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研究
摘要: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升农村老人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该文探究了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形势下,由于经济条件不乐观、社交关系薄弱、家庭关系亟待改善等因素给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提升带来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通过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完善农村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因地制宜创新养老模式和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环境等途径,以破解制约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的困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老人;幸福感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建设美好乡村、实现乡村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同时也对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当前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乡村全面发展、增强农民幸福感的一大难题就是农村老人养老和幸福感问题。如何让农村老人的幸福感提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是推动乡村建设发展、全面振兴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的时代课题。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问题作为系统性工程,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汇聚力量加以探究解决。
1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的意义
1.1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发展的一大难题就是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从某一层面来说,农村老人个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衡量其生活状态、养老现状、养老保障政策落地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1]。因此只有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存在的现实问题,才能实现农村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期盼,享受社会发展成果,获得幸福感的提升。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解决农村地区的各类现实问题有了一个“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提供了新支持、新导向;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其他短板,顺利破解制约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提升的困境,通过成功的实践不断发展理论,也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自身的科学性。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切实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将其主观幸福感作为评价标准,是衡量农村老年人满意程度的重要方式,是检验当地政府政策落实有效性的最直接标杆,也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
1.2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老龄事业发展》白皮书指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价值遵循[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老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经济基础逐渐雄厚,和政府给予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提高老龄社会全民健康很大的重视。在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如何做到“老有所乐”,使老人充分感受到夕阳红的幸福,安详专属老年的快乐,通过整体推动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协同各方合力实现目标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老有所乐”是老龄事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有所乐”中的“乐”是指身心能够感知到的主观愉悦感和幸福感。因此,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以老年人多样化、多元化不断发展着的精神需求为参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愉快感。这不仅符合“老有所乐”的基本内涵,更是与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相契合。
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困境
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解决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是确保社会稳定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农村老年人无论从发展结构还是群体结构来看,都是需要关注的薄弱群体。农村老年人在生活水平、社会保障、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相对受限成为了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主要制约因素。
2.1经济条件不乐观,地区发展不均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广大农村经济基础较城市显得非常薄弱,东部发达地区虽然在经济上优于中西部,但也存在着发展速度不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表现在当前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性收入比重较低、经济基础较差等方面。此外,经济的富足离不开躯体健康。与城镇发达的经济和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相比,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必然导致农村老人的患病率大大高于城市。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老人“病有所医”,但不够完善的体系即保障力度小,覆盖面有限,且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较低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农村老年人物质幸福感的提升有限。
2.2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交关系薄弱
与城镇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在很多文化活动的参与上都受到诸多限制,不仅表现在活动类型上,还表现在活动地点上。在社交活动类型上,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鲜事物接受意愿不高,且因受到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接受能力和接受速度上处于劣势。相较于要借助于电脑、手机等现代化载体展开的社交活动,看电视、看报纸、打麻将、玩纸牌,与邻里好友的交流互动成为了农村地区老年人的一般“活动”。在活动地点的选择上,农村老年人不愿远距离离开居所和村庄,更倾向于参与在村落区域内部或在住所周围开展的社交活动。此外,东部农村的村办企业制度日趋成熟,规模日渐扩大,乡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分层的悄然改变。在社会分层结构形成过程中衍生出的社会排斥机制致使经济收入微薄、劳动能力低下的贫弱群体逐渐游离于主体结构之外,部分农村老年人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下逐渐退出了村庄内部的人情往来,社交关系的维系也因此变得困难起来[3]。基于对农村老年人社交活动种类、主观倾向、地点选择等方面的考察,可以看出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情况呈现出活动类型单一、社交范围局限、社交对象固定、社交关系薄弱且维系困难等特征。
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提升的策略
3.1层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完善农村老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养老领域集中体现为“广大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不断提高而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4]的矛盾。因此从层面来说,首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这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包括养老问题的根本保障。其次,完善体制机制,针对当前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困境,提供更多符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服务,满足农村老人日益增长的对幸福老年生活和多样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最后,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财政支持力度,夯实农村养老的物质基础。可以通过发挥政府在老年人资金筹措上的主导作用,酌情提高老年人的每月基本津贴,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真正实现老年人生活“吃穿不愁”。
3.2地方层面: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养老模式
地方政府要积极响应号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养老领域的积极作为和影响力,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养老机制和模式。首先,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常见病的医疗服务水平及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医疗质量,真正实现“病有所医”。其次,增加农村养老机构数量,提升其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最后,创新养老模式,鼓励社会养老。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是大趋势,我国正值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时期,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支持,民间投资等多方合力,大力推动地方民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提升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方针指引,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和幸福感提升困境的解决能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提供有益的社会环境。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必须将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相关课题置于实现乡村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并加以考察研究。目前,我国现代化、城镇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所处的劣势地位、不容乐观的经济条件、薄弱的社交关系、亟待改善的家庭关系等给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提升带来的现实困境。—地方—社会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通过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营造尊老爱老良好社会氛围等措施,共同破解农村老年人养老难题,为实现乡村振兴灌注力量。
参考文献
[1]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
[2]新闻办公室.老龄事业的发展[R].北京:新华社,2006
[3]贺雪峰.论村庄结构的东部与中西部差异[J].学术月刊,2017,49(6):111-119.
[4]李芳.谋求新时代美好生活: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与对策——基于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J].老龄科学研究,2018,6(02):3-13
史雨婷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人幸福感提升研究》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