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 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12 10:05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是推动我国农业生产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珍贵财产,也是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文章从四川农耕文化的角度出发,思考四川农耕文化的现代经济价值,指出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耕文化;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我国幅域辽阔,人口众多,是有着悠远岁月的文化古国,祖先们凭借着辛勤劳作与聪明才智沉淀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千百年来不但养活了大量的人口,并且还滋生促进了华夏文明的根脉持续繁荣。农耕文化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不断沉淀积攒的珍贵财产,是开展农业活动的根基,其从历史中产生,对现在与未来的农业生产活动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时间的长河里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光芒。四川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地理条件复杂,省内农业资源丰富,川蜀境内的先民们生生不息的农业劳动也孕育滋润了这片土地独特的农耕文化,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农业经济。

  更新了一篇农业相关的论文,如农业论文发表要版面费吗,您可以点击并前往查看。

  1四川农耕文化经济价值

  文化是人类在各种社会性生产生活实践中开创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主要涵盖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制度文化三大方面。农耕文化则是祖先们在农业经济进程中发明创造的生产行为方式、耕种技术、农业思想、礼俗制度、社会风俗等形态的集合[1]。如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下,农耕文化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彼此共生。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自古以来农业资源就十分富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风格突出的四川农耕文化[2]。农耕文化是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保障,没有坚实的农耕文化与农业基础是谈不上发展经济现代化的。四川农耕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四川农业人民辛勤朴实,因地制宜,生产出丰富多样的农业产品,如成都平原地区的花椒、柠檬,川东北地区的核桃、青峪猪,川西北的苹果、甜樱桃,川东南地区的红高粱、稻田虾,川西南地区的桑蚕茧、芒果石榴等等,这些都为当地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

  在的问题最近几年,四川区域经济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四川农耕文化虽然起源早、发展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是传统的低效的农耕生产模式逐渐跟不上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因为四川农耕文化中自然资源、人口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减少或缺失。

  2.1农业资源丰富,但人均拥有少

  四川面积广,地形丰富,自古以来为巴蜀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农作资源,“鱼兴水利、沃野千里”是古时四川农耕的一大特点。随着新的成立,四川人口逐渐爆发式增长,原有的土地资源开始不足,开垦新土地的难度大,且土质不够肥沃,加之过度开垦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出现了不少广种薄收的现象,使得人均拥有农业资源减少。

  2.2农耕劳动力不足,农业人口外流

  在工业化日益发达的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农耕经济因为附加值低,从而显得效益低,社会福利少,无论是产业收入还是员工薪酬,与工业、服务业相比都不占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放弃传统务农模式,选择进城务工,这导致四川农耕人员外流严重。农业劳动力缺失使得四川农耕生产力进一步降低,四川农耕文化也因此得不到发展创新,四川区域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和竞争水平也有所下降。

  2.3协同发展水平不高

  四川地区农业发展主要是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目前基本搭建起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农产品产业集群,并且对四川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因为瓜果蔬菜类的农产品种植始终会受到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要取得可观的农产品效益,必须要保证农产品的数量、新鲜度,这就需要在交通工具、冷链运输方面加大成本。但因为缺乏经济发展与农耕文化协同发展的思维,部分地区大力发展工业、制造业,未能意识到农耕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没有给予四川农耕文化注入新的帮扶和改造,从而影响了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进程。

  3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优化对策

  3.1提炼保护优秀四川农耕文化,夯实经济基础

  相较于发展速度快的现代农业而言,传统农耕文化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竞争力不足,从改革开放至今,大量的农村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农耕文化正在慢慢远离。习总书记总书记也多次强调,不可因为发展现代化就丢失了传统文化。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其农耕文化是四川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础,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四川农耕文化的发展进步可以促进四川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四川区域经济的提升也会促进四川农耕文化内涵的不断扩大延展。对于四川农耕文化的保护,要秉持着客观的心态,对四川农耕文化进行区分,剔除陈旧迂腐的农耕文化部分,保留创新优秀的农耕文化,将四川农耕文化的精髓部分提炼到新时代农业体系的发展中,继承、保护、利用好四川传统农耕文化中和谐统一、互赢共生的人文精神,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基础[3]。

