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

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7-16 08:48

  摘要:凉山彝区是四川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薄弱,主要的资源是“山”。 本研究项目拟从凉山彝区实际出发,通过林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将林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充分挖掘山区种植养殖资源优势,在国家和地方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引下,发挥企业主导作用, 企业通过自己投资或合作投资进行林竹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和林竹生态旅游市场开发,进而带动林竹种植、加工、林下养殖、生态食品、休闲养生等产业发展, 壮大地区经济,大幅度增加凉山地区人民的收入,让人民走上康庄富裕之路,让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

  关于生态旅游的论文范文还有探索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

  1四川凉山彝区背景研究

  1.1四川凉山彝区概况

  从秦汉王朝至今的两千多年历史里,凉山作为中央统一管辖的区域,一直都设有地级政府机构对彝区进行日常事务管理。 凉山彝区的历史轨迹记录了各个时期的地区与统治集权的隶属关系。 虽然在这段漫长的历史里,凉山彝区的区域范围有所变化,但是总计范围未发生重大改变,依然由东至今云南昭通,西连今四川盐源,南到金沙江,北接大渡河。 凉山彝区作为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占比人口最大的政治区域,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彝族聚居地中地域面积最广的一个地区,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的难题。在政府和当地人民共同努力发展的情况下,扶贫开发工程获得了极大的进展,也为今后解决贫困问题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经验。 但是同时,面对各种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社会等不利因素的限制。 导致凉山彝区不仅贫困覆盖面广、贫困程度深,经济发展情况长期处于四川省末尾,还存在其他社会问题。 解决贫困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依然需要政府引导和群众配合。

  1.2政策背景

  近10年来,凉山彝区政府的扶贫攻坚工程逐渐步入正轨,尤其针对重点贫困区县进行扶贫工作,扶贫覆盖范围广,扶贫内容多样,截止到2013年底, 共惠及8.60万户39余万彝区群众。

  大小凉山彝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3334元增长到2013年5185元,增幅55.52%。 与之前的政策相比较,近些年的政策侧重于综合一体化的建设服务, 例如:乡村道路保持畅通、教育扶贫全面提升、职业专业性培训、培育特色产業、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构建。这些都表明了政府对于大小凉山的扶贫的透析式的改善,包括产业发展服务、卫生健康改善、现代文明普及都逐渐涉及到,全面化的改革形势开始在凉山州稳步开展。

  2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环境分析

  2.1凉山彝区生态环境分析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形复杂多样,高山丘陵相互交错,决定了其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了独有的自然环境、气候。 凉山州亟待发展,整体的战略思想开始逐年实施,造成了谋求短期经济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养,造成水土流失过重、过度砍伐森林等问题,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恶化,生态严重失衡。

  2.1.1“外来物种”的入侵

  紫茎泽兰:

  紫茎泽兰的主要危害有:(1)分泌化感物质,排挤其根系周围的植物;(2)植株有毒,牛羊误食会中毒,威海牲畜健康;(3)反繁殖迅速导致的物种单一;(4)影响农作物生长周期。

  空心莲子草:

  主要危害有:(1)覆盖水面,阻碍水体和大气的氧气交换,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长;(2)大量繁殖,阻碍航道,影响水上交通;(3)影响农作物生长,排挤其他物种使得生物群落单一化现象严重;(4)入侵湿地,草坪,影响环境。

  福寿螺:

  是一种软体动物,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量产很高。福寿螺是1981年由巴西引入中国,当时由于过度养殖,它被释放到野外,目前是凉山常见的外来物种,其主要危害:(1)食性杂,啃食各种农作物,使得农作物减产;(2)影响水质。

  以上是凉山州具有代表性的外侵物种,这些外侵物种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这是严重的问题。

  2.1.2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现象

  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日益开发的旅游产业链,迎来的问题就是工业和生活污水增加,这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南北人为排放或者大于冲刷冲入或排入江内,再加上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也被投入江内等现象的发生导致水土问题严重。

