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农村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0-02-13 10:31

  【摘要】目的探究农村初中生寄宿与心理健康现状及相互关系,为促进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选取陕西7947名农村初中生为研究样本,运用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农村初中生的寄宿和心理健康现状,通过OLS回归分析探究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是否寄宿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农村初中生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162/7947),单项倾向检出率为71.8%(5707/7947)。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与MHT得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367,0.275,P值均>0.05);是否寄宿过与MHT得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β=0.461,P<0.01)。性别、留级和师生关系与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是否寄宿过与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显著,女生、留级生、师生关系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需要更加关注有寄宿经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精神卫生;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伴随农村学校改扩建撤并的布局调整和外出务工劳动力的增加,寄宿学生问题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1]。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学生主要面临安全、课余生活贫乏、心理健康3个核心问题[2],其中心理健康关乎农村寄宿生是否能在寄宿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成长息息相关[3-4]。寄宿学生成长于封闭式和隔离式的学校系统中,远离家庭系统的支持。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寄宿学生承受来自学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的压力[5-6],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此外,寄宿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环境变化和困难挫折会对人格和心理适应性的发展产生冲击[7],因此需要寄宿学生以积极的、适应性的方式应对上述压力。有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寄宿学生比非寄宿学生更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在抑郁、焦虑、强迫、过敏等因子上存在更高的风险[8-11]。本文试图探究农村初中生的寄宿与心理健康现状及二者相关关系,为促进农村寄宿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农村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数据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调查项目,该项目数据采集于2014年9月完成。项目前期对调研员进行了严格的选拔和培训,保证数据采集严格遵循标准化的施测语言和施测流程,同时按照要求保质保量收回调研问卷。该项目通过分层抽样方法,在西北某市以经济收入水平抽取8个县为样本县,再从中随机抽取75所样本学校,得到初中七、八年级学生共9250名,有效人数7947名,有效率为85.91%。其中男生4242名(53.4%),女生3705名(46.6%);七年级学生4154名(52.3%),八年级学生3793名(47.7%);独生子女974名(12.3%),非独生子女6973名(87.7%);单亲家庭子女602名(7.6%),非单亲家庭子女7345名(92.4%);父母至少一方初中以上学历的4134名(52.0%),父母均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3813名(48.0%);家庭规模在5名以上的1448名(18.2%),家庭规模在5名及以下的6499名(81.8%)。年龄10~19岁,平均年龄(13.5±1.1)岁。

  1.2工具

  2.1自制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包括学生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年级、民族、是否为独生子女、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是否寄宿过)、家庭特征(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资产、家庭规模、是否单亲家庭)及学校特征(师生关系)等多维度信息。本研究获取了研究相关的控制变量和自变量信息。师生关系来自学生对自己与老师关系的评分,学生对师生关系在0~10分之间进行评分,1分代表“非常不好”,10分代表“非常好”。家庭资产得分由将14项家庭资产的二值变量(如你家有电视吗?1=有,0=没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转化得到。

  1.2.2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周步成[12]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ofTest,MHT)。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共100个条目,包括1个全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全量表划分为8个内容量表,分别是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计分方式为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内容量表分数相加为量表总分,总分越高则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量表总分>65分,视为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单项内容量表分数>8分为单项维度上存在某种倾向。2种情况都需制定个人指导计划。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较高,是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2结果

  2.1农村初中生寄宿和心理健康现状

  在目前寄宿状态上,70.1%的学生(5585名)寄宿,29.9%(2362名)非寄宿;其中,19.5%(1553名)从未寄宿。三、七年级是寄宿状态变化的高峰期,分别占23.0%(1286/5585),24.7%(1377/5585)。心理健康量表总分>65分的学生有162名,检出率为2.0%;单项内容量表>8分的有5707名,检出率为71.8%。样本总体各内容量表的得分排序为:学习焦虑(8.48±3.04)、自责焦虑(5.31±2.34)、过敏倾向(5.29±2.17)、身体症状(5.13±2.78)、对人焦虑(4.25±2.25)、恐怖倾向(3.70±2.66)、冲动倾向(2.87±2.25)、孤独倾向(2.69±2.03)。其中学习焦虑检出率高达63.5%,且均分超过8分。

  2.2寄宿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分别将目前是否寄宿、寄宿起始年级和是否寄宿过作为自变量,MHT总分作为因变量(1=是,0=否),以学生性别(1=女,0=男)、年龄(10~19岁)、年级(1=七年级,0=八年级)、独生子女(1=是,0=否)、父母受教育程度(1=父母至少一方初中以上学历,0=父母都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家庭资产、家庭规模(1=>5人,0=≤5人)、单亲家庭(1=是,0=否)、师生关系(0~10分)作为控制变量,建立OLS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目前是否寄宿与MHT总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12),回归方程的解释率为7.6%;寄宿起始年级与MHT总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t=0.39,P=0.699),回归方程的解释率为7.7%;是否寄宿过与MHT总分相关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回归方程的解释率为7.7%。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寄宿制学校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办学方式,寄宿是农村初中生的主要上学选择。农村初中生中需要进行个别化心理指导的学生比例为71.8%,与Wang等[13]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略低于丁嫄等[14]在贫困地区小学调查中的检出率(77.8%),可能由地区和取样差异造成。说明样本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处于良好状态,但在个体心理因素的差异下,存在单项倾向的学生比重较大,需要针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化心理指导。学习焦虑是唯一1项均分>8分的内容量表,表明在激烈的升学和应试压力下,学习焦虑是目前农村初中学生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心理问题[15]。

  4参考文献

  [1]罗仁福,张林秀,赵启然,等.陕西贫困农村寄宿学校小学生贫血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0):1257-1258.

  [2]王景,张学强.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26(3):7-11.

  [3]罗省荣.城市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4]刘旺,冯建新.初中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6):77-81.


《农村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上一篇: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农村地区培养卫生人才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