  3.2借力新媒体宣传四川农耕文化,营销农业特产

  优质的四川农耕文化理念和现代社会主义提倡的价值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万物和谐、顺应自然、张弛有度”等农耕文化理念对现代社会发展不均衡带来的不良社会情绪起到了不错的缓和作用。在社会逐步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下,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传统农耕文化拥有了更多向外界展示宣传的新渠道,诸如抖音、微视、快手、微博等一众交互性强的软件,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体,使得农耕文化在被群众,尤其是城市群众淡忘后又被重新认识与喜爱。如拥有两千多万粉丝受众的四川绵阳博主李子柒,长期以来坚持以优质四川农耕生活为内容创造,致力于向海内外输出勤劳、朴实、智慧、诗意、和谐的优质四川农耕文化,销售文化属性高的藕粉、火锅底料、剁椒酱、红油面皮等四川农业特产,销售量巨大,转化创造了巨大的流量经济价值。在城市扩张进程中,农耕文化曾一度被边缘化,并不是因为其落后老旧,更根本的原因在于现代化的发展让人们的时间过于紧迫,时间与空间阻碍因素使得人们对农耕文化关注降低。而随着经济的升级,人们的消费习惯又逐步从物质追求的“硬需求”转向追求心理精神愉悦的“软需求”。四川农耕文化有着千年以上沉淀的优秀内容作保障,发展的关键除了优化,还在于如何宣传和开发相关的农业特色产品。所以,应该采用新技术新媒体,结合现代人所喜爱的元素,打造互联网领域的特色四川农耕文化,开发营销相关的具有四川特色的高附加值农业产品,创造获取四川农耕文化的流量经济价值。

  3.3打造融洽现代的农家氛围,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相对于大都市的建设管理理念,乡村地区的开发管理更要注重因地制宜。四川农耕文化中的“礼让、辛勤、互助”等思想道理是实现乡村德治的重要指导思想,将德治与法治二者结合,补充优化乡村管理体制,以道德约束村民行为规范,根据当地农耕文化特点制定村民信服的村规村制,可以更为高效地治理乡村,营造和谐乡风,鼓励自然风光优美的乡村地区大力开办特色家庭农场、农业文化庄园,建立现代化的新农村[4]。其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交通、饮用水源、电力系统、网络等系列方面改善现有的农村配套设施,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的生活品质。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农耕文化对当代青壮年的吸引力,增强年轻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的情感,提高对农耕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使他们回归家乡为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再度激发农村的经济活力。

  3.4用现代化机械武装四川农耕文化,增加农业产能

  四川地跨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等地形,地势复杂,山区丘陵多,仅有部分平原地区。四川的耕地多为梯田型的小规模种植,且土地不富饶,农业生产力不高。这需要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来帮助农村土地建设,提高农村种植生产力,实现四川农业现代化。政府部门要对农民进行先进农业机械的购买帮扶和先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指导,让农户根据不用土质采取不同的种植作物与种植策略,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多种植市场需求大和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增加农业收入,增强农户消费购买能力。另外,还需要引导农户积极学习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运用电子商务推广、自媒体直播带货等手段,扩宽四川农村以往的产业销售渠道,将四川农耕文化与农耕产品一同对外输出,增加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

  总之,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需要深挖农耕文化中已有的优质内容,探寻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的共通之处和互补内容,加以运用实施,让四川农耕文化为农村注入新活力,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经济的进步也会反过来补充更新农耕文化,为四川农耕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经济价值,从而实现二者的协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慧黎.关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分析[J].金融经济,2016(12):152-153.

  [2]孙川.农耕文化在观光农业规划中的表达[D].西南大学,2014.

  [3]屠承武,陈祥德,刘政义.区域传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J].商讯,2020(18):133-134.

  [4]葛树山.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策略[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8-9.

  刘宇,陈红锡,陈国庆*


《 四川农耕文化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上一篇:四川雅安野生油茶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下一篇:鲜食水果型萝卜优质种植技术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