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文史艺术职称论文》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探析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探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赵编辑时间:2019-09-27 10:06
扫码咨询

  [摘 要]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语用预设的使用有助于个人理解他人说话的含义,实现信息交流和传达,能够帮助丰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善整体情节,推动作品的形成和发展。 为充分研究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文章从语用预设的含义和特征出发,对其语篇功能及其体现方式与如何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其相关内容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语用预设;语篇功能;特征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探析

  预设这一概念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引入语言学研究范畴。伴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各专家学者通过预设的可取消性明确了预设与语篇、语境之间的关系,并将预设引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形成对于语用预设的认识。而通过对语用预设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在现实的广告语篇、文学作品等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当前语用学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

  一、语用预设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一)语用预设的含义

  语用预设指的是与语境设置相关联的说话人基本意图、事件相关态度的表达前提。在交流的过程中,为保证听话人能够准确把握自身意图,保证信息交流的效果,说话人首先需要对听话人现有的知识状态、与自身知识结构的关联度等进行假设,进而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背景信息出现,哪些信息又可以成为断言信息。

  语用预设存在于整个交际过程中,是语境形成的基本成分之一。但由于语用预设所传达的主要是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其真实性有待考证,交流双方必须共有相同的知识背景,以保证说话人的语言能够被正确理解。

  (二)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

  1. 单向性

  语用预设是说话人在假设听话人知识状态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存在于听话人参与到对话过程之前,意即说话人自动认为听话人能够理解其表述过程中话语的隐含义是真实存在的。如在以下对话中:

  A:巧克力的盒子在哪?

  B:孩子们今天早上在你的房间玩。

  对话中预设的内容是“孩子们喜欢吃巧克力,所以可能是他们把巧克力盒子拿走了”。该内容属于交流双方实现信息传达和沟通的背景,应该属于 A 和 B 共知的内容。但是由于该预设是 B 单方面发出的,因此无论 A 是否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该预设内容仅仅相对于 B 存在。以上即为单向性的表现形式。

  2. 主观性

  语用预设属于断言内容,因此具备一定的断言性质,而预设本身不一定真实存在。一般来说,为保证对某句话的准确理解,说话双方不一定要明示预设内容,且某一方对于预设内容的质疑都有可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因此也使得预设具有主观性。在日常交流过程中,如果某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某一预设内容作为表述前提,此内容极有可能是说话人的主观设想。

  3. 隐蔽性

  在预设中可能存在某些隐藏性内容,听话人在交流过程中稍不注意可能会认为说话人所表述的内容或观点是“真实存在”的,会在不加判断的情况下接受该观点。该特征通常会被应用于刑讯以及其他技巧性谈话或者广告文案中。

  在语用预设过程中,语言的单向性方便信息的传递;语言的主观性便于交流双方观点的传达,为进一步沟通提供条件;语言的隐蔽性则保证语言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二、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及其体现

  (一)语篇功能

  1. 组织功能

  在交际双方的动态互动中,预设为各类信息的传达提供基础,其所代表的是语言双方的共知信息或者语言交流双方均接受的观点。在正常的语言交流环境中,为了提高交流效率,保证语篇内容的简洁,说话人可以根据自身对于听话人知识结构的把握以及对听话人可能做出的反应的猜测进行说话内容的编排,进而将那些听话人已知的或者是与说话人观点相同的内容作为预设内容,实现对于语言的组织和把握。比如,“Go north on Fourth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First National Bank building.”在该句中,说话人假设听话人已知“First National Band building”,直接表述该内容,实现与上文之间的衔接。同时,也为下一预设信息的引入提供起点。

  2. 连贯功能

  信息交流的可及性影响着语篇连贯功能的实现,同时也作为交流过程中语用预设的构成条件出现。语用预设的语篇连贯功能也按照衔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连贯和隐性连贯。显性连贯主要表示说话人可以利用某些字、词、句等实现语篇的显性衔接,隐性连贯则通过与说话双方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认知形式等来实现。显性连贯功能例句:

  A:Mary has stopped beat her husband. She used to beat him.

  前一句为后一句的预设条件,传递的内容是前一句中已知的预设内容。隐形连贯功能例句:

  A:现在是什么时间?

  B:送奶人还没有到。

  A 在针对时间进行提问,B 则利用送奶人还没有到达进行回答。在该对话中存在“送奶人会在固定时间到来”的前提,且 A 知道这一时间。因此其可以据此推测当前的时间。A 和 B 共有的认知作为语用预设,因此保证了总体对话的完整性和信息传递的连贯性。

  (二)体现方式

  1. 建设目的语境

  在交流过程中,言语双方需要具备一定共知性,即双方需要具有相似的交际背景,具有能够产生共鸣的交际环境或者两者关系使得交际具备可能性。语用预设作为语境内容的一部分,能够帮助说话人表明自身的交际意图、准确阐述自身观点、有效使用语言表达手段,传递社会背景知识,包括对听话人知识层次、年龄阶段、文化背景、社会认知等方面的了解。为保证交际目的的实现,说话人在组织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共知内容操纵,通过建立目的语境,实现交际的目的。如:

  A:他抽太多烟了。

  B:可能他从来没听说过“癌症”这个词。

  在 B 的回答中,有一个共知的假设概念,即吸烟可以致癌。在此条件下,B 的回答可以作为接收到 A 所说的“他抽太多烟”的回应,意即 B 了解 A 的说话意图,同时,A 也能够根据 B 的回答了解 B 所表述内容的含义。

