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2-06-14 08:48
扫码咨询

  摘要:蔬菜产业是贵州农村产业革命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贵阳“五子登科”主导产业之一,2020年,贵阳蔬菜播种面积达183万亩(12.2万hm2),产量276万t,在“菜篮子”蔬菜市场供应和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显示了突出的地位,但也逐渐显示出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介绍贵阳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贵阳作为贵州省会城市,一直重视蔬菜产业发展,稳步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持续加大对蔬菜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推动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但在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提档升级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贵阳蔬菜产销现状,研判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1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蔬菜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蔬菜产业作为贵阳市主导产业之一,已发展成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20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达183万亩(12.2万hm2),产量276万t,分别较2019年增加5.1%和11.2%。从区域来看,三县一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较高,合计分别占全市蔬菜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74.9%、76.1%;乌当、花溪的占比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合计占比分别为20.5%、19.2%;南明、观山湖、白云占比也较低,种植面积和产量合计占比仅分别为4.6%、4.7%。在保供蔬菜种植方面,2019年以来,贵阳建立2.5万亩(0.17万hm2)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并已全部投入运营。2019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菜篮子”考核中,贵阳市被列为“全国优秀”,其中蔬菜生产能力项获得满分,为城市蔬菜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

  2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特点

  2.1优势产区逐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贵阳蔬菜产业逐步形成了城镇周边精细保供蔬菜产业带、次早熟蔬菜产业带、夏秋冷凉蔬菜产业带和特色加工蔬菜产业带主产区;打造了花溪区青马线瓜豆类基地、黔陶香葱基地,修文县小箐洒坪茄果类基地,清镇市红枫湖绿叶蔬菜基地、站街白菜、萝卜、结球甘蓝基地,开阳县高寨大白菜基地等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万亩(0.67万hm2),实现年蔬菜种植35万亩(次),产量60万t以上;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保供基地2.5万亩(0.17万hm2)。

  2.2品种供给日趋丰富

  贵阳形成了“优势品种为主导+花色品种为补充”和“周年保供+季节特色”的栽培、供应模式,满足了“菜篮子”产品多样化需求。2020年,全市番茄、辣椒、白菜、莲花白、萝卜、速生叶菜、香葱、菜豆、茄子、折耳根等主要品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0.3%和56.1%;播种面积1万亩(666.67hm2)以上周年种植、周年上市的蔬菜品种有18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4%和52.2%;播种面积1万亩(666.67hm2)以上季节种植、季节上市的蔬菜品种有20种,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38.2%和42.4%,品种供给日趋丰富。

  3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土地支撑不足,规模化连片基地少

  贵阳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土地破碎、规模连片的土地少,特别是500亩(33.33hm2)以上坝区数量少、面积小、耕作条件差。按照省委部署,贵阳贵安深度融合、一体发展之后,贵阳贵安坝区总面积也仅为26.87万亩(1.79万hm2),万亩耕地大坝只有3个,其中1000亩(66.67hm2)以上坝区只有89个,面积仅为23.02万亩(1.53万hm2),远远低于其他市(州)坝区平均面积47.43万亩(3.162万hm2)的水平。与全国优势产区相比,贵阳规模化基地不足,小生产难以满足大市场的需求。

  3.2劳力支撑不足,机械化程度低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兼业化现象突出,导致从事蔬菜生产的劳动力短缺,特别是专业化蔬菜产业工人严重不足。同时,因特殊的山地条件,机械化使用程度低,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仅为41%。

  3.3主体不均衡,整体素质不高

  贵阳现有蔬菜企业71家,以本土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资金缺、技术含量水平不高,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种植企业仅有11家。绝大多数种植型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指导、生产管理、产品营销等重要环节均由企业主或其家族人员负责,缺少专业团队,大包大揽严重、细化分工不足,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

  3.4处理不到位,产业链条不长

  蔬菜产品采后缺少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贵阳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约占15%,加工率不足10%。企业、合作社缺乏采后处理的意识和手段,仅对产品进行简单清洗、扎捆、装箱后匆忙上市,导致产品损耗大、品相差、价值低。

  3.5配套体系不足,与发展不匹配

  蔬菜种植规模与上市量均逐年提升,对包装箱、育苗盘、大棚耗材等生产物资需求大幅提高。但贵阳产业配套体系不足,无有影响力和竞争优势的包装箱厂、制冰厂等,导致产品成本增加、竞争力不强。

  4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4.1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布局规划,强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建议立法开展蔬菜基地红线保护。进一步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通过地方立法保护蔬菜基地红线,严格执行蔬菜用地“占一补一”,牢牢守住蔬菜生产用地红线。二是强化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红线保供蔬菜基地,持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重点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聚焦优势单品、优势时段和优势区域,着力蔬菜产业做强、链条做长、质量做好、效益做高,为推进都市现代农业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推广轻简增效技术,提高蔬菜劳动生产率

  贵阳是贵州省会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已成为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应加快研发推广适宜山区蔬菜生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农机装备,实施高效农机化规模生产示范工程,推进菜园机械化;大力推广良种、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及肥水一体化等节本增效技术,提高蔬菜劳动生产率。

  4.3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

  产业发展必须要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组织带动,要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平台的资源优势,采用联合、参股、兼并、租赁等招商与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产业企业孵化平台。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产+加+销”全产业链企业,扶持、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各种培训项目,为蔬菜企业培训一批会操作、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鼓励龙头企业从村干部、退役军人和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选择愿意从事蔬菜产业的干部群众,到山东、江西、云南等蔬菜产业发达地区参加生产经营实训,采取返租倒包、联合建设、租赁等方式培养一批“职业菜农”。

  4.4加强采后商品化能力,进一步延伸蔬菜价值

  围绕蔬菜优势产区,按照“农有、农用、农享”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集分拣、包装、冷库、冷链运输等功能为一体的采后处理中心,降低损耗,提升产品品质,提升蔬菜产业发展质量。依托一二级批发市场,打造厨房,积极发展方便净菜、袋装蔬菜、真空保鲜蔬菜、什锦盆菜等鲜切蔬菜,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综合开发生产,不断丰富精深加工产品种类,提升产业附加值。

  4.5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按照“配套跟着基地走”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用地、用电、科技研发、广告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培育一批适合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配套物资生产企业。大力扶持为蔬菜产销配套的种子、棚膜、高效低毒农药、专用肥、包装箱、育苗盘、洗选、制冰、预冷库、冷链等产业,降低蔬菜产销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项朝阳,肖小勇,宋长鸣.我国蔬菜产业当前的新特点、新问题及对策建议[J].蔬菜,2019(1):1-6.

  [2]董鹏,胡美华,王娟娟,等.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蔬菜,2016(3):1-4.

  [3]戴军.江苏蔬菜产销现状、问题及对策[J].蔬菜,2020(3):11-15.

  [4]陈家秀,陈德军,李传浩.贵阳市生态蔬菜产业精准扶贫的启示与建议[J].长江蔬菜,2017(6):78-80.

  [5]陈名蔚,王峰,陆亚琴,等.蔬菜产销对接问题与对策分析[J].果菜,2020(1):69-71.

  陈家秀,陈德军,陈林,张智柱


《贵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上一篇: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村粮食经纪人发展对策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