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时......

学术咨询服务
当前位置: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医学职称论文》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来源:职称论文发表咨询网作者:田编辑时间:2021-08-27 09:37

  【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该文在阐述古代文献关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记载及传统中医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基础上,参考近年国内的临床研究成果,将中医传统理论与临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从中药内服、中药外用、毫针、电针、温针灸、手法、艾灸、拔罐等治疗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radiculopathy,CSR)在颈椎病分型中较为常见,常因患者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压或受刺激所致。由于患者受压神经根位置不同,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也不同。随着现代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CSR患病率不断升高,且患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本文阐述传统中医及现代中医对CSR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中药内服、外用、毫针、电针、温针灸、手法、艾灸、拔罐等治疗方面系统阐述现代中医对CSR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1传统中医对CSR的认识

  1.1古代文献关于CSR的相关记载

  古代经典医学文献对颈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已有较为详细的认识与说明。《黄帝内经》中称颈椎为天柱。《灵枢·经脉》中关于“膀胱足太阳之脉”的相关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所定义的颈椎病有相似之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明确提出痹证及颈项疼痛的病变脏腑属肾,同其他因素演变而来,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中无“颈椎病”病名,也未出现过“神经根型”的分型。根据颈椎病临床症状,可认为该病属中医“颈项痛”“颈痉挛”“颈筋急”“头痛”“项强”“痹证”“痿证”“眩晕”“肩臂痛”等范畴。

  1.2传统中医对CSR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颈椎病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标为风、寒、湿致病,邪气侵袭颈肩部肌肉、筋脉,导致疼痛;其本为脏腑、气血的亏虚,肝肾及精血的不足,可因劳损、外伤和骨骼畸形等致病。无论是六淫侵袭、外伤瘀血,还是精亏血少、气血不荣,最终都导致颈肩发病,故可将CSR病因分为外邪侵袭、经脉阻滞、营气亏虚3个方面。①外邪侵袭。《素问·骨空论》言:“风者,百病之始也。”首次明确提出风邪可携带其他病邪侵袭人体,气血瘀阻于颈项经络,导致筋骨肌肉失去濡养,颈痛诸症反复发作。《素问·痹论》认为风、寒、湿邪气侵入人体,易导致颈项酸痛、气血不畅,经络不通则形成痹证。痹证与CSR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风性开泄,易侵袭人体颈项部。寒邪主收引凝滞,侵袭人体,易导致人体筋脉拘急,气血不通,出现肢体疼痛,若体内气血失于濡养,则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严重症状,正如《素问·举痛论》言:“经脉流行不止......故卒然而痛。”湿邪作为阴邪,易直接侵袭人体经络关节,使人出现头晕、目眩,以及头部、肢体重浊酸痛,《灵枢·大惑论》中也有相关记载。②经脉阻滞。经脉阻滞是颈椎病的常见病因。颈部受伤后,可能导致颈椎关节错位或椎体失稳,进而形成颈椎病。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言:“污秽之血不行,乃至瘀血内结。”指颈肩部的外伤易影响局部气血循环,导致颈肩部出血,滞留于经脉之中。③营气亏虚。营气是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在脉中,与血紧密联系,常被称为“营血”。《素问·痹论》言:“皮肤不营,故为不仁。”营气不足,气血不生,颈肩部的皮肤气血失于濡养,导致疼痛。因此,营气亏虚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2现代中医对CSR的认识分型

  国医大师刘柏龄依据多年临床辨证经验,将CSR主要分为3种疾病类型:由于体内外邪入侵所致的风寒湿型;由于经脉阻滞所致的气滞血瘀型;由于脏腑功能减弱所致的肝肾功能亏虚型[1]。其他学者也多用同种方法对神经根性颈椎病进行分型[2-3]。蔡玉梅等[4]参照了经脉痹阻病因学说,认为CSR分型还包括经脉麻痹型。

  3现代中医对CSR治疗方法

  现代中医认为,颈椎病是本虚标实之证,颈椎病以气血为虚,瘀血为实。气滞血瘀证颈椎病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调经止痛为主。现代中医对CSR诊断和治疗方法较多,大致可以分为内治方法和外治方法[5]。

  3.1内治方法

  内治方法主要是运用传统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内服方式调节颈椎病患者的气血。张振诚等[6]认为中药内服联合针刺可以缓解CSR患者的症状,降低了体内白细胞介素(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遇林基[7]对CSR患者予以口服颈复康颗粒,治疗有效率为88.0%。张兴国等[8]通过研究发现,CSR患者长期服用颈痹合剂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郑昱新等[9]用芪葛颗粒治疗CSR,总有效率达到90.0%。叶振涛[10]将口服中药联合物理疗法治疗CSR,总有效率达到了98.0%。吕方华[11]给予对照组CSR患者茶普生胶囊和呋喃硫胺片口服治疗,给予治疗组活络效灵丹加味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杨洸等[12]研究发现,白芍木瓜灵仙汤口服治疗CSR疗效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梁成名等[13]给予CSR患者蠲痹汤口服,并对患者施加推拿手法,4周后进行随访,治疗总有效率为94.7%。

