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02排放特征分析

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02排放特征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7-23 09:06

  摘要“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排放特征分析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和重要支撑。本文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37个节 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上较为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城市CO!排放核算方法。编制了节点城市在2005、2012、2015三年的CO:排 放清单,包含工业能源排放、工业过程摊放、农业排放、服务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放、农村生活排放、交通排放7个部门的直接排放和外 调电力引起的问接排放。本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闻维度,从CO,排放总重及结构、排放强度、空间聚类三个方面。对37个节点城市的 CO,排放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排放在数量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排放前5的城市几乎 院排放后5的城市的CO,排放量商出两个数纛级。2005--2015年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直接排放总蠢以年均4.7I%的增长 率快速增加,以西北地区节点城市增长最快,以服务业增幅最大。而在空间上始终保持沿海、内陆、东北、西北、西南节点城市的CO: 童接排放纛由大到小的顺序不变。其中沿海地区节点城市占到45.31%。工业能源消耗是“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直接排放的主要 来源,占比在7l%一78%之间。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人均CO:排放及单位G1)11的CO:排放。均低于节点城市所在区域的平 均水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西南和内陆地区节点城市单位GDP的CO:排放水平逐渐提升,2015年呈现出内陆一西南一沿 海一东北一西北节点城市的单位GDP的CO:排放水平逐渐递增趋势。在人均CO:排放和人均(;DP二维空间上的城市聚类结果表 明,近1/2节点城市处于“低排放、低经济”组,以西南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1/3节点城市处于“低排放、高经济”组,以沿海地区节点 城市为典型,是比较理想的城市发展横式;仅3个西北地区节点城市位于“高排放、低经济”组;“离排放、高经济”组仅有舟山、宁波、 呼和浩特3个节点城市。本研究结果为“一带一路”各节点城市找出各自的低碳发展路径和模式,园地制寅地提出相关的低碳政策建 议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关键词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碳排放清单;特征分析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分享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可 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顺应和引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可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已经 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2015年,“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聚集了全球2/3的人口和1/3的GDP,消耗了全 球53.9%的能源,排放了全球60.6%的C0:…。城市作 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是工业、商 业、交通、建筑等生产及消费活动的高度聚集区,城市CO: 排放水平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及减排的关键指标和外在 表现,清晰、准确地把握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宏观层 面CO:排放特征,对我国政府出台“一带一路”低碳发展 规划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02排放特征分析

  1文献综述

  目前,对于“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相关研究,多集中 于宏观战略政策及定性评价研究,如柴麒敏等…在战略高度提出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低碳共同体的长 远意义。祁悦等K1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国情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与 行动,倡议各方携手打造绿色低碳“一带一路”。赵春 明‘3。定性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绿色产业发 展的重点领域及主要路径,并从指定基础建设的绿色标 准、财务政策、金融政策及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 了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目前,仅有少数的“一带一 路”定量研究,多从国家及区域大尺度探讨“一带一路”绿 色发展水平及低碳发展贡献,例如,傅京燕和司秀梅Ho采 用普通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92—2011年 “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通过构 建指标量化评价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减排贡献与潜力。李 清如口1基于GTAP9数据库,构建了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 模型,测算了中国和日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贸 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大多数沿线国 家是中国国内碳排放的实际消费国和日本国内消费的碳 排放实际承担国。郭兆晖等旧-通过建立低碳竞争力指标 体系,定量评价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绿色发展水平, 发现沿线区域存在总体偏低问题,中国提升潜力空间更 大,并且中国沿线省份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李小平和 王洋一。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SBM)和全域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1992--2014年“一带一 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碳生产率及其收敛性,并对其影响因 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雷原等¨1从协同的视角构建了中国 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中国的协 同度并探索了影响该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

  2研究方法

  2.1 节点城市的选择及分类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及2l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据此,将文件中提及的37个省会及 沿海港口城市,作为国内“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遍布 中国五大区域:西北地区(5)、东北地区(5)、内陆地区 (7)、沿海地区(16)、西南地区(4)。具体路线及所经的城 市清单详见表1。

  2.2碳排放清单编制

  根据世界资源委员会(WRI)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 理事会(WBSCD)推荐的城市CO:排放核算方法¨”“o,本 研究只考虑范围1中城市行政边界内所有能源相关的和 工业过程引起的直接CO:排放,以及范围2中城市外调电 力、热力导致的间接CO:排放。基于自下而上的过程分析 方法,采用统一数据源和规范化、标准化数据处理方法,编 制了2005、2012、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37个节点城市 的CO:排放清单,共包含8个部门:工业能源、工业工程、 农业、服务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交通、间接排放。

