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角下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
摘要:推进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是顺应国内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选择.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与模式,认为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的家庭农场优势明显,着重农业产业价值链纵向融合延伸和休闲农业产业链横向融合拓展,对解决中国生态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发展滞后、产业链短、资源挖掘不足等问题具有较大借鉴价值,提出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主体、大力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生态农业融合模式、促进生态农业价值链融合增值的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推进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协调农业发展与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等问题,既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又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澳大利亚通过把生态农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模式,逐渐走向了现代化的生态农业[1].而中国的生态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因此通过深入研究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发展生态农业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有生态农业发展现状,探索出适应中国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路径.
1澳大利亚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km2,人口2200多万,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虽然农用地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60%,但是只能在10%的耕地上种植作物,澳大利亚各个州农场面积、作物区面积、蔬菜区面积,包括庄稼、干草和青贮饲料,切花和培育草皮,水果,坚果和蔬菜等(表1)[2].
1.1家庭农场优势明显
家庭农场是澳大利亚经营生态农业的最主要的经营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一个家庭单元拥有和运作,由于其机械化程度高,农田产量有大幅的提高.它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规模效益优势.虽然澳大利亚的家庭农场是由一个家庭单元拥有和运作的,但是其发展规模却很可观.由于土地和资本的逐渐相对集中,家庭农场不断地合并,家庭农场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家庭农场的数量也在逐渐减少,呈现向大农场化发展.澳大利亚用于农业的土地从2010—2014年稳中有升,达40.6万hm2,农作物种植也相对稳定,占农业用地不到10%(表2).二是政策优势.澳大利亚为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使一些债务风险高、生产能力不足的农场主动退出,并施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农场管理储蓄计划中,对于农民12个月以上的存款项目提供免税政策等[3].三是专业化经营优势.其农场在经营方面以单一专业化的农场为主,主要包括种植业农场、畜牧业农场等生产农场.绝大多数家庭农场只生产一种产品如大米、棉花、葡萄、牛奶、甘蔗等农产品,由于专业化经营模式,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在2014—2015年均有所提高.
1.2农业产业价值链纵向融合延伸
澳大利亚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其绝大多数农户都是企业和家庭农场,“企业+家庭农场”是其主要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澳大利亚的农业产业价值链管理主要包括生态农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利益分配等问题.其农业组织链的主要特点是家庭农场之间联合形成大的业务联盟,由联盟集体进行联合管理,以此来节约成本.[4]有部分农场为了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结合生产与运作中的供应链管理,从品种研发、原料生产、采购、仓储运输、农产品的生产、深加工、订单的处理、冷藏仓储、冷链运输、批发、零售、品牌的打造等,并采用先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如计算机视觉识别与分级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检测、膜分离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提纯、浓缩等、超高压加工技术、功能保健食品加工技术等[5].
2中国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农业已经历经了30多年的发展,农村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分别0.11%、23%和28%.目前,第一产业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比例为7%;全国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40万家,主营业务收入已超过18万亿元,总产值是农业的2.1倍;休闲农业中的服务业等经营主体超过180万家.虽然近几年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6].
2.1生态农业经营以农户为主,产业组织形式发展
滞后生态农业经营主体还是以农户为主,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的推进和实施,合作社的数量增长很快,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全国合作社达140多万家,入社农户9900多万户,但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运行效率低下,部分农村合作社形同虚设,整体结构松散等问题.原因主要包括合作社社员之间很难形成利益共同体,社员之间缺乏信任,运行机制不协调等.
2.2生态农业产业链短,经济与生态效益低
中国生态农业产业链短,农村的物流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建设资金相对缺乏,生产规模相对小,农户经营素质相对较低,相互合作的意识不强,无法形成健全的农业产业链,因此很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另外,中国生态农业部分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不规范,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农业产业链,很难实现“生产—包装—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与生态效益较低.
3澳大利亚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对中国的借鉴
3.1“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融合模式
“家庭农场+合作社”产业融合模式是重要的生态农业产业融合模式(图1),这种模式主要有4个主要特征:一是标准化生产,这种模式的机械化程度高,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以进行标准化生产.二是规模经济,家庭农场一般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实现规模效益.三是专业化生产,在家庭农场产业融合模式下,可以实现专业化生产.四是产业化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统一市场营销,从而分享其带来的增值.
3.2延长农产品产业价值链模式
延长农产品产业价值链模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打造产业战略联盟,延长产业价值链,从而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另一种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将原料生产、采购、仓储运输、农产品生产、深加工、订单处理、仓储(冷藏)、运输(冷链)、批发、零售、品牌的打造等环节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延长农产品产业价值链(图2).
4中国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路径设计
4.1培育多元化农业产业主体,引领生态农业融合
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在推进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培育一批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培育家庭农场适度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农村人口流动和国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土地流转、金融信贷等扶持政策,发展适度规模化的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发展生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二是发挥新型生态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引领,鼓励素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回乡参与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带领更多普通农户参与乡村旅游等生态农业发展.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使供应链管理更加完善,从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鼓励部分规模较小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进行产业联盟,可以通过直接投资、控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立标准化和规模化的生态农业企业,带动农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共同“包装—物流—销售”的模式,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4.2大力发展产业链关键环节,促进生态农业价值
链融合增值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关键在于促进产业间资源、要素、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交叉重组与优化配置,补齐生态农业产业链短板与链接价值链断节,形成生态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休闲旅游与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一是构建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根据每个地区的产业链状况,有针对性和有重点地开展产业链关键环节融合工作,引领一产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开展等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拓展产业链、价值链,促进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联动,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城市与农村、现代工业与农业的有效融合.二是构建生态农业在区域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推进农业粮经饲、农林牧渔结构调整,形成特色优势区域品牌,并通过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嫁接区域与产业,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对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利用现代科技进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12-20+27.
[2]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26-32+110.
[3]HUNTWarren,BIRCHColin,VANCLAYFrank,eta.l澳大利亚农业研究、开发及推广体系分析及建议[J].世界农业,2014(11):117-119+137.
[4]蔡荣.“合作社+农户”模式:交易费用节约与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58-65.
[5]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4):6-10.
《产业融合视角下澳大利亚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