  2.2林竹生态环境分析

  2.2.1林竹建设现状

  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四川省的重点林区,其罕有生物多样性区域。全州林地保有面积达到59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1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2%,林木覆盖率达60.8%。长期以来关于彝族自治州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旨在以“生态立州、产业强州”的发展思想;希望林竹业的产业建设成为富民惠民、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民生工程。 凉山州的发展状态开始逐渐生态化、健康化,其中林业资源潜力无限,作为旅游性质的产品更加会衍生的一系列旅游产品; 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将林竹资源产业化,形成高效益的经济产品上仍需进行大力改造。

  2.2.2林竹开发问题

  (1)可进入性差。

  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地貌复杂、地形多样,地势从西向北走高,沿东到南愈低。复杂的地形导致当地交通发展严重滞后,大部分地区没有路况良好的道路。endprint

  (2)文化水平偏低,对开发技术掌握不足。

  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于我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之一,当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绝大多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在小学及以下,绝大部分人只会说少数民族语言,不会说汉语或者汉语水平不高,这就直接导致科研发开团队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上存在障碍,严重阻挠了开发进度。

  3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整体思路

  3.1林竹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四川成为旅游大省,其中,成都最能吸金,乐山也开始崭露头角。巴蜀美景可百观,如今,旅游开始逐渐成为现代化的一种生活方式,单纯的“养眼”已无法满足远来游客的需求。凉山彝区是四川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差,基础薄弱,主要的资源是“山”。

  随着经济发展的稳定化,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林竹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森林资源,发展林竹产业,有利于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环境,有利于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将林竹园区和当地的彝族文化特色相结合,共同挖掘开发以特色文化鉴赏为主题的度假旅游。 帮助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强化旅游开发资金投入,打造国内林竹特色文化休闲养生旅游度假基地。

  3.2林竹生态旅游开发整体思路

  3.2.1概况

  本研究项目拟从凉山彝区实际出发,通过林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将林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带动山区林竹种植、加工、旅游和休闲娱乐等多产互动发展,从而实现地区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以四川凉山彝区绿色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挖掘山区种植养殖资源优势,在国家和地方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指引下, 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企业通过自己投资或合作投资进行林竹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和林竹生态旅游市场开发, 进而带动林竹种植、加工、林下养殖、生态食品、休闲养生等产业发展,壮大地区经济,大幅度增加凉山地区人民的收入,让人民走上康庄富裕之路, 让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2.2以生态旅游产品分析——养生农家乐

  (1)政策背景。

  ①土地政策。

  以一些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作为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发展边缘性海岛、闲置的林场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

  ②财政政策。

  中央鼓励各地将有关乡村建设资金向休闲农业集聚区适当倾斜。同时,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增加从業人员;金融机构开始创新担保机制,强化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众筹模式、发展“互联网+”结构等新型融资模式进驻休闲农业。

  (2)发展前景。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接近3亿人。老年人巨大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消费的横断空间增大,康养养老产业开始出现在消费者的舞台。 彝区林竹不仅仅作为有待发展的旅游区域,其中纯天然的农产品、质朴的民风氛围是发展农家乐的良好条件。 现代化的服务行业使得康养产业和旅游业产生更大的黏性,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服务开始成为消费者衡量性价比的标准之一。 林竹的衍生性产品及农家养生游更加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养生性的生态旅游将会更加受到重视。

  4实践意义

  4.1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立足于彝区客观实践,专门针对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扶贫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林竹种植、加工、生态食品开发等研究,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四川凉山彝区的发展开发,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4.2着力解决林竹产业发展突出问题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凉山彝区林竹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林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林竹效益的提升,带动林竹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展,但林竹纯林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可能导致区域内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大量损失问题; 二是林竹培育中不合理情况,例如开垦和施肥以及纯林化易导致林竹水土流失问题的产生。 林竹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功能下降,增加病虫害危害的频率; 三是传统林竹企业生产力不足,未形成规模化经营模式,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未充分利用原材料,造成极大的浪费,导致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


《四川凉山彝区林竹生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研究》
上一篇:山西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盐城市全面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成果及措施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