  3.2外治方法

  ①中药外用。中药外治法治疗CSR具有操作简便、药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研究表明,中药外用能够扩张穴位周围血管,改善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消炎止痛[14]。徐佳等[15]运用中药湿敷法治疗CSR,治疗总有效率为93.0%。杨炎扬等[16]采用温经膏配合“米”字型颈椎保健操治疗CSR,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达96.7%。尹涛[17]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外敷疗法联合牵引疗法治疗CSR,治愈率达79.0%。杨勇等[18]运用中药热敷联用理筋手法治疗CSR,治愈率达95.2%。②毫针治疗。《黄帝内经》中记载针刺治疗“头项肩痛”“拘挛背急”等方法,旨在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张云霞[19]研究发现,毫针结合推拿治疗CSR能影响病变部位的微循环,抑制无菌性炎症反应,减少脑啡肽神经元的释放,起到止痛作用。杨丽霞等[20]采用解结针法结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颈痛,总有效率为95.0%。张凯[21]运用针刺及推拿治疗CSR颈肩疼痛患者,取风池、夹脊、养老、后溪等穴位,同时运用提插捻转手法,总有效率为90.5%。③电针治疗。电针治疗是在毫针治疗得气的基础上,将生物电效应与其结合的一种针刺治疗模式。电针治疗既有毫针经络调节的作用,也有生物电刺激肌体生理的反应。当连接电针治疗仪后,将会对人体释放少量的电流,刺激穴位,强化针刺效果[22]。电针可以代替医生长时间的行针操作,对刺激量也可以较好的控制,所以在临床上常用于CSR的治疗。黄铮等[23]运用电针治疗仪配合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对78例CSR进行治疗,首先运用影像学技术精准定位颈夹脊穴,定位后针刺3个疗程(治疗12次),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9.4%。孙德利等[24]分别使用单纯电针、电针水针、温针水针作用于颈部治疗CSR,电针水针、温针水针疗效优于单纯电针治疗。闫海国[25]运用电针灸联合按摩推拿手法治疗CSR患者,发现治愈率达95.35%。④温针灸治疗。温针灸是将针刺与温热相结合,具有温经活血止痛等功效。仲召玲等[26]研究发现,温针灸可加快局部血流速度,缓解局部充血及水肿,扩张穴位的周围血管,松解粘连组织,消除神经根炎症浸润。喻凤文等[27]运用温灸联合针刺治疗治疗CSR,温针灸的穴位为阳陵泉、腕骨和颈部双侧夹脊穴,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4.0%。赵晓东等[28]选取颈椎病变部位两侧的夹脊穴,每次选3对,在温针灸基础上同时联合正骨手法进行治疗,治愈率为95.0%。⑤手法治疗。手法治疗CSR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控制手法力度的轻重,同时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手法既可以延缓神经根压迫导致的疼痛,又可以松解肌肉组织粘连。陈道亮[29]用一指禅推法和弹拨法分别治疗浅层肌群和深层肌群,又采用摇、扳、拔等多种手法调节颈椎关节错位,选择风池、颈夹脊穴等进行手法治疗,总有效率为94.8%。苏国栋[30]用推拿联合摇摆松动技术治疗CSR,可有效缓解疼痛。苗静等[31]运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CSR,治疗组为推拿、针灸加常规牵引治疗,对照组为针灸加常规牵引治疗,针刺穴位为后溪、风池、百会等,推拿穴位为风池、大椎、肩井,结果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⑥艾灸治疗。艾灸治疗是通过艾条燃烧的热量加快局部血液流动速度,扩张周围血管,影响病变部位微循环,起到止痛作用[32]。由于艾灸治疗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独特优势,深受广大患者喜爱。谢健周等[33]采用热敏灸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CSR,72%的患者效果明显。胡晓慧等[34]采用雷火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CSR,选择天宗、颈夹脊、大椎、风池、肩井及阿是穴进行雷火灸,雷火灸操作结束后给予患者加味双柏膏热敷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治疗总有效率达96.4%。⑦拔罐治疗。拔罐治疗是将罐内气体排出,罐具的内部与外界产生一种负压形态,使罐具吸附到皮肤上,使局部气血积聚,具有活血止痛通络、温经行气散寒的功效。拔罐治疗特点与艾灸治疗相似,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等特点。潘佩婵等[35]运用传统的蒸汽竹药罐法治疗风寒痹阻型CSR,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姚斌[36]将血罐与理筋手法联用治疗CSR,先进行手法操作,再在大椎或阿是穴处拔罐放血,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4小结

  中医治疗CSR常用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或外用、针灸、手法、拔罐等,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疗效肯定,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缺乏理化性指标、诊断标准不一等,在临床仍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刘钟华,赵文海,刘柏龄.刘柏龄教授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经验总结[J].药物经济学,2014,9(S2):76-77.

  [2]黄文,黄建华,鲁光钱.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社区医师,2017,33(25):15,17.

  [3]李亚军,李盛华,宋渊,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证型规范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7,30(8):49-53.

  [4]蔡玉梅,郑继范,王灿,等.分型针刺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10):1233-1237.

  [5]陈冬建.中医对颈椎病的再认识[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152

  韩铭泽1,李振华2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上一篇:现代中医研究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理论进展
下一篇:基于现代中医四诊技术的抑郁症研究进展
更多>>

期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