发展。教学《鱼游到了纸上》时,上课伊始,学生就提出了:“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游到纸上了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急于求知的心理,进而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问题一语中的,通过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明白这样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学生的发问,教师要鼓励、引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激起更高的求知欲望。

  综上所述,创新阅读教学,应当从课堂入手,运用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造就学、成全学,从而达到不需要教。这正如美国教育学教授里欧·巴士卡里雅的一个生动比喻:“一个理想的教师就该肯于把自己当作桥梁,他邀请学生跨上这座桥,并在帮助他们走过来之后,高高兴兴地把它拆掉,鼓励学生筑造他们自己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吴道芳.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9(10).

  阙雄莹


《“操作 讨论 发现”引领阅读教学微探》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软件 打破课堂沉默局面——以江苏牛津3B U7 On the farm 第三课时为例
下一篇: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掉队原因及转化策略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