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农业职称论文》乡土文化传承分析

乡土文化传承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12-10 09:12

  摘 要 在我国大力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乡土文化作为重要的根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明确乡土文化的价值以及在传承和创新中面临的挑战,从多个维度提出了有效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土文化;传承

  乡土文化记载了农耕文明时代的成就,蕴含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诸多阻碍,如自然村落的衰退、传承主体的缺位以及承载客体的不足,导致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陷入困境。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大力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乡土文化传承分析

  1 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

  首先,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乡土文化是十分重要的精神寄托,与其他文明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动力源泉。农民群体无论身处何处,乡村地区始终是他们的根,乡土文化则为其建立起了恋家的桥梁。促进乡土文化的繁荣创新与传承发展,不仅是农耕文明所传承的精髓,还是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实施的精神动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乡土文化的自信具有密切的关联,乡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明基因,加强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其次,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乡土文化是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下形成,所以拥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各地区人民的共同文化瑰宝。针对这些资源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地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使其发自内心感到自豪。这高度契合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实现群众认同、民族认同与社会认同。与此同时,乡土文化的切实存在,能够对乡村人民群众的道德行为规范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所以能够创设良好的社会秩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优良的社会环境。

  最后,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本。乡土文化既可以界定为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概括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能够体现地区的经济。乡土文化中包含自然风景区、名人故里、民俗古建筑以及艺术品等,这些是打造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根基。乡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利于带动乡村第三产业的兴起,充分凸显乡土文化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实现我国乡村地区农业的创新发展。

  2 乡土文化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挑战

  2.1 自然村落开始衰退

  任何文化的产生均需要特定的环境和社会背景,乡土文化则是基于多种村庄存在的环境而产生,村庄是中国传统农村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形成的自治共同体,自治共同体依照乡村传统的伦理道德和规范体系,共同来保障村庄秩序并稳定发展。所以,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无法脱离乡村载体,然而伴随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城镇一体化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导致我国诸多自然村落受到了严重的损坏,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在农村地区的改造过程中,许多传统乡村文化遗产被破坏,原本具有鲜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村落逐渐转化为如流水线复制品一样的村庄。除此之外,当代青少年在城镇接受教育后,会选择定居在城镇地区,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劳动力人口数量不断下降,甚至有许多村落由于拆迁,集体搬迁到城镇地区。这样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传统乡村习俗逐渐不被认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消亡殆尽。以往的村落不再具有烟火气,年久失修的村落房屋影响了整体的风貌,导致我国乡土文化在传承发展过程中缺少有利的环境。

  2.2 文化传承主体缺位

  文化的传承始终难以脱离传承主体,乡土文化的传承主体主要是农村群众。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各项现代化技术不断普及,文化的同质性日渐严重,许多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被城市文化取代。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大量农民群体进入城镇生活,选择进城务工的生活方式,摒弃了传统,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谋生手段逐渐没落。特别是我国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对自己的家乡不再有依恋,甚至想方设法脱离农村生活。除此之外,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传统职业性农民逐渐减少,农村地区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呈现出显著的变化。当前较为严重的则是我国中西部农村,乡村没落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优秀的乡土文化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缺少传承主体,造成了乡土文化逐渐消失。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正是因为有人的参与,才能充分凸显其内在价值和生命力,但是文化传承主体缺位,不仅导致其失去了应有的活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

  2.3 文化承载客体不足

  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依附特定的客体,乡土文化同样如此,优秀乡土文化中蕴含十分丰富的生活习惯、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传统节日,例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以及中秋节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均起源于广袤的农村大地,呈现出丰厚的乡村气息,传统节日在不同的民族和村落,其庆祝方式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伴随城镇一体化的推动,我国诸多传统民间艺术品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空间,例如剪纸、皮影、年画等,脱离了传统的农村环境,很难实现独立发展,现如今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3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土文化传承策略

  3.1 保护乡村自然风貌

  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均需要依托农村载体,所以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和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自然风貌的保护。首先,基于国家制度而言,应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机制和制度体系,具体需要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风貌的村落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保护和传承模式,最大限度保证我国优秀乡土文化的完整性。其次,引进民间资本,提高社会的乡土文化保护意识。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大力倡导文化保护单位以及民间保护组织等社会团体参与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其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于乡土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包括古建筑和古村落等遗产,均是乡土文化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最后,适当开发文化名村的经济价值,针对文化名村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不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农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实现与城乡文明的精准对接,真正建立美丽新农村,促使乡土文化在优质的环境下实现长期保护和传承。实质上,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的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重要的构成部分,不仅应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应不断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只有建设丰富多彩的村庄,才能为乡土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促使其在健康发展过程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内在推动力,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充足的文化支持。

  3.2 激发农民传承自觉性

  乡村群体作为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其自身的传承意识和水平是影响乡土文化传承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必须加强乡土文化传承主体自觉性引导。一方面,保护我国民间艺人,鼓励民间艺人招收徒弟,将手艺继续传承下去。许多民间艺人所掌握的独特绝活,均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和代代传承,所以政府方面应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手艺,为我国乡土文化的传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另一方面,培养农民群体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当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乡土文化在农民群体中逐渐产生了认同危机,甚至存在城市文化与乡土文化之间认同失谐的问题。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必须依托农民群体对其的认同和接受,所以传承的过程中应不断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方式。例如可以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中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引导更多农村学生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乡土文化的起源发展、自身特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当代青少年良好的乡土情结,使其对乡土文化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为当代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3.3 建立振兴长效机制

  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逐渐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乡土文化的振兴与传承成为必然道路。对我国乡土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还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体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憧憬。第一,针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依托法律法规为乡土文化的传承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大力倡导文艺工作者进入我国农村地区,在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乡土气息。组织文化工作者进入农村基层的活动,为我国农村地区乡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第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建立乡土文化振兴机构,并由专门人员对乡土文化展开调研工作。立足于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乡土文化的创新发展,定期组织乡音、乡愁、乡情等主题活动,引导更多的企业、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4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乡土文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推进的密切关系。中国农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只有保护好农村文化,才能保留记忆中的故园。乡土文化作为农村群众的“根”,应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协同并进,深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实现传承与转型。

  参考文献

  [1]曲延春,宋格.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土文化传承论析[J].理论导刊,2019(12):110-115.

  [2]张敬燕.乡村振兴背景下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路径探索[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6):75-79.

  [3]纪德奎,张卓.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化教育的自觉与自信[J].当代教育科学,2018(7):25-29.

  作者郭志良

  推荐阅读:乡土人才也可以评职称了

  


《乡土文化传承分析》
上一篇:农村节能减排探究
下一篇:中国有机农业与有机食物30年研究述评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