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工职称论文发表浅析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思
摘要:列宁的民族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主义的思想,提出不能把民族主义笼统的看做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方法,而是要区分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还要区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良莠成分。与此相关联,列宁还提出了民族自决权。列宁的这些观点,不仅在指向中国反帝革命中发挥作用,而且还影响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列宁;民族主义;中国
民族问题在多民族国家普遍存在,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否。作为民族问题的一种意识形态,民族主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于民族主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也对民族主义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本文试图阐述列宁的民族主义观点,并探讨他的这些观点对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哪些影响。
一、列宁的民族主义观
(一)列宁眼中的民族主义
近代民族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西欧和北美,出现于文本中则是在1844年,其基本含义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也就是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它民族更加优越。当然,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会有对民族主义的不同定义,对此,革命导师列宁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产生深远影响。
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可以以十月革命为界分为两部分。在十月革命以前,列宁认为民族主义始终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民族主义,就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原则和政策,即煽动、驱使人民排斥、歧视以致压迫、掠夺其它民族,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谋取资产阶级的利益。列宁明确反对这种民资主义。后来,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直接过渡到战时共产主义的想法并没有能够在现实中获得成功,列宁认识到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民族、国家还很落后,这一切促使列宁改变了他对民族主义原有的看法,他不再是笼统的认为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政策和借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而是将民族主义分开来。
首先,列宁指出:“必须把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把大民族的民族主义和小民族的民族主义区别开来。”为此,必须在原则上划清这样的界限:“在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反对压迫民族这一点上,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加以支持,而且比任何人更坚决,因为我们反对压迫是最大胆、最彻底的。当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极力主张自己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时,我们就要反对,我们反对压迫民族的特权和暴力,同时丝毫也不容被压迫民族谋求特权。”这也就是说,应当对不同的民族主义加以区别对待,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措施,应当支持的是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的是反动的民族主义。
其次,应当注意鉴别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良莠成分。并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其中的积极成分。针对卢森堡反对波兰民族主义而忘记了大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观点,列宁中肯的地指出:“每个被压迫民族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都有反对压迫的一般民族主义的内容,而我们无条件支持的正是这种内容,同时要严格地区分出谋求本民族特殊地位的趋向,反对波兰资产阶级者压迫犹太人的趋向……”在这里,列宁明确提出了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应当支持什么、反对什么。
所以,在列宁眼中,我们不应当全盘否定民族主义,应当得到支持,我们反对的只是那些压迫其它民族的民族主义或试图谋求特权的民族主义,而积极的因素我们仍然应当支持。
(二)民族自决权
民族自决权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它的含义是各个被压迫民族有摆脱异族压迫,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权利。但是,列宁提倡民族拥有民族自决权,主张民族自决,并不是鼓励、支持民族分裂,而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平等。“我们要求民族有自决自由,即被压迫民族有独立自由、分离自由,并不是因为我们想实行经济分裂,或者想建立小国,恰恰相反,我们是想建立大国,使各民族在真正民主和真正国际主义的基础上相互接近乃至相互融合,但是没有分离自由,这种基础是不可想象的。马克思在1869年主张爱尔兰同英国分离,并不是为了制造分裂,而是为了将来爱尔兰同英国结成自由的连盟,不是‘为爱尔兰主持正义’,而是为了英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利益;同样,我们认为,俄国社会党人如不在上述意义上要求民族有自决自由,那他们就是直接背叛了民主主义,背叛了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
自决观念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成果,民族自决推动了西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独立民族国家的建立。随着时间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帝国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民族自决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殖民地人民反对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强大武器。列宁首先提出了在殖民地背景下的民族自决理论,20世纪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世界的浪潮,饱受压迫和残暴统治的各个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奋起反抗,在这一段时期中,列宁的民族自决成为广大人民反抗压迫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而此后,在民族自决权思想的指向下,列宁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将民族自决权由理论变成了现实。列宁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贡献是最大的,形成了以民族自决权为基础的著名论题。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和表现形式。在殖民统治的时期,它的主要内容是各被压迫民族拥有摆脱压迫民族统治获得独立的权利,建立本民族独立的国家无疑是殖民统治下民族自决权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压迫已经消除,民族自决权的作用并没有就此停止。它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由要求摆脱压迫获得独立转变为承认各民族人民拥有参与决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民族自决权的形式在这时变成了民族区域自治。
列宁主义是我国重要的指向思想之一,列宁的民族理论它不仅在指向我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对我国民族政策的制定也有重大的影响。