  3结果分析

  3.1 节点城市CO:排放总量及结构特征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1,2005年中国共有地级区 划数(地级行政单位)333个,其中地级市283个。本研究 中,2005、2012、2015三年的全国城市,统一按2005年地级 市划分标准和范围,包括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地级市(283 个)和直辖市(4个)共287个城市。 2015年,我国“一带一路”37个节点城市的常住人口 总和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22.49%,生产总值占到所有城 市GDP的35.33%。2005、2012、2015年,我国“一带一 路”37个节点城市CO:直接排放总和分别为140 876.46 万t、207 076.63万t、223 158.96万t,分别占全国287个城 市CO,总直接排放的22.52%、21.40%和,21.76%。 2015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排放总量及结构具 体见表2。2015年,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排放在 数量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排放总量位于前5的城市 依次是上海、重庆、天津、北京与宁波;排放总量位于全国 后5的城市依次是舟山、南宁、海口、三亚与拉萨,前5名 的排放总量几乎高出后5名城市两个数量级。从“一带一 路”节点城市排放总量分布来看,一半以上城市CO:排放 总量集中在0~6 000万t区间;排放总量高于1.5亿t的 城市为4个直辖市;排放总量介于5 001~10 000万t之间 的城市多为东南沿海经济发达以及省会城市;排放总量介 于2 001~5 000万t之间的城市以中部和东部地区城市为 主;排放总量介于0~2 000万t之间低排放城市以中西部 地区为主,城市规模小、城镇人口少、产业集聚度低。

  3.2节点城市CO:排放水平空间特征分析

  图2是对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人均CO:排放及 单位GDP CO:排放水平与所在区域节点城市平均水平 (城市平均)及所在区域所有城市平均水平(区域平均)的 比较结果。从人均CO:排放水平比较来看,2015年,内 陆、沿海、西南、东北、西北地区节点城市的人均CO:排放 分别为6.50、8.34、5.52、9.93、23.08 tCO,/人,均低于节点 城市所在区域的平均水平。从单位GDP CO:排放水平比 较来看,2015年,内陆、沿海、西南、东北、西北区域节点城 市的单位GDP C02排放分别为0.86、1.00、0.94、1.18、 3.59 tCO:/万元,均低于同期节点城市所在区域的平均水 平。“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排放水平差异较大, 2015年单位GDP CO:排放呈现由内陆一西南一沿海一东 北一西北的逐渐递增趋势,而2005年该区域递增趋势为沿海一内陆一东北一西南一西北,2012年该区域递增趋 势为沿海一内陆一西南一东北一西北,可见内陆和西南地 区在单位GDP CO:排放区域递增排序上逐渐前移,这在 一定程度上说明2005--2015年“一带一路”内陆及西南 地区的节点城市低碳发展效果比较显著。另一方面,“一 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促进了内陆及西南地区节点城市的 ·36· l 000 800 贸易活跃性,城市功能性材料(如钢铁、水泥、能源等)更 多地依靠进口及国内调入,从而降低本地的CO:排放强 度¨“…,这种贸易形式促成了“一带一路”隐含CO:转移 新格局。

  4结论与讨论

  (1)从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CO:直接排放总 量及结构特征来看,2005--2015年,“一带一路”节点城市 CO:直接排放总量以年均4.71%的增长率快速增加,其中 以西北地区增长最快,而在空间上始终保持沿海、内陆、东 北、西北、西南节点城市的CO:直接排放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不变;2005--2012年间,在产业结构转变及低碳政策影 响下,服务业CO:直接排放比例从2%迅速增加到7%,而 2012年以来,由于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居 民生活CO:排放比例得到下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 实施以来,沿海地区服务业快速向内地蔓延,引起沿海地 区节点城市CO:直接排放大幅下降,由此导致“一带一 路”节点城市服务业CO:直接排放比例的降低,而节点城 市间频发的贸易活动,引发交通CO:直接排放比例稳中有 升保持10%左右,对于如何进一步控制“一带一路”节点城 市的交通CO:排放,将成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 (2)从我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排放水平空间特征 来看,内陆、沿海、西南、东北、西北地区节点城市的单位 GDP的CO:排放和人均CO:排放,均低于节点城市所在 区域的平均水平。2012--2015年,西南和内陆地区节点城 市单位GDP的CO:排放水平逐渐提升,2015年呈现出内 陆一西南一沿海一东北一西北节点城市的单位GDP的 CO:排放水平逐渐递增趋势,这证实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实施,对西南地区和内陆地区节点城市的影响巨大,除了 低碳政策引发的碳强度直接下降之外,贸易的活跃性使得 这些节点城市的功能性材料更多依赖进口和国内调入,形 成“一带一路”隐含CO:排放转移新格局。 (3)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O:排放空间聚类分析 结果来看,近一半节点城市处于“低排放、低经济”小组, 以西南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三分之一节点城市集中在 “低排放、高经济”小组,以沿海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高 排放、低经济”小组以西北地区节点城市为典型,“高排 ·38· 放、高经济”小组以舟山、宁波、呼和浩特为典型。“一带一 路”主要节点城市对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十分 突出,建议应该从不同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碳排放类型、 代表性及其借鉴意义出发,结合“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因 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绿色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发挥主要节 点城市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柴麒敏,祁悦,傅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低碳共同 体[J].中国发展观察,2017,9(10):39—40.

  [2]祁悦,樊星,杨晋希,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气候合 作的展望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17):40— 43.

  [3]赵春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绿色产业发展[J].学海,2016 (1):137—142,

  作者:孟凡鑫1,2 李 芬3 刘晓曼4 蔡博峰5 苏关蓉2 胡俊梅6 张神7


《中国“一带一路"节点城市C02排放特征分析》
上一篇:中国绿色农业指标体系建设指导原则和构架
下一篇:“六养”视角下潼南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