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3-26 08:52

  摘要:以安塞县为例,分析了该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成效,探讨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替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007年与1999年相比,全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12.6%,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了14%;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安塞县主于道周围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其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较1999年增长了83.51%,其中工副业、种植业和果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7.28%;农业生产稳定指数同比提高了51.61%,粮食稳定性指数同比增加了17.07%,二、三产业发展稳定性指数同比下降了77.91%。

  关键词:退耕迁林工程;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成效;安塞县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生态改良的双重需求,有关学者提出了商品型生态农业概念,即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生产经营目的,寓生态系统于经济系统之中,通过农业商品生产对环境的需求,促使人们自觉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环境,达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循环系统…。商品型生态农业把生态系统的改良措施作为农业商品的生产条件,因而可以提高农民改良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资源与产业的协调发展。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1研究区域概况与资料来源

  1.1研究区域概况

  安塞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土地面积2950.36km2,属典型的梁峁状丘陵沟壑区,地貌类型主要为黄土梁涧、梁峁状黄土丘陵和沟谷阶地E3],地形支离破碎,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沟壑平均密度约为4.33km/km2。平均气温8.9。C,降水量北少南多,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505.3//Lr/]。境内植被较差。天然植被破坏殆尽,南部分布有少量天然次生林[4-5|。水土流失面积283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96%【6J,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2000t/(km2·a),多年平均输沙量2388万t,年平均输沙模数达8373t/km217],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西北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16J。按统计资料,安塞县下辖14个乡镇,211个行政村,l018个村民小组旧J。2007年总人口为16.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8万人。2007年安塞县生产总值达64.31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5.1%、87.9%和7.0%。农村经济以大农业为主,2007年农业总产值为53554万元,其中种植业42308万元、林业2375万元、牧业6994万元、渔业77万元、农村牧渔服务业产值1800万元,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79.0%、4.4%、13.1%、0.1%和3.4%。

  1.2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1997~2007年的《安塞县统计年鉴》①、《安塞县政府工作报告》②和农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

  2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

  2.1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商品型生态农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目前,已形成3种模式类型[2,91:“农一副”型主要位于城镇或主干道周边的区域,利用其区位优势,发挥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作用,开发川地生产潜力,即以种植大棚蔬菜、瓜类及良种经济作物为中心,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或工、商为主的多种经营,并结合以劳务输出等为补充的加工业、商业、餐饮业和服务业L9J,生产满足城镇需求的农副产品。

  2.2产业结构态势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1998—2005年,安塞县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明显上升,第三产业走势平稳。而从2005年起,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急剧上升,第一和第三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则显著下降(图1)。

  3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

  随着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建设与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水、电、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增强。3.1农业生产稳定性通过兴修基本农田和中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抗逆性。2007年,安塞县实有耕地面积65297hm2,有效灌溉面积为1790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74%,其中旱涝保收耕地面积达1116.67hm2,旱涝抗逆指数为0.77。为了进一步反映安塞县农业生产的抗干扰稳定状况,运用农业生产稳定指数【12】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农业生产稳定性。

  3.2粮食安全状况

  自1999年退耕还林后,研究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有所下降,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拥有量明显提高。2007年安塞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9373hm2,较1997年下降了9.39%;粮食单产达2243kg/hm2,人均粮食拥有量达395.83kg,较1997年分别提高了87.70%和54.55%(表6)。主要原因是,近几年耕地面积减少以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增加导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下降。与此同时,影响粮食单产最密切的要素——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机耕面积持续上升,用于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加大,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拥有量显著提高。

  4结论与建议

  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背景下,安塞县经过多年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林草覆盖率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治理;农业经营模式有所转变,大棚蔬菜、瓜果和高效设施农业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模式;工副业、种植业和果业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经济收人显著增加,产业结构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方式适应自然规律,农业生产稳定性程度提高,系统朝着协调的方向发展;粮食单产显著增加,粮食生产系统自调节能力强,作物抵抗外界干扰能力高,粮食生产稳定性明显提高。目前,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正处于“基本结构建造阶段”和“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的过渡时期,其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商品型生态农业的产前产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低;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悖问题依然存在,即林草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畜牧业发展滞后,资源与产业没有实现很好的耦合;二、三产业发展稳定性程度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应根据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在生态恢复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不同模式类型的商品型生态农业。待生态系统逐渐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合理开发利用林草资源,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草畜养殖业及与之相关的工、商等副业,使商品型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随后,通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行系统“加环”,使系统产业效益放大,农业商品化和生态农业一体化加强,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态势,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王继军.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研究[J].生态经济,1999,(4):4l一43.

  [2]王继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05,(10):136--140.

  [3]焦峰,温仲明,石辉,等.黄土高原安塞县土地结构[J].山地学报,2004,22(4):406—4lO.

  [4]陈源泉.高旺盛.基于农业生态服务价值的农业绿色GDP核算——以安塞县为例[J].生态学报,2007,27(1):250_一259.

  [5]董孝斌,高旺盛,严茂超.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11):l一6.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上一篇:我国城镇密集地区新农村建设类型研究
下一篇: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