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教育职称论文》教育职称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教育职称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职称论文时间:2014-11-18 17:02
扫码咨询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渗透的意义出发,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原则和方法途径,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渗透 教育职称论文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语言的教学,又是一种文化的渗透。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要通过汉语言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来进行语言知识的解释、传授、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言语技能的训练。所以说,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因素不容忽视。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   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要排除不同文化之间交际上的文化障碍和文化冲突,最重要的是找出两种语言中 ( 包括非语言因素 ) 文化上的差异因素,掌握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学生他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奥伯格(Kalvero Oberg,1960)提出 :“由于失去了自己熟悉的社会交往信号或符号,对于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症”,他称其为“文化休克”。在产生文化休克后的这一阶段,文化教学的内容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种文化渗透有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熟练地进行交流、准确无误地表情达意。为此,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核心应着眼于跨文化,着眼于用文化的观念去提升语言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应该是一种具有多元性质的文化对比,它不仅包括文化的传授,还涉及到学习者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比较,培养和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原则1、渐进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分阶段、分层次增长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汉语教学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文化导入和渗透,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和领悟能力,由少到多、由浅到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2、适度性原则。文化渗透是为语言教学需要服务,切勿喧宾夺主,把语言课上成文化知识课。如果文化知识的传授过多过滥,没有实用性,不但不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反而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产生不必要的畏难情绪,那么将文化因素在教学中作这样的渗透必然是失败的。

  3、主流性原则。文化渗透的内容,重点应是在当代文化上。

  凡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有代表性的文化,教师都应该结合教学实际需要,详细讲解,以期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4、实践性原则。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习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能力,在交际中能用理论指向实践,并且应该在实践中把握文化的变化趋势。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方法1、对比分析法。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普遍运用于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方法。对比分析法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方法,它能帮助学生认识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干扰,克服学习者的心理障碍。如在考虑问题时,中国人喜欢从对方角度出发,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角度考虑,所以英语中的“Can I helpyou?”翻译成汉语时要把主语和宾语颠倒,表述为“你需要帮助吗 ?”再如,许多动物名称词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是很大的,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表义都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狐朋狗友”、“狗眼看人”、“狗仗人势”、“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诸如“a lucky dog”(幸运儿)、“work like a dog”( 拼命地工作 ) 等用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地位之高。这时,教师可采取比较法,对学生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用语规则和习惯。

  2、课堂演示法。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以己度人”的心理,把自己心理感受不自觉地应用于对新语言的理解,这时往往容易产生认知误区。如汉语常用到的问候用语“吃了吗”、“去哪儿呀”等,其实只是表达一般的打招呼和问候用的话,并不是真正有意关心你的行踪,也不是想知道你是否用过餐。而西方人习惯认为这些问题纯属个人隐私,不能随便问,初次接触容易当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可以采取用教学电影的演示方法,如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李安导演的《推手》等,都对中国文化内涵、当代生活面貌进行了全面展示,可以直观、有效地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

  3、寓教于乐法。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而学习语言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即使留学生身处中国的课堂之中,也难免保证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可以利用照片、课件、幻灯、录像等现代教学设施和手段给学生展示和介绍民族的风土人情和地理风貌等,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调查实践法。教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预先设置调查目的、调查方式、调查计划,设置第二课堂,开展丰富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收集材料、访谈提问、分析总结,自我渗透。

  如,西方人自尊心较强,向别人提供帮助的方式和程度应根据接受方的愿意程度而定,这与中国传统的尊老爱幼、扶弱助残的习俗容易造成冲突。学生往往感觉诸如在公交车上老年人不提需求也主动让座等,过于主动、对被帮助者不够尊重。

  可通过调查法对这个认知误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上街头对上述问题进行访谈,采用中国式的称呼用语与路人进行交流,询问路人对中国尊老爱幼的理解,记录谈话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特性的渗透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各个方面,必须掌握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参考文献:

  李泉 .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邓时忠 .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思考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4(4):1-4.

  廖智宏.对外汉语教学文化的导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教育职称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上一篇:职业教育之学生拥有的资本对于学业的影响
下一篇:教育职称论文浅析农村小学的优质教育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