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6-23 10:03

  摘要:目的探索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通过访谈法与实地走访法对AQ市农村特困老人供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较低,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比重较大,乡镇敬老院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短缺,特困老人医疗及精神需求等得不到满足。结论应推进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整合医疗资源发展医养结合,丰富特困老人精神生活,优化特困老人供养体系,推动我国养老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困老人;供养现状;农村

  农村特困老人指原农村“五保”人员中的老年人群体。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严峻。世界卫生组织将积极老龄化定义为:“优化健康、参与和保障的过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而农村特困老人的供养现状是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短板。农村特困老人是养老服务业中的弱势群体,特困老人的供养问题是制约我国脱贫攻坚的关键点。因此,了解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调查特困老人养老服务需求,有助于完善供养体制,缓解农村养老压力,提高农村特困老人生活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健康”建设。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1调查背景

  AQ市位于山东中部,老年人口数19.11万,占总人口数的19.86%。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及供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本地区农村特困老人养老服务质量。

  2调查方法

  通过深入访谈民政局负责特困老人供养工作的相关人员,收集数据,了解特困老人供养情况。实地走访乡镇敬老院及特困老人家中,与敬老院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特困老人交流,了解供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特困老人需求。

  3调查结果

  3.1AQ市农村特困老人分布情况

  AQ市农村特困老人共3315人,其中分散供养2974人,集中供养341人。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分布在乡镇18家敬老院中,其中公办敬老院15家,民营敬老院3家。AQ市农村特困老人情况见表1~2。

  3.2AQ市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

  AQ市农村特困老人人数众多,特困老人的供养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集中供养(纳入供养范围,集中居住在福利机构)和分散供养(纳入供养范围,发放供养资金,散居在家或赡养人家)。其中绝大部分特困老人选择分散供养,集中供养率偏低。在与老人交流过程中得知,选择分散供养的主要原因与传统养老观念有关,这部分老人大多数生活可以自理。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分布在福利机构,由机构统一安排住宿及饮食,外出受到限制。集中供养的特困老人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所占比重超过50%,工作人员的护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4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农村特困老人集中供养率偏低

  通过调研发现,AQ市的特困老人主要以分散供养为主。因集中供养大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老人的活动范围只能集中在敬老院内,而分散供养对象活动自由,可以开展养殖家畜、种菜等活动补贴家用。分散供养老人大部分独自居住在村庄的各个角落,如出现突发情况,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

  4.2部分农村敬老院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农村特困老人供养问题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加大对改善特困老人生活环境的资金投入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仍有部分乡镇敬老院基础设施不完善,制约敬老院的发展。一部分乡镇敬老院居住环境简陋,老人居住的房屋内无独立卫生间,老人夜间如厕困难,同时增加了跌倒等意外风险。敬老院内没有配置电热水器或太阳能等,老人洗澡困难,导致老人个人卫生不达标。娱乐设施较少,大部分敬老院没有活动室,室内也未配置电视、收音机等,老年人的活动仅是在院内散步、晒太阳,活动范围局限。

  5对策建议

  5.1推进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推动乡镇敬老院医养结合模式发展,提高集中供养率

  在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开展乡镇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推进乡镇敬老院开展医养结合,通过政策引导整合医疗资源,推动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敬老院。同时,支持上一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定期参与乡镇敬老院医疗需求评估[6],在改善老人居住环境的同时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特困老人入住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率。

  5.2构建智慧养老体系

  由于医疗环境限制,特困老人中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如突发紧急情况,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乡镇敬老院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隐患。政府可以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将信息化养老服务品牌引入乡镇敬老院[7],在节省社会资源的同时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一方面可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方便特困老人及时就医;另一方面敬老院可以24小时监控院内情况,发现紧急事件及时处理,降低各种危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希晨,吕欣桐,周令,等.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2016,16(10):1380-1384.

  [2]李文杰.农村老年人口长期照护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3]胡宏伟,李延宇,张楚,等.社会活动参与、健康促进与失能预防:基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实证分析[J].人口科学,2017(4):87-96.

  侯姗姗1,侯聪2,宋杰1,方晓风1,曲桂玉1*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农村特困老人供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上一篇:“新医科+新文科”背景下医疗保险专业课程建设路径研究
下一篇:我国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研究现状的可视化分析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