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4-21 09:24
扫码咨询

  摘要河南近代化的小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期。民国成立之后,河南省小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1927—1937年是中国社会相对较为稳定的一个时期。通过国民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冯玉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重视,对这一时期河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河南教育界人士受当时“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普遍认为要挽救中国只有依靠教育,而小学教育则是基础,主张注重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小学教育;私塾

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绪论

  (一)选题意义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小学教育则是根本的根本,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河南近代化的小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期,在清末新政中萌芽。进入民国以后,河南省的小学教育有了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近代以来河南政治地位的下降、经济发展的落后,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再加上军阀割据、战争不断,河南教育并没有得到平稳的发展。政局混乱、经费短缺成为河南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河南省的小学教育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1927—1937年是国民政府快速发展的十年,河南省的学校教育在这段时间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二)研究现状

  从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学术界对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还没有以此为题的专著或文章出现。本人接触到的关于民国时期河南小学教育的研究有限,有待日后补充。现将笔者目前所收集到的关于河南小学教育的研究介绍如下。

  一、河南省小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社会环境1927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一直到第一次蒋冯战争(1929年5月)结束,冯玉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维护其在河南的统治。6月18日冯玉祥宣布治豫方针,内容包括统一军政、刷新吏治、整理财政、党化教育、抚恤灾民、肃清土匪等,为河南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数次的落后挨打不得不让人们进行自我反思,而教育改革则成为人们试图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看来,只有教育可以改变中国,只有教育可以挽救中国。一战爆发时,时人便指出,“越勾践之沼吴也,十年教训;普之战法也,归功于小学教师;日本之谋我及其对外也,常寓其意向于教育”③。因此爱国志士普遍提倡振兴教育事业,以增强本国实力。郑婴在《我国急需的义务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革命牺牲的代价,要从国民教育的基本程度上去评定。只有代表我们民族精神的文化科学得以发展,我们的种族才能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得以存在。只有使民众实现思想的充分联合,才能动员全体国民共同为社会谋福利。只有使知识和才能自由发展,满足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才有可能提高人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所以要想使整个三民主义教育得以实现,必须使最大多数的人民受到教育。中国的国民革命才刚刚开始,我们必须用教育唤醒民众,使每个人都明了革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怀有革命的理想,拥有革命的志向。只有这样,才能团结民众,为革命而牺牲,为挽救祖国而奋斗。“我们认定革命基础之第一点,确确实实就是教育。什么文化侵略,经济侵略,什么废除不平等,打倒帝国主义,什么救国救世界,实际都在于教育的解决”①。

  二、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概况

  (一)小学教育的政策方针1.确定教育宗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政府废除“忠君、尊孔”的封建落后的教育宗旨,制定了新的教育宗旨。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教育宗旨令》,规定要“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①这一新教育宗旨为我国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是此后一系列改革的开端。然而不久即被袁世凯打破。1915年1月,袁世凯颁布《颁定教育要旨》,改变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规定学校要培养“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学生,实则是要国民成为恪守忠孝节义的所谓“大仁、大智、大勇之国民”②。随后,袁世凯又颁布《特定教育纲要》,规定中小学教员要研究陆九渊、王阳明的理学,用理学思想指导学生,付诸实践。其目的在于将国民培养成封建体制下的顺民,以实现其复辟的妄想。袁世凯倒台后,民国政府恢复了民国初年颁布的教育宗旨。2.推行新学制1912年1月,民国政府教育部通电各省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令“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应一律通称校长。”9月,公布学校系统令,规定初等小学年限4年,属于义务教育。学生毕业后,可以升入高等小学校或者实业学校。高等小学校3年毕业,毕业后升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或实业学校。初等小学校及高等小学校设置补习科,为毕业生想要升入其他学校者补修学科,同时为毕业生做职业上的预备,都是2年毕业。这就是“壬子学制”。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颁布了小学、中学等各级各类学校的相关法令规程。教育部将“壬子学制”与这些法令合并为“壬子癸丑学制”。它比清代有了明显的进步,初等小学校男女可以同校,男女均可平等享受中等教育。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学制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即学习时间太长,不适合民初教育的发展。并且它仍旧过多沿袭君主立宪国日本的学制,深为民主人士所不满。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各种教育团体和教育思潮相继出现,学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小学教育发展概况1.学校概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全国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河南省的教育事业也借此机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小学教育,成绩颇为突出。1912年,全省小学校共计4606所,1913年为6090所,1914年为6279所,1915年为7604所,1916年为9065所。此后由于河南政局动荡、战争频发等原因,学校数量时多时少,极不稳定。然而到1927年以后,学校数量开始飞快增长。1928年各县小学总数只有9687所,1929年则猛增至14706所,1930年为18636所,是1916年的两倍多①。这一时期河南省小学教育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学校数量的增多,还表现在学生数以及教职员人数的增加方面。2.学校行政组织河南省各级小学校内行政组织,比较健全的分为总务、教务、训育、研究四部,还有经济审查、童子军训练、市政指导三种特设委员会,以校务会议为设施的中枢。各部均设主任1人,分为若干股,各设股长1人,股员若干人。“农村规模小的学校一般由教员兼任教务主任和事务员,管理学生的学习、纪律和生活。各级则设级任教员一人,以辅导学生。各小学也都制定有关课堂、操场、门禁等各项规则。”②

  参考文献

  一、档案资料类

  [1]《东明县政府训令》,开封市档案馆旧全宗3,0153-001。

  [2]《本县设立初级小学修正进行方案》,开封市档案馆旧全宗3,0153-005。

  [3]《暑期私塾塾师训练班同学录》,开封市档案馆旧全宗3,0346-001。

  二、地方志类

  [1](民国)刘景向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南省档案馆编:(民国十八年)《河南新志》(上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2]河南省夏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夏邑县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3]赵清九主编:《商丘地区教育志》,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

  王会平


《1927—1937年河南省小学教育研究》
上一篇:2019—2035年我国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需求分析
下一篇:成人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