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其本质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而且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本文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概括与阐述,进而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江西的最大优势,鄱阳湖更是江西省生态环境优势的集中体现。它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第一个冠名为“生态”的经济区,也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这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生态农业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不仅对鄱阳湖生态保护及实现江西绿色崛起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建设及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加快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本质是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牛态,在保护生态中发展经济。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生态条件
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它作为国际重要湿地,被誉为中国的“大陆之肾”,它更被联合国收入世界湿地保护名录、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全球最重要的生态区之一【lJ。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是长江的重要调蓄湖泊,年均入江水量约占长江径流量的15.6%。湖体面积约5100km2,生态区域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降雨量为1500~1700Im,年平均温度为16.3~17.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以上持续日240天左右,无霜期250~180d,初霜11月中下旬,终霜3月上中旬。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l700~l900h,光合有效辐射为45~50kcal,水域小气候特点是年日变化小,湿度较大,白天空气较为稳定。森林覆盖面积大,湖区大气、水质、土壤无污染,土壤肥沃,多为鄱阳湖沉积土壤,土壤肥力高,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我国非常优良的农业生态区域。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理念传统、落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受所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鄱阳湖区的农业生产者没有直接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长期受稳步发展思想的指引,形成思想保守、竞争意识缺乏等不良思想,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延续着比较传统、老套的思想观念,生态农业的意识很浅;二是市场信息的不畅及闭塞的环境成为农民思想保守的重要原因;三是大多数农业生产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对发展现代耕作及专业化生产不利,这种传统的思想、陈旧的经营理念及落后的耕作方式很难与湖区生态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四是发展机制制约,农民选择何种农业发展模式还不确定;五是循环农业理念还有待深入人心。
2.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正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J。资金投入不足一直都是鄱阳湖区“三农”发展存在的最大障碍,资金的缺乏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如农田基本设施、水利设施、农村道路交通等陈旧老化,以至于抗灾能力逐渐弱化,难以确保农作物生产的高产稳产。据相关数据表明,2007年全省的旱涝保收面积还没占到耕地总面积的70%,另外,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25万km2,为土地总面积的21.1%及山地总面积的35%,很多灌区长期得不到修理维护,由于时间久远,工程逐渐老化而且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损坏【3J;农作物种子在良繁体系的建设上也一直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以致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种子公司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很落后;农机的装备水平也亟须提高,对现有的农机装备结构给予的调整力度还比较浅显,农机化投入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场库棚、修理点、机耕道等基础设施缺乏相应的配套,农机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很难适应现实的发展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也因为财力有限,对农业的补贴无论在范围还是程度上,都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这样导致许多建设项目因前期的投入严重不足而难以全面铺开。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增强公众生态意识生态农业作为一种促进生态良性循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模式,必然要求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作为生态农业的实践者,如果能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必然会积极响应发展生态农业的号召,生态农业便可得到真正推广和应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生态知识培训、开展生态农业讲座等活动加强宣传,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吸引农民参加培训,使生态环保观念深入公众心中,提高民众的生态环保意测81,大力营造和渲染生态农业发展的氛围,树立生态责任感和参与感,同时根据现在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在保证现有农业产量的基础上,需要从多个方面打出“生态牌”“健康牌”。在农业的生产种植手段上,从源头上就要严格控制农药、杀虫剂等有毒物质的残留,推广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加大绿色稻谷、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比例[9】。作为政府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大现代农业科学知识的传播力度,让田间地头的农民了解生态农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需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朋友进行指导和帮助,当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困难时,能够有贴心人及时地从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化解难题。
2.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产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起点低,发展潜力大,但是各县区发展情况不一,需要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产业。(1)旅游产业。从旅游产业正处于全面加速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借鉴、引进成熟的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模式,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实施适度规模、均衡生产、市场细分等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l…。鄱阳湖核心区及周边的庐山、龙虎山、龟峰、仙女湖、瑶里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区内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资源极为丰富,工农业与旅游业基础较好,名山名水名镇名楼(包括寺观书院)星罗棋布,赣鄱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均在其中,如享誉中外的瓷文化、铜文化、茶文化、书院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候鸟文化等,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优势。(2)万年贡米产业。江西万年县因为是世界稻米耕作的发源地之一而闻名于世,也有着丰富的稻米耕作文化,是我国主要的贡米产地,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万年县在继承原有传统稻米种植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稻米耕作技术的不断引进与消化升级,并辅以科学的组织管理,将普通的稻米做成了成熟的产业。此外,万年以稻米生产为基础,发展“稻鱼”“稻鸭”共作、轮作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态效率。并以“贡米之乡”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促进其贡米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结语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模式,是立足于江西、着眼全国、面向世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造性实践,更是建设生态文明、顺应时代要求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181。当前,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终将在人类发展和技术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新水平上重建一个生态上稳定、经济上发达的新型农业。发展生态农业,要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让粮食安全战略得以长效实施,对于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吸收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大力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循环型农业生产体系,从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
参考文献
[1]吴映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
[2]唐国华,陈东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SwoT分析[J].企业经济,201l(7):114.116.
[3】徐梦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4】汪国斌,鄱阳湖区水土流失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2:56.
【5】周丙娟,蔡海生,陈美球.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明.生态经济,2009(4):37.4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思考》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电力系统职称核心期刊怎
- 硕士从助工晋升中级职称
- 毕业及职称论文发表需要
- 发表职称论文如何鉴别期
- 简述机械工程师基础考试
-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摘要准
- 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技巧
- 《教育探索》核心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