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研究
摘 要:黑龙江省地理位置独特,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域旅游为背景,构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探索全域旅游理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新途径,对于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全域旅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方式 黑龙江省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指引下,黑龙江编制完成《全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生态旅游专项规划》《冰雪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优化服务环境,推进龙江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2018年黑龙江省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签署《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合作协议》《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合作协议》,这意味着黑龙江旅游已全面进入“全域时代”。
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均有非遗项目的分布,其中哈尔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在全域旅游背景下,独具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满足游客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需求,增强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趣味性。全域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路径,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黑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可以使传统文化更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与发展。
1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域旅游中的作用
1.1 拉长了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档次和品位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们从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主要就是去寻找、了解、体验那里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充分利用黑龙江省非遗旅游资源,经过产业化设计和包装,开发成为旅游产品,丰富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产业链的延展,由此衍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产业集群,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开发成旅游产品对于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档次和品质,传承非遗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2 展示特色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环境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丰厚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文化提炼、转型为游客乐于接受的旅游产品,借助旅游这个窗口,传播龙江的历史文化、民族习俗、风土人情、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向游客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使游客在旅游中切身感受非遗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非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其周边环境优化,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各个层面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和演化规律发展,保持当地原始、古朴、纯真的风貌,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3 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树立地域文化名片
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是打造成旅游品牌的基本要素,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基础上,打造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非遗项目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展示,更是对龙江精神的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促进社会共享。
2 基于全域旅游背景的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
旅游开发模式,即旅游开发主体进行旅游开发行为的一般方式或标准样式,在开发模式中确定具体实施办法,主体根据既定模式中的标准方法来实施旅游开发。迈克尔.波特认为:任何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竞争都会经历具有不同特征的发展阶段。当前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在全域旅游理念指导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也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由于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演变,完全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模式划分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要,结合旅游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有必要对旅游开发模式进行确定。
2.1 全域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模式
我国“非遗”旅游开发的方式日益丰富多样,大致有观赏型、体验型、参与型、深层型、辅助型等几种,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深度融合,从生产性、研究性、传播性、传承性、科研性非遗保护融入旅游业。
(1)生态观光游。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区域进行一定的旅游设施改造建设,鼓励各市县特别是乡村建设具有旅游功能的特色非遗观光景观,开展非遗旅游主题观光活动。将非遗旅游开发与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批非遗特色小镇和非遗特色乡村。
(2)康养休闲度假游。依托黑龙江省的良好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保护区结合,开展主题性康养休闲度假活动,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前来康养,成为全省旅游新增长点。目前黑龙江省根据《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依法设立了“赫哲文化”“金源文化”“牡丹江流域民族文化”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3个区域不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度集中,同时3个区域也归属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景色秀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者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体验到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化内涵,加深了旅游者对龙江深层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参与体验游。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佳木斯同江八岔赫哲族乡考察时,专门到传习所观赏了伊玛堪说唱教学,对非遗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舞蹈、传统音乐、民俗、曲艺、传统戏曲、传统医药、民间文学这11大类。黑龙江省非遗项目以传统技艺和民俗类为主,传统美术、传统舞蹈、民间文学类次之,这些非遗项目很多能被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又因思想性、艺术性、审美性、消闲性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对非遗旅游开发时充分利用全部旅游吸引物,为旅游者提供全过程的旅游产品及服务,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对旅游者现场的展览、展演、技艺展示和专业的讲解,拉近与旅游者间的距离,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品味,创新旅游景观和旅游地,以此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六要素的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旅游六大要素可改变传统的被动式旅游经营方式,非遗文化变成可观赏、可体验、可购买,集艺术性、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旅游的六大要素是由行、游、住、食、购、娱组成,探索非遗融入旅游六大要素的的开发方式就是形成非遗文化主题的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尤其应选择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美食民俗等成熟非遗项目进行旅游开发,增加非遗旅游参与和体验,使其非遗嵌入现实旅游活动,以创新手段给非遗注入时代元素,让它活态传承,丰富旅游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让游客感知非遗的独特魅力,领略厚重的龙江文化。同时也要要处理好保护与传承的关系,处理好非遗技艺原真表现形式与文化创意、旅游传播的关系,坚持保护传承为主、合理适度开发,这样才能使带动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迪,王丽萍.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8(2):58-61.
[2] 韩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8(4):57.
[3] 牟瑞容.基于“旅游+”视角的中医药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以安徽省毫州市为例[D].安徽大学,2017
《全域旅游背景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研究》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10期,作者:李茂慧; 梅红伟。
《全域旅游背景下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方式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建筑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
- 云南教育论文征稿都有哪
- 职称论文发表有什么要求
- hpv论文可以发表哪些期刊
- 北京泓泽文化发展有限公
- 评职称一般要求第几作者
- 出版科学投稿要求
- 一篇论文多少参考文献合
论文发表问题热点
- 简述土木工程师参加专业
- 教师评职称认可的专业类
- 大学生转专业需要发表论
- 当代陕西咨询信箱是什么
- 幼儿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准
- 进设计院工作对职称有要
- 数学教师论文可投稿哪些
- 简述什么是网络营销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