二、新中国成立前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一)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对孙中山民族主义观的影响
孙中山早年的民族思想中有着浓重的“反满”气息,这从他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中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口号的提出也标志着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形成。1904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同年10月的《<民报>发刊词》中他将这个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就是“旧民族主义”。然而到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就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由“旧民族主义”发展为“新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反满”,而是“反帝”。孙中山还认为世界各民族不仅平等,而且要互相帮助。促使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向前发展的因素,除了他自身深化了对封建专制政权和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列宁的民族思想的影响。
列宁曾指出:“帝国主义的特点就是现在的全世界已经化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人数众多的被压迫民族,另一部分是人数甚少的、拥有巨量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也就是说,帝国主义已经在世界上建立起了殖民体系,所有遭受压迫的民族都应当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压迫作为民族革命的首要任务。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反帝也是当时的中国首先应当完成的任务。正是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孙中山逐渐修正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思想,由“反满”转变为“反帝”,排满思想渐渐减弱,并且重视恢复民族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二)列宁的民族主义观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与之前人们的观点不同,列宁认为殖民地问题和民族问题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而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是紧密相连的。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作的题为《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的报告中有如下阐述: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民族问题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力量必须与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第一步应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必须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须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并在这一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但必须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当时的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改变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也做出过自己的努力,但是最后没有成功。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历史的落到中国无产阶级的肩膀上。而列宁关于殖民地问题和民族问题不是两个完全分离的领域的一系列论述,无疑给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无产阶级如何开展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无产阶级正是与广大农民结成坚实的联盟,团结资产阶级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才逐渐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三、新中国成立后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影响上。
列宁民族主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族自决权,即各个被压迫民族有摆脱异族压迫,建立自己民族国家的权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自决权则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人民拥有参与决策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有着长久的交往历史,发展到现代,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所以各民族间的统一始终是主流。而如何在维护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少数民族的自决权,让少数民族尽可能多的拥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是促进民族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就从实际出发,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自己的民族政策,即各少数民族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各少数民族享有广泛的自主权利,这包括立法权、对上级国家机关指令的变通权、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权、经济建设的自主权、发展教育科技的自主权、保护环境的自主权等等。中央政府赋予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如此丰富的自治权,就是为了尽量能够使少数民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利。
总之,虽然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提出的,但他的意义却不仅限于当时的社会。民族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依然需要研究列宁的民族主义思想,并在此指向下完善自己的民族政策。
参考文献:
[1]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徐迅.民族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吴仕民.民族问题与中国的发展[M].河北:学习出版社,2000.
[5]埃里?凯杜里.民族主义[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6]宋新伟.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嬗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姚爱琴.对列宁“民族自决原则”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J].甘肃:青海民族研究,2005.
小编推荐政治类核心期刊 《思想战线》
《思想战线》(双月刊)于1975年创刊,由云南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双月期刊。创刊33年来,在学术界有较高的声誉和广泛的影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被国外学术界和出版界视为重点关注的中文学术期刊之一。
《政工职称论文发表浅析列宁的民族主义对中国思》
- 职称论文刊发主体资格的
- 政法论文浅析工会法主体
- 化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情感
- 中学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方
- 法治论文投稿法治型市场
- 杂志社论文发表浅析推动
- 新疆教育报投稿浅析学生
- 分男女招生录取的合宪性
最新优质论文
- 医学领域cscd期刊怎么查找
- 新闻专业有哪些职称
- 教师类职称论文一般多少
- 职称评定需要发表什么样
- 职称晋级论文检索才认可
- 论文发表三步曲
- 如何提供职称论文的知网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