  2. 保证言简意赅

  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面对不同的交际对象,语用预设的内容不同,语言交流的方式不同,同一信息的传递内容也有所区别。由于预设本身存在共知性,一方面保证人际交流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也为人际交流过程提供便利。人们可以利用一些共知的信息避免过多创设语言环境的行为,语言表达也愈加言简意赅。如:

  A:告诉 Lily 我期待与她共进午餐。

  B:自从第一次听你提起 Lily 的样子,我就很期待见到她。我知道你马上就要和她见面,希望你能够告诉她我期待与她共进午餐。

  从以上两句内容分析来看,A 作为 B 的简版形式,“告诉 Lily 我期待与她共进午餐”是说话者所要传递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双方已知说话人听说了 Lily 的样子并很期待见到她的条件之后,两者的交流内容即可通过简化实现。

  3. 实现语义推进

  语用预设通过固定化知识打破的过程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出断言信息,并将这些断言信息再次积累成已知信息内容,保证交流目的的实现。利用某些断言命题不断扩充已知信息内容,丰富交流双方的背景知识来实现动态化的语义推进,保证语言交流过程中语篇连贯功能的实现。如:

  A:他们昨晚看了这部电影。

  B:电影非常有意思。 “这部电影”

  在交流之前并非双方共知的信息内容。但是在第二句语言使用的过程中,“电影”已经成为已知信息,进而保证了接下来信息交流过程的实现。

  三、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应用

  (一)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

  在文学语篇中,语用预设的使用能够传递说话者的意图,同时能够制造故事高潮,表达一些言外之意。

  首先,从传递说话者意图来说,比如在《珍珠鸟》中,有这样一段表述:“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综合最后一句来看,珍珠鸟怕人,同时这是一部分人的观点。而结合上下文语境内容,珍珠鸟属于作者新得的宠物,而对于这种鸟是否怕人,作者并没有准确认知。因此该句可以作为作者对珍珠鸟是否怕人的疑问,进而为下文讲述珍珠鸟怕人的表现提供条件。结合该句的语篇关系来看,其对认知语境的形成具有建构作用。

  其次,从文学语篇讲述过程来看,当说话人需要利用语用预设进行特定命题表达时,该命题内容即为说话人本身所相信的内容。比如在《雷雨》中,周朴园指责儿子周萍,说对方“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该句的预设内容为周萍在周朴园在外期间,经常喝酒鬼混、夜不归家。但是周萍本身并不了解周朴园的预设内容,认为周朴园所说的“很不规矩”指的是他和后母之间的乱伦关系。由此凸显双方的语言交锋,进而将剧情带入高潮。

  最后,语用预设的使用能够表达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意即在交流过程中,说话人为维护自身利益,会在语用预设中使用一些间接表达传递言外的信息。同样是在《雷雨》当中,周朴园和侍萍 30 年后重逢,周朴园本来心怀愧疚,但是却在想到侍萍的丈夫是周府的管家鲁贵时,说出鲁贵“很不老实”的断言信息,表示其并不想有其他人知道自己与侍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鲁贵这样的人,知道后会对自己不利。因此警告侍萍不能给鲁贵透露任何信息。这段过程完整地刻画出周朴园的自私嘴脸。而侍萍也了解其言外之意,表示鲁贵永远不会知道相关信息。如此,两人沟通得以完成,语用预设的目的也得以实现。

  (二)语用预设在广告语篇中的功能

  在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使用能够保证语篇内容的连贯性,简化广告语言,增强语言说服力,同时表达言外之意。

  第一,在同一广告语篇中,并非所有的信息都具备传达的必要,因此需要利用预设内容进行从属分句表达,交待信息双方的共有立场。第二,在广告语的表达中,可以利用某些短小精悍的词语集中表现广告商的情感,以利用广告商和用户之间共知的预设内容引起用户共鸣。比如在“CBD 圆心,聚变新经济”一句中,CBD 属于一个简化的概念,是建立在用户已知 CBD 作为中央商务区且地段优越、后期升值空间较大的概念基础上使用的,意在以简化的语言加深用户的印象或者唤起用户与概念有关的认知。第三,利用预设内容进行广告语的组织,能够从消费者心理出发,使广告推销语言更加客观,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比如在“手机中的战斗机”一句中,波导手机借助“战斗机”的概念传达自身质量高、使用效果好的内涵,进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第四,在广告语中,利用语用预设,能够让受众不自觉地陷入广告本身的“陷阱”当中,进而诱发其购买行为。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中,利用王老吉有助于避免上火的隐蔽性预设信息突出产品优势,进而引发受众的购买行为。

  推荐阅读:汉语言文字艺术运用特点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逐步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由传统阅读转向网络阅读,不可否认,其有效打破时空的制约、具备更加丰富的资源,但是传统阅读中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我国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形式,更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值得人们对其进行高度关注与学习,发现其艺术特点,并对其进行充分的传承与创新。

  四、结语

  语用预设本身的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为预设信息的传递提供条件,同时语用预设的语篇组织功能和语篇连贯功能,也为语用预设在实际语境中的使用提供语言基础。在文学作品和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本身的功能能够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促成作品的高潮,构成广告的促销策略。笔者认为,从文学作品和广告语篇中解读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语篇信息的交流方式,明确语篇的组织功能和连贯功能的实际应用方式,进而为语用预设的深入研究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柯平.文化预设与误读[M].文化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卢佳,戈玲玲.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的功能探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01-103.

  [3]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4]崔秀珍.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顺应模式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69-372.

  [5]宋晓英,李丹莉.英文幽默短篇的预设冲突与幽默生成机制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 358-361.


《语用预设的语篇功能探析》
上一篇:浅析满族海水江崖纹与现代首饰设计应用
下一篇:英